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和黑塞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两人对社会和对历史不同的预言和判断所导致的。作为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两位大师坚持自己的历史观,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读他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也就等于从小见大地领会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3.
生活世界、知识异化与现代哲学的致思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无疑是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发源于启蒙理性的近代哲学何以进入到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核心诉求的现代哲学,它在回应近代科学思维向人文精神领域的渗透时是怎样确立哲学的思考范围并开辟现代哲学的新方向的,这尚是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启蒙时代以来理性的扩张和知识的进步所构建的生活世界图景及其现实困局,以确认现代哲学之“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意义与价值。一、启蒙理性与“卢梭问题”自从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脍炙人口的口号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理… 相似文献
4.
1.黑格尔说:“只有当没有外在于我与我不相干的他物时,方能说是自由。”从表面看,这句话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怎样理解“没有外在于我与我不相干的他物”这句话的意思呢?黑格尔好象是说,只有当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周围事物没有不同,也就是当自我与他人的差异被克服的时候,那才算实现了自由。但是只要我们有所行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企图进行改变周围事物的活动,就会感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我的行动包含了把我自己同我行动所及的周围事物分离开来的过程。因此,从字面上讲,黑格尔的上述名言只能施用于那些无所行动的人,但是自由的概念与这样的人却是毫不相干的。不过我愿指出,黑格尔的名言含有关于自由的重要真理。他的主张是:我之所以能够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我必须同我生活于其中的周围事物保持某种协调一致的关系——什么样的协调一致,下面再讲。在黑格尔看来,这个世界既包括我的物质环境,也包括我的社 相似文献
5.
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要谈的是我们对经济的和工业的发展应持的态度.我将相当概括地从哲学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也涉及某些专门论题.因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大规模经济调整的时期,是一个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甚至惊人的工业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结果,一方面是经济的广泛现代化和结构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是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发展对于英国社会也产生着深刻的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影响.无数个人、共同体甚至所有地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变革,而且这样一些变革通常是以毁灭性的方式进行的.许许多多的人失掉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发现他们屈从于暴虐的工作方式,在这些工作方式中,他们的技艺被贬值,而且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创造性也被消灭了.对这些发展的反应趋向于分化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这些变化或变革的辩护者倾向于从纯经济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他们似乎习惯于坚持和关注经济的指标和参数.他们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所具有的人的方面的影响和道德向度也几乎是完全漠视的. 相似文献
6.
7.
8.
社会主义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异化问题的讨论,一般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中能否出现异化这个问题。马克思的“正统”解释者否认这种可能性,他们认为,根据异化的定义,只有在资本主义下(或者更广泛地说,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下)才有异化现象。反对这些“正统派”的人们则指出社会主义中出现的种种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些事实如果我们不愿称之为“异化”,也可代之以别的名称,但这些社会现实却是不能抹杀的。这确是一场典型的关于词义的争论,虽然如此,因为我们已经同那些冒充的正统派与假教条主义者(他们并非象时常错误地认为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变为教条,而是干脆拒绝它,打着“正统派”的幌子当作真正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烟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战,我们将不得不研 相似文献
9.
10.
11.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2.
那烂陀,译言施无厌。此寺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附近。有关此寺的历史,在藏族著名大师多罗那他1608年成书的《印度佛教史》有这样的记载:那烂陀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自乳王时期。著名的古印度佛学家龙树大师曾住持过那烂陀。公元六世纪中叶该寺扩建,进而成为学习文化,尤其是研习佛学的大学院。公元七世纪比哈尔王嘎那嘎时期又扩建了一次,公元十世纪成为印度最有名的大寺。那烂陀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个培养佛教徒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而且是个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个医院、三个规模不同的图书馆和一个给僧人供奶的畜牧场。据记载,该寺鼎 相似文献
13.
印度最古老的圣典是吠陀经典。吠陀之后是婆罗门祭师们编纂的《婆罗门书》,附于其后的义理解释之书是《森林书》,附于《森林书》后的是《奥义书》。《奥义书》编纂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8—5世纪。其作者多半是一批怀疑吠陀祭祀有效性的智者。《奥义书》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宇宙的本质或本原。印度人相信,只要人的思想能够把握宇宙的本质,人就能与本质合一,从而获得解脱。死亡也是《奥义书》的重要议题。这里《羯陀奥义》既论及死亡之神阎罗,也论及最高的真实与宇宙本原。读者只要认真地阅读,就会发现同样的问题也吸引着出现于稍后一些时候的佛教智者们。这部奥义书很短,译文明白通俗,这是因为英译者已经先行疏解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对教权理论家E·麦茨克等人歪曲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消灭异化的历史力量、道路和手段。作者首先指出,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对《经济学与哲学手稿》进行资产阶级的解释,是教权理论家同哲学唯物主义进行斗争的一个战场。他们把异化问题当成了他们认为的青年马克思一切思辨思想的中心,并诬蔑在德国永远扎下了根的马克思的思想是反人道主义的。作者认为,异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异化反映了一种情况: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作为这样一种力量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这种力量对人是陌生的,它驾驭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教权理论家否认异化的历史性,并力图首先抹杀异化的社会根源。为了这种目的,他们就使异化离开它的物质的、社会经济的基础,即离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把异化的原因转移到人自己身上。教权理论家的代表人物麦茨克对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进行了人本学的歪曲。他是从主观主义的立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根据这种主观主义,异化似乎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他的三段式:从经济事实出发,经过人的本性,而到“占有”和“占有欲望”,就体现了一种直言不讳的主观主义和人本主义。作者指出,与麦茨克的虚构相反,马克思是从人的行动的前提出发并把人放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予以研究的。所以,人的异化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中,而不是植根于人之中。因此,完全不是人的“行动”产生异化,而是私有制使劳动异化并强使工人成为一种异化了的、非人的存在。教权理论家把“人类本性”说成是异化的根源,说什么为了摆脱异化,工人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本质。根据这种说法,工人不应该、而且也不可以采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的、革命的行动。最后作者说,消灭异化的决定性力量是用科学社会主义联合起来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工农国家政权是消灭异化的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是消灭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学人中的重要代表,R.耶给(Rahel Jaeggi)承续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批判理论传统,立足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异化”,重新考察和阐释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探究自由生活如何可能。她拒绝任何美好生活应然状态的预设,在对“本质主义”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无关系的关系”(the Relation of Relationlessness)为核心表征的异化学说,建构了具有后形而上学色彩的异化理论。耶给的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日常生活普遍异化感受的深刻揭示,深入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然而,耶给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也存在诸多误读之处,需要仔细辨析,并厘清二者之间的边界和问题域。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