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视界:用文化观照医学─—读《医学与人类文化》有感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0020)沈铭贤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载美国《外交事务》1993年夏季号)一文中预言:21世纪的冲突将主要不表现为政治、军事的冲突,甚至不是经济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社会发展呈现两大明显趋势:经济全球化;文明一体化。全球化与一体化使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明空前开放,也使同一文明中的各类因子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空前整合。各文化之间的开放和文明内部各因子的整合在文明演进中必然导致的文化现象就是价值冲突。在所有价值冲突中,伦理价值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深层也最为激烈。在开放和整合的文明背景下,现代中国伦理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和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文明的诸种价值形式之间的冲突。由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以上两类价值冲突又聚合为古今伦理的激烈…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对亨廷顿理论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夸张地说 ,后冷战时期全球最大的文化事件当属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论。当然 ,亨廷顿不一定感到幸运 ,因为相当多的人们 (从西方到发展中国家 )把他的理论直接读成煽动“文明的冲突”之论 ,当成冷战思维的新变种。对此 ,亨廷顿大呼冤枉。他为自己辩解道 :“我所期望的是 ,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 ,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 (亨廷顿 ,“中文版序”)然而 ,世界局势不幸在按照“文明的冲突”模式发展。 1 999年北约轰炸了科索沃 ,2 0 0 2年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并接着进行了伊拉克战争。在此背景下 ,我再…  相似文献   

4.
从西亚北非到南亚再到东南亚宗教文明冲突的落差的分布规律,构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文明的恶性冲突与文明的良性互惠两个方面"的理论,揭露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现实谬点和巨大理论漏洞。跨文明对话的价值就是要减少或降低恶性的文明冲突,强化良性的文明交流。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三地教缘关系的分布不仅呈现非常不同的特点,而且呈现某种落差规律——西亚北非教缘关系呈现冲突严重的局面,南亚次之,东南亚教缘关系则属于和平为主流地区,三者分布呈现次第落差的走势;三者分布的规律是从西亚北非的全球性教缘冲突走向南亚地区性国际教缘冲突再走向东南亚国内教缘冲突。这种冲突次第落差的走势规律已经成为亚洲民族宗教分布的规律。这种奇妙分布走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西方有两位影响久远的音乐家:古斯塔夫·马勒和詹姆斯·霍纳,前者以其音乐预言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和没落,后者借助于电影文本的形式复兴了西方音乐文明。  相似文献   

6.
"文明冲突"观的冲突--亨廷顿和托夫勒的文明冲突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谬尔@亨廷顿和阿尔温@托夫勒的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异大于同:两人对文明所下的定义不同,阿尔温@托夫勒更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明,塞谬尔@亨廷顿则显得保守些;在对待文明冲突的态度上阿尔温@托夫勒自信和乐观,而塞谬尔@亨廷顿则悲观并且充满忧虑;塞谬尔@亨廷顿否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而阿尔温@托夫勒则实际上肯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在看待民族国家的未来作用上,两人的观点迥然不同,在如何面对文明冲突的态度方面两人也见仁见智.两种文明冲突观都给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7.
赵明 《管子学刊》2020,(1):59-65
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同传,旨在礼乐文明转向帝制文明的背景中揭示韩非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老子对年轻孔丘的教言实质上是对韩非人生际遇的历史预言。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汉儒虽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却是韩非子架设了连接春秋战国到西汉帝国之政治立法主张的桥梁;此乃史家反思和批判汉儒的高明见识。  相似文献   

