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八年某日广西某县钓鱼村的村民正忙着在自己承包的田里收小麦。村民陶木生和欧冬苟也正在赶收,天色已晚,还剩一部分没有运回家,两户人都把剩下的麦捆集中好,堆在各自的地里,准备第二天一早拉完回家。第二天天蒙蒙亮,欧冬苟到自己的田去挑麦捆时,发现麦捆少了十二捆,又到隔壁田的麦堆里看了一下,就直奔村治保主任罗福才的家,对治保主任说:“我田里的麦捆少了十二捆,我一查看,发现就是旁边田的陶木生拿走了。他把我的麦捆、混在他的麦捆堆里,这个人真不要脸,快帮我去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佳节——元宵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儿童们花灯竞赛,热闹非凡,所以元宵节又称之为灯节。今年,塔尔寺的喇嘛们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满怀喜悦的心情,制作了许多绚丽的酥油花,迎来了这个象征光明的节日。塔尔寺在青海省湟中县境内,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是青藏高原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我国藏语系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1357—1419)即诞生于此。塔尔寺的酥油花是该寺喇嘛们历代相传的一种独特的油塑美术品。元宵节的晚上,成千  相似文献   

3.
一马贤先生与癌症苦斗经年,仍时时微笑。那年元宵节,北京冷风凄厉。87岁的马贤先生,扶着拐杖,我们并肩穿行在薄暮下的教子胡同。华灯初上,小街人声鼎沸,两旁餐厅飘出的蒸汽追逐着光束,云绕弥漫。老人清瘦,步履从容,不急不缓,拐杖锥地之声清脆响亮。那天上午,他早早就来电话邀约我们共进晚餐,说我是来看望他的汉族青年,汉族同胞注重元宵节。  相似文献   

4.
正古汉语中,"元"字有起始、圆满、吉善之意,"宵"意为夜晚。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正月十五日因此被称作"元宵节"。一赏月、燃灯、猜谜、吃元宵、逛庙会……在以清雅含蓄为主基调的中国传统节日里,元宵节是特别的。古汉语中,"元"字有起始、圆满、吉善之意,"宵"意为夜晚。作  相似文献   

5.
蹦跳的板栗     
在日本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卖板粟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生活来源。每到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枝头上挂满板栗。颤颤悠悠的板栗,随风抖动,吸引着当地的村民,每到这个季节,他们就开始忙着采摘了。他们把摘下的板栗,运回家里,再倒出来,  相似文献   

6.
金陵·春天     
春风暖融融,好花自然开。心被恩感触,万物俱和谐。我喜欢春天。在我的散文诗歌里,有关春天的文章已不下二十篇,然而每到春天,我总有新的感触,总有想要写点春天的感动……因为春天有花朵、燕子、雪花般的柳絮和大地上缓缓上升的暖流;因为春天有最隆重的春节、最热闹的元宵节、最浪漫的情人节和最美丽的“三·八”妇女节;作  相似文献   

7.
正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每年元宵节,都要把龙灯舞起来,预祝一年的好收成。对于孩子来说,这真是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龙灯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但是,看龙灯的人那么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小孩子个子矮,想要看得清楚,只得坐在父亲的肩头。每到舞龙灯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像一面面骄傲的小旗帜,飘扬在父亲的肩头或怀抱。父亲也会把年幼的我抱在怀里。我嫌他抱得太低,嚷嚷着再高点,他就把我举起来,举过头顶,我的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  相似文献   

8.
你是哪棵树     
在乡下,树是村民不收割的庄稼,是村民不长翅膀的家禽。房前屋后,与村民厮守的,是树。村里人辨别村庄的方法很简单,看树。榆树湾的,杨树林的,是树名,也是村名。树不走,除了高了以外,无多大变化。《天仙配》里槐树开口讲话虽然不是事实,但是在村里,树站在那里看到的东西多着呢,它要是真会说话那该有多好。不过看过的东西树说不准会记住,留在心里,一年年的记在心里,清晰着呢——是年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韩石桥村,共有220户,1200口人,是一个纯回民村。在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这个理事会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法,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主动热情地为村民们办理婚丧事宜。改旧俗,树新风,顺民心,合民意,他们不仅把事情办的圆满周到,而且为事主节约大量开支,深受群众欢迎。理事会是这样进行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改造新农村时,往往趋向于乡村面貌的更新和对经济的扶持,却忽略了村民意识形态的改造和地缘性的把控。与其无条件地把物资捐献给他们,不如通过这种把贫困艺术带进村落的行为,将先进的意识形态传输给他们,让他们以自己之力去开拓、去实践、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