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在内的自然主义哲学家都认为,自然和社会是同构的,社会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进行研究,社会行为的解释也能套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自然主义者相信,社会现象从属于那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决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划界问题社会科学的划界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和重要性。科学划界,本来是西方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所提出的一个特殊问题,目的是依据经验或实证的标准,把科学与非科学,甚至把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区别开来,认为实证性或客观性是科学的根本的、乃至唯一的特性或本质,只有符合这一标准的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其他一切知识或理论,要成为科学,就必须把自然科学作为效仿的榜样,否则就不能晋升科学的行列。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理论由于偏执于实证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不要宗派思想需要开放─—宗教研究方法谈之二吕大吉近代意义的宗教学是在摆脱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和哲学的规范性研究之后而出现于学术之林的。因此,它一起步就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把自己规定为某种经验科学,倾向于拒绝理论思维的规范或指导。在实证主义看来,...  相似文献   

4.
谈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孙显元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也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社会运动是比自然运动更为高级的...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六十年代资产阶级科学哲学演变的特点是同在此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实证主义坚决分道扬镳。“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中,主要倾向是反实证主义”——西方现代逻辑学-方法论的刊物上常常这样说。对这一现象进行历史和哲学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基督教与科学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与科学在历史上的对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自从近代自然科学从基督教神学的体系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以来,一直伴随着同基督教神学的冲突和斗争。基督教神学对科学进行了残酷的压制和摧残,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科学也理所当然地把基督教神学视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二个基本方面。“器”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环境,没有“器”,人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道”则涉及人类对生存意义和发展方向等根本问题的追问和评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但是,关于“道”的形而上学在古代社会经历过漫长的辉煌历史后,遭到了近代实证科学的冷遇。在十六、十七世纪,当近代欧洲的哲学开始摆脱神学的羁绊时,就已出现了反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倾向。由于实证科学和科学主义的迅猛发展,形而上学像一个失去劳力的老人一样,面临着对自身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黄顺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四个转变上:1.科学从间接的生产力向直接的生产力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从机器大工业把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开始的。现在,这个转变过程更加迅速,并且出现了转变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即技术,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过程。2.从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15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然科学开始独立并不断分化,到了19世纪中叶前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揭开了科学从分化到综合的序幕,20世纪中叶,发展成为多种学科联合攻关的趋势,它标志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3.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二次大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通过技术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最为明显的是泰罗把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应用于机器大生产中工人操作过程的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把科学引进了管理过程,从而创立科学管理。以后,它又发展成为横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管理科学。目前,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还在继续。4.从传统技术向新技术、高技术转变。这是以19世纪后期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基础的电力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开始的。当前,新技术革命正在进一步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六大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并不存在一个连续和统一的过程.曼尼卡斯(Peter T.Manicas)把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主题[1]:第一个阶段开始于西方哲学和科学的肇始——主题是古希腊城邦;第二个阶段开始于文艺复兴晚期,延续到法国革命——主题是西方现代性;第三个阶段大约是在19世纪——主题是科学观念与人文科学观念之争;第四个阶段是现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题是实证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关于人文科学观念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出版了罗马尼亚科学院院长At.约亚的逻辑著作,其中收集了15篇探讨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逻辑史的文章,提出和讨论了逻辑学中的某些争论问题。作者指出,优代的理论生活和实际生活要求广泛地研究现代科学的方法、即辩证逻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到处都暴露出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彻底破产。例如,逻辑实证主义在对逻辑规律的性质和科学抽象的性质的理解上、特别是对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控制的哲学反思——兼与杨桂华、何怀远等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控制是区别于生物控制、自然系统控制而为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生存和运作的理念、规划和运动过程 ,社会控制诸多领域和参与者 (组织与个人 )相互主体性和相互客体性以及彼此相互包容是现代社会控制理论最为突出的特征 ,而主体性和制度性则成为研究现代社会运行系统和控制的两个最为关键性的概念范畴。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未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之前 ,社会控制理论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和习俗等多方面的研究相关联 ,大多具有直观性质 ,缺乏理性高度 ,虽有整体观念 ,但未深入社会控制的本质。自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想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谈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的问题。人类进化研究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体现,这是由人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康德美学不仅在康德批判哲学中而且在整个西方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以往我们对康德美学的理解多停留于、满足于从社会性、直观性两方面挖掘其合理性,并从先验主义和心理主义两方面来批判其唯心主义片面性,基本上没有超出胡塞尔现象学所批判的那种自然主义的眼光。这里所说的自然主义,是指那种在主客二分的前提下,既设定一个对象的客观存在,又设定主体能站在对象之外对这对象进行客观的认识和把握的思维方式,它典型地体现在近现代自然科学中。无须辩驳,在近代自然主义传统大背景下探究美学奥秘的康德,难免带有传统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伪科学及迷信相对立。但它们总是相伴而行,这是人们难以区分它们的主要原因。古代的科学淹没在宗教和神学及迷信的汪洋之中;中世纪的科学沦为宗教和神学的婢女;近代科学则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科学为摆脱宗教和神学的桎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火刑的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遭迫害和监禁的伽利略。近代科学通过火刑架和监牢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15.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哲学的逻辑演进看,实证主义的理论先导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而其更广的历史背景则包括近代科学的发展。经验论传统的制约,使实证主义将哲学的领域主要限制在现象界,拒绝论证可经验的现象之外的问题;近代科学的凯歌行进,则使实证主义极为注重实验科学及与之相关的逻辑与方法论,并力图实现科学的统一及哲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的如上趋向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哲学走向近代的历史需要。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东渐的西学从声,光、电、化扩及哲学观念,实证主义便被系统地引入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现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思潮。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近代也几乎——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报》1983年第6期发表申仲英文章《试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流》一文。文章作者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合流的根据、特点以及将给科学工作带来的许多重大变化作了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必将合流的预言,包含以下三个要点:1)合流的基础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以发现客观规律为研究目的,因此,它们的研究方法、概念、范畴将会逐步互相渗透以至互相移植。2)合流的界面是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曲跃厚 《哲学动态》2001,(12):30-34
过程神学是一种哲学神学 ,其主题是上帝论。过程神学起源于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怀特海在哈佛大学讲授哲学的时期 ,经 30— 50年代哈茨霍恩和芝加哥学派 ,特别是 70年代以后科布和格里芬的发展 ,迄今已成为在西方颇有影响的一个神学流派。但中国的过程神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国内过程神学研究的现状中国的西方宗教神学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从教派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天主教神学、新教神学、东正教神学和犹太教神学 ;从和传统神学的关系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正统派神学、新正统派神学和自由派神学 ;从其神学特征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希…  相似文献   

18.
建构论与社会学研究的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论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产生巨大影响.在认识论上,建构论迈向了偏重主体的一极,把认识中的主体视角和能动性提升到重要位置.建构论构成了社会学方法论中重要范式之一,它在诠释性理解、实践和反思方法上超越了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建构论赋予了定性社会研究以新的规则和方法,使定性研究更具平常性、批判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新时代和新任务的迫切要求。这个问题在1984年底讨论过一阵子,1990年底又重新提出来,说明还没有解决好。当时强调了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但并没有研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思想界对实证主义科学观进行强烈批判的背景下,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提出的“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思潮。巴斯卡希望通过批判实在论来继承启蒙运动,通过历史的自我意识和辩证法来消除反理性主义和还原论的理性主义。尽管他本人自诩“批判实在论”引发了20世纪末科学哲学界的“哥白尼式革命”有夸大之嫌,不过客观地讲,批评实在论确实为实证主义观念影响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新挑战,提供了一些合理而有效的回应,尤其是有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