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语音编码、助听器、音素可见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编码方式、助听器与音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都显著,音素可见性在唇读汉字语音识别过程中作用明显,助听器明显作用于单韵母语音识别过程。尽管语音编码、口形运动编码与手指语编码共同作用于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过程,但手指语编码与口形运动编码的作用明显不如语音编码,语音编码内在强力支持着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过程,起着中间调节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助听器对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江华  甘琳琳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6,29(6):1442-1443,1463
本研究探讨了听觉障碍学生唇读语音识别中助听器和音素可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听器与音素可见性之交互作用在正确率上表现显著,在反应时上不显著,音素可见性在唇读语音识别过程中作用明显,助听器明显作用于单韵母、复韵母的语音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3×3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了配戴助听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视听通道效应和音素可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视听条件与音素可见性之交互作用不显著,语音识别过程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音素可见性在语音识别过程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3×6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了编码方式和视素可见性对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语元音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编码方式和视素可见性共同交互作用于唇读汉语元音识别过程,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都表现显著,视素可见性和编码方式在识别效果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视素可见性在唇读汉语元音识别中的作用显著,语音编码在唇读汉语元音识别中发挥着中间调节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聋人能利用视觉音素意识解码词汇语音。与健听人音位位置效应一致,聋人对汉字声母更敏感,但双字词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声母优势还不清楚。采用音位识别任务探讨聋人双字词识别的声母优势及其原因,研究一利用编码方式考察指拼的作用,发现了声母识别优势,表明聋人能利用字母和指拼两种方式解码双字词语音且编码方式不影响声母优势;研究二进一步利用汉字位置探讨音位序列加工对声母识别优势的作用,结果发现了声母优势、首字优势及首字声母优势,表明聋人识别双字词音位在汉字水平、汉字音节内水平都遵循从左至右的序列加工,与健听人一致,同时还受指拼声母的特殊影响。整个研究表明,聋人识别汉字语音建立在视觉音素意识基础上,双字词的声母识别优势受指拼声母强化、双字词汉字位置效应、音节内音位位置效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5,37(5):575-581
听觉词的语义激活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现了两种假设:(1)全部通达理论;(2)语义背景依赖假设。采用缺失音素的中文双字词为材料,考察了中文听觉词的语音、语义激活进程。实验1考察了影响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语音、语义激活的因素;实验2考察了在听觉词理解初期,词义提取是否存在句子背景效应。结果表明:(1)对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受听觉词语音和句子语义背景影响;(2)句子语义背景在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之初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文听觉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双语儿童语音意识与词汇认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嵘  俞国良  张磊 《心理科学》2005,28(2):304-307
通过平行语音和词汇加工任务。对64名双语儿童英汉两种语言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能力进行了双向测查。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两种语言不同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之间存在跨语言的多重相关;在对其英语和汉语词汇认读能力的预测中,汉语音节辨认和英语音素识别均为重要的指标,表明语音意识对词汇认读能力具有跨语言的双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音意识是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合语音教学法的思想,采用自编的教学材料和语音游戏,通过字母故事和语音训练游戏,训练儿童的语音意识。研究者在北京市一所普通幼儿园选取了无英语学习经验的3岁左右中国幼儿6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经过8周的语音教学实验,发现接受语音教学的实验组儿童在音节意识、音韵意识、音素意识和字母识别等方面较接受普通英语教学的控制组都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早期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可能能够更快地提高幼儿的语音意识。  相似文献   

9.
采用前-后测对比组的准实验设计,将84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分配到四种语音意识干预组,即:单纯的音素意识训练组、字母-音素意识二合一训练组、字母-音标-音素意识三合一训练组和字母-音标-反切意识三合一训练组,旨在比较四种语音意识干预模式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语音意识和英文单词朗读技能的作用。结果表明:(1)就音素合成与音素替换技能的训练而言,字母-音标-反切意识三合一训练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的优势;(2)四种语音意识干预模式,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文单词朗读技能,而且能够使他们将经过干预而获得的朗读技能迁移到陌生词的朗读之中;(3)虽然四种语音意识干预模式都能够显著地促进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文单词朗读技能,但是,字母-音素意识二合一训练模式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选取汉语中存在语音意识缺陷的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和成人各25名为被试,考察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言语知觉缺陷.言语知觉任务采用范畴知觉范式,要求被试识别合成或自然的语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识别合成和自然的刺激都表现出范畴知觉缺陷,对范畴内刺激的识别缺少一致性;个体分析表明大部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有较低的识别函数斜率;回归分析表明言语知觉技能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作用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imothy Stanley 《Dialog》2007,46(1):41-45
Abstract : When it comes to how Heidegger understands theology, Martin Luther was instrumental in his early formulations.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Luther leads him to descry theology as a discipline best left unfettered by metaphysics and this attitude is carried right through Heidegger's career. By explicating Luther's influence upon Heidegger's early Freiburg lectures from 1919‐1923, we can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uanced way Heidegger construes Luther's theology in the hopes of inspiring key insights for Luther's appropriation in current post‐Heidegger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