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面再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跳神女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戏曲面具等,就其功能及使用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演用面具,在傩祭和傩戏表演中佩戴;另一类是悬挂用面具,如吞口,于门楣、窗楹上悬挂,用来避邪和装饰。中国面具最早出现在傩祭仪式中。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期,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和令人们痛苦不堪的疾病以及导致人畜  相似文献   

2.
"咚咚推"是侗族傩戏的专有名词,它是当地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呈现了天井寨侗族百姓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拙朴、世俗、亲和与民族艺术质感的面具是"咚咚推"表演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它是侗族面具艺术的典范,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在当下语境中,面具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境遇却令人担忧。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咚咚推"历史背景、造型特色以及目前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做了有关论述,分析其当前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咚咚推"面具展开积极有效的保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西傩面具是傩仪、傩舞、傩戏中使用的重要道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型多样,种类繁多,色彩艳丽,地域性强。长期以来,当地人以自然观和纯朴的生活方式,在湘西原始神秘的巫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关照下,次生出的面具文化传承着原始意味和原始的造型风格。湘西少数民族自治州、县的偏远山区生活场域中我们不难寻找到保持着原始巫文化色彩的傩面具。通过剖析湘西傩面具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提取面具元素,结合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来分析傩面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傩坛戏,也称傩堂戏、傩戏、傩舞,贵州傩坛戏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礼。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是多种宗教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产物。傩戏的神系、科仪等,都明显受到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川北剑阁及周围各县民间流传的道教戏很多,当地人称作傩戏。其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凡节日喜庆、婚丧嫁娶,祭祀求神,治病免灾,甚至于修新房、开荒山都离不开傩戏。那些庙会、香会、朝山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 过去,有人将傩戏写成“裸果”或“覼缕”是一种误解。傩戏、傩神、傩文化实际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原始巫觋鬼道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古代賨人的鬼神文化、鬼神崇拜演变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面具本身就是戏剧性的。——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宗教舞蹈,主要用作佛教寺院迎神祭祀等宗教活动,有驱邪除恶,启迪智慧的宗教功能。藏戏,则是藏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8.
周岳崇  吴强 《美与时代》2013,(12):46-46
三岔傩面种类繁多、类型各异,从傩面具的造型特征来分,可以分为常人造型面具、凶神造型面具和精怪造型面具三大种类。通过作者的实际调研和分析对三岔傩面的这三个特征及其法则进行论述,希望对了解三岔傩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与卢梭在论述自我与他人、外部世界、社会的关系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进路。对笛卡尔来说,这一关系需要以不同形式的面具为中介。这一面具或者是普遍怀疑之后的观念与表象学说,或者是临时道德策略的庇护。笛卡尔最终试图通过宽宏这一德性来卸下这些面具。而对卢梭来说,他一开始就致力于卸下文明社会中的人性面具,从而实现人性的透明性。这体现在他对自然状态中人性的回溯和对爱弥儿的道德教育等处。而在最后"孤独漫步者"的身影中,卸下面具的状态无法在社会中持驻下来。笛卡尔与卢梭在面具问题上的不同策略及其结局,展示了近代哲学在"我思"的思想前提之下,面对其遗留问题走出的不同发展道路与所到达的不同终点。  相似文献   

10.
面具     
她戴着面具。 不仅仅是她。 所有人,全戴着面具,上演人世的悲欢离合。所有人,全是戏子。 大部分是卸了面具的人。因为陌生,因为膈阂。不需要再讨好,所以,冷漠地看着彼此,或者看着窗外。总之,是不负责的那种样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真实,就是冷漠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启事     
彭德胜 《思维与智慧》2008,(2):M0002-M0002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带着冷漠的面具为人处世,让我这个刚踏入社会的毛丫头,感到世界的冷寂。是《思维与智慧》用它细腻的情感温暖了我的身心。像慈祥的老师开导我:“并不是所有人的冷漠都是出于本意,每个人都渴望充满欢声笑语的社会。只不过为了自我保护,无奈地披上了冷漠的外衣,人们害怕人善被人欺,很多无辜的人受过欺骗与伤害。在冷漠的外表下,一颗颗渴望热情与理解的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我终于懂了:用真诚温暖周围的人,我们都会快乐。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6,(7)
江泽民题词高度评价历世班禅大师悬挂“护国利民”金匾仪式在藏举行人民日报日喀则5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倪四义、人民日报记者张忠报道: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赠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揭幕仪式今天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举行。全国人...  相似文献   

13.
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够促进动画艺术的发展。广西壮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各族民歌、民间文学、故事传说、铜鼓文化、岩画艺术、壮剧傩戏、壮锦瑶绣等,为我们现代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4,(11)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法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京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藏大专家、藏佛教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佛教徒提供显、密宗派的内容和图样。现略个细如下。唐卡的种类和内容唐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一类唐卡,大多数绘在布面上,也有少数线在纸面、上。使用的颜色非常考…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有不同的面具,舞台上有舞台的面具。"恰如汪涵向观众告白的这句经典名言,在荧屏上,他常常能脱口而出机智幽默、亦庄亦谐的主持语言;在镜头外,他同样能信手拈来许多妙趣横生的精言妙论,从而将幽默风趣的脱口秀引入荧屏、带入生活,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为清真菜点“较真”在饮食生活中 ,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饭店的门前 ,立着一个高高的杆子 ,杆子上挂着用蓝塑料布制作的幌子———表明是清真饭店的幌子。一些饭馆的门楣上 ,悬挂一个标志牌 ,用阿拉伯文写道 :“伊斯兰食堂”、“清真饭馆”。一些食品店铺的门前 ,也悬挂一个标志牌 ,上面也是阿拉伯文 ,有的还伴有汉文书写的“清真古教”字样。那幌子 ,是清真饭店区别于汉民饭店的标志。那标志牌 ,也叫清真牌。那些标志 ,绝非虚设。它不仅便于识别 ,而且对各种菜点的“清真”要求毫不含糊 ,很是“较真”!合法与非法 ,均来自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和合神考论     
和合神是民间信仰中一位影响较大的神祗,本文分和合神的起源、演化、信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和合神的起源与傩戏有关;和合神的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其中"和合二仙"是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和合神;和合神信仰多样,但主要集中于男女情事与财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家的人性善恶观是中国哲学重要的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坚持人性本善,而以荀子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坚持人性本恶,其他持论者则摇摆于善恶之间,没有定说。在"人格面具"的遮掩下,黑色悬疑电影《心迷宫》里粉墨登场的各方当事者展开善恶无常的人性角力。导演忻钰坤让山村众生摘下面具,认识自己,并对个中人物善恶灵魂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  相似文献   

19.
又到岁末年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年少时很早就开始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好东西吃、新衣服穿、有龙灯、花女了和傩戏看,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加上多了几岁,却又怕过年,因为年一过,就又老了一岁。  相似文献   

20.
拆毁与建造     
许恩杯 《天风》2006,(2):14-15
有的人的人生是建造,也有些是拆毁。建造的人走到哪里,把爱的种子也播种到哪里,在他所到的地方,到处有欢乐、有和睦。拆毁的人,他所到之处尽是毁坏:家庭没有和睦,同事不能和平共处,朋友不能信任,甚至说没有朋友,或者说没有永久的朋友;朋友只是互相利用,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是自己的好处,惟我独尊。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主题是:拆毁和建造。一、拆毁那该拆毁的家庭里的生活很重要,我们在外面可以带假面具与别人打交道,在家里就没有办法带面具。我们人是怎样的,在家庭里必定会完全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