8.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引起人们高度兴趣。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真的难以化解吗?汉斯.昆的“全球伦理”观点对此提出挑战。本文将浅析一下“全球伦理”,及其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以布什和本·拉登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形成原因、目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布什比本·拉登更加恐怖,并且提出无论是政治恐怖主义,还是宗教恐怖主义都应当受到遣责。而且认为用“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来解释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合理的,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走“文明对话”的道路,来解释和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分歧。该文为一家之言,现予刊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代化的困境与地方性知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连 《学海》2004,(3):79-84
现代化的全球性进程 ,生发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冲突 ,构成了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与现实困境。面对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后现代思潮之间的矛盾以及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冲突 ,以地方性知识的实践为条件 ,寻找文化现代化实现的途径就成为一种客观要求。因为地方性知识的分类、过滤和选择是文化现代化实现的基础 ,而它在实践中的兼容与变异则是文化现代化实现的动力 ,其平等眼光与内部眼光更是对普适性现代化观念和进程的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 ,或多元化的全球化。人作为“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是创造世界文明的原动力和原载体。儒家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 ,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 ,绵延着民族生命的智慧。儒家文明一言以蔽之 ,是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 ,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观照视角的转换。文明对话可依照和合学的“融突论” ,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论 ,它以承认、接纳“他者”的存在为前提。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 ,以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 ,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整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樊浩 《哲学动态》2023,(2):13-22+127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根本上是文明观的冲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宣示人类世界从诸文化实体的关系、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身的关系全景式地进入“非常时代”,遭遇“非常风险”,期待“非常伦理”。“非常伦理”有“非常伦理智慧”“非常伦理形态”“非常伦理觉悟”三个层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个体生命发育史表明,伦理是人类文明的原色和理想,但在现代性文明中已然迷失。面对“非常时代”关乎“种族的绵亘”的“非常”挑战,亟待推进“非常伦理觉悟”,进行文明观的伦理革命,其要义是使人类和人类文明学会“为伦理思考所支配”,实现伦理文明观的回归与重建。伦理文明观是文明内部诸要素关系的价值生态的文明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诸文化实体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伦理文明观的“非常伦理觉悟”,具有“最后觉悟”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既不是争夺话语权及同化的问题,也不是消融各自的特色,而是基于和谐在文化差异中分享与互尊。惟有正视这一点,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和思想资源才可能通过与西方经典的相互诠释来与西方文明沟通与交流,并追寻到当今世界根源性精神;进而发现一个为人类理性所能认同的共同的真理与价值标准。恰恰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元典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冲突不可怕;它是进化的一个条件,但是你必须共同融合才能产生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的人类文化景观中,有两个在价值取向上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进程:一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模式,试图完成由传统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式文化模式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自由自觉的理性化文化模式的深刻转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理性化文化模式在人的异化和生态破坏的背景中陷入了危机。这种相互冲突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转型的难度,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建构中尽力避免工业文明可能出现的弊端,建构更合理的文化模式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建构开始走…  相似文献   

15.
陈孝浪  吴新望 《天风》2018,(9):12-13
"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经文:弗4:28;帖前4:11-12这两处经文都要求我们做爱岗敬业的基督徒,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一;是公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礼记·学记》中有记"三年,视敬业乐群……此大学之道也";同时,这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教导,保罗曾说:"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侍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国家认同论,能否提出基于中华文明的系统性、批判性思考在新时代愈发显示出切要性。钱穆从宗教学切入中外文明比较,特别注重阐发与心教相为表里的礼教论,将其置于文明类型说的立国政教视野中加以鉴别,预示出亨廷顿命题的一个替代性思路。透过礼教论,钱穆极富创见地为甄辨中西宗教树立了新的坐标体系,即是否与人类群体的人文大道合为一体。对应文明形态的一体论与两体论,礼教是前者典型,既能涵化外来宗教,同时形成了政教与政学的一体二维。中华文明以一统和合为立国形态,主张政教相互维制,推重礼治,不同于西方以多统斗争为立国形态,主张政教分离而尚法治。无视这个文明异同,现代西方国家树立文明霸权、非西方世界追求“西化”、进而与西方冲突,这是西方普世主义推演出的三重悲剧性前景,亨廷顿命题仍未突破此困境。中国广土众民、绵延数千载的文明传统,为我们开示了超大规模群体聚合的实践智慧,是礼教论优越于冲突论的历史张本。钱穆强调现代中国应该在立国政教、经济和政治体制上继承并开拓自己的文明道路,在东亚地区担负起主导责任,引入进取协和的文明化合机制,逐步为人类大群提供促进现世和平发展的公共品。对于人类文化而言,恺...  相似文献   

17.
张雪松 《天风》2022,(4):58-59
<正>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常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很多人也确实习惯于从宗教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甚至援引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乌克兰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文明板块的交汇之处,最容易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8.
食品具有伦理属性,食品安全传播应受安全、健康、文明三个伦理维度的制约.但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与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化报道方式与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与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越生活的独特视角——评张承志的文学创作常春张承志是当代一位颇受关注和争议的作家,这源于他从独特的视角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熔铸了一个独异于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即在不同文化或文明相互冲突的生活情境中审视历史,观照现实以及塑造他理想中的时代品格,与这个理想...  相似文献   

20.
文明的冲突与现代性批判——一个哲学上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塞缪尔·亨廷顿因其 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和 1996年的论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引起极为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由于“9·11事件”以及后续事件的发生而被大大加强了。确实, 亨廷顿构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 并且藉此框架提示了当代人类正在遭遇着的重大问题。但是, 正像问题本身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着一样, 那个试图触动问题的思维框架 (模式) 虽然为人们所赞成或反对、所肯定或否定, 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受到哲学的批判。批判, 其本来的或基础的含义无非是: 澄清前提和划定界限; 而对于亨廷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