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重"时",强调"生生"、"与时偕行",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时间观念,而过程哲学亦重视"创造"、"生成"和时间问题,《周易》与过程哲学存在诸多相合之处。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就多有留意此问题者。本文不打算面面俱到地评述八十年来华人学者援引过程哲学阐述《周易》思想的全部努力,而仅把视角集中在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之间关系上,尝试撮述并评骘方东美、程石泉、牟宗三、唐力权、成中英、于连、张成武等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著,以期厘清并进一步揭示过程哲学与《周易》时间观念在哲学理路上的相通与龃龉之处,思考作为现代哲学的过程哲学对于《周易》时间观念这一古典思想的接引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易传》的基本哲学范畴黄宝先长期以来,《周易》被人们看作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大道之源。当然,由于《周易》有经传两部分,因此,当把经传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时,这句话是不错的。实际上,《周易》被人们当成古代哲学的大道之源的根本还在于《易传》所蕴含的丰富哲学...  相似文献   

3.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书。《易传》哲学的核心则是其所阐释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受《易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关注个体生命形下存在与形上存在的合一,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有机运行为核心。《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阴阳交互作用中这一生命体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中。这一宇宙生成论将分别表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作为创生世界万物的基元,而人则是天地人三才中的重要一员。《易传》的这一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人若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则需要以“诚”为媒介,通过“进德修业”、“继善成性”来实现人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同时又要“与时偕行”,实现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前者被后世的儒家所继承与发扬,而后者则为后世道教、中医学等所借鉴。《周易》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迥异,而与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历程哲学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基于西方主客二分观念的科学思想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而导致的人的身心的分裂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历程哲学在弥补西方科学思想的不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易》这部放射着诱人的神秘色彩的古籍,在中国文化史尤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几乎没有一位学人不曾熟读过或研究过它。有关注释和研究《周易》的书籍,初步统计约有三千余种,真可谓汗牛充栋了。只是近半个多世纪来,显得有点冷落。最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5.
《周易》与企业经营管理王清德《周易》,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它不仅涵育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学术,同时也从思维的深层影响着世界哲学与社会的发展,它本身蕴含着的"动"的思辨影响"变"的真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面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也将会有奇妙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1月26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成功主办了“首届生生哲学高端论坛”。国内外20位在生生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知名学者共聚云端,深入研讨生生哲学,主题深刻、视野开阔。本次论坛贡献了很多原创性思想,既推进了以生生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现代阐释,也加深了中西哲学的交流和对话。20位学者从各自的学术视野出发,围绕着“生生”这一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论述。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周易》与《乐记》李平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比形成的思想基础。《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古盖今,包裹天地,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无所...  相似文献   

8.
《周易》情感思维初探傅云龙,柴尚金《周易》是中国古代宇宙代数学,历史上的各种学问皆“援易以为说”。它无疑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宗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着重大影响。《周易》是中国哲学思维之滥觞,它提供的深刻哲理和思维方式,至今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管理哲学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干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科层制─《...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周易》,被视为“大道之原”,成为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伦理、艺术、宗教以及自然科学一直持续不断的产生着重大影响,并且自十七世纪以来,更被译成几种文字而走向世界。于是,西方利用东方古老的《周易》启迪出许多新学科、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既是一门艺术样式,同时又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周易》和中国书法的内在关系:一、《周易》意象思维对汉文字起源的启示。二、《周易》的阴阳思想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三、《周易》的变化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它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千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  相似文献   

13.
张天舒 《哲学动态》2023,(10):115-123
<正>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和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退溪学会理事,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新人学导论》《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哲学论》《和合与东亚意识——21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和合生生论》《和合学与人工智能——以中国传统和现代哲理思议网络》《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中国哲学元理》《周易思想研究》《帛书周易注译》《宋明理学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李退溪思想世界》《戴震哲学研究》《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张立文文集(韩文版,共38辑)》等。  相似文献   

14.
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鞠曦人类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问题并且所有问题都必然最终归结为哲学问题的时代。从《周易》中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显然是当代《周易》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但是,基于我们从当代所接受并习惯了的对哲学...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周易〉演说》光本作者:蒋凡。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全书47万字。以周易)演说》是一部打通文史讲哲学的新型易传。全书按周易通行卦序,分为六十四章,一卦一章,每章标题均是整齐的七字句,简练扼要地概括本卦意旨,如“修德服人说会聚——《苹》卦第四十五”等。各章体例相同:先结合自身体会谈对一卦的整体认识,然后解释卦象、卦辞,既而逐交分析,最后综合评述。整个阐说过程以传统《象传》人家传》为基础,但又不困于此,广泛参阅了四库全书《易》类丛书及今人著作,对易象的解释有诸多独到之处,是一部富有创见的《周…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冯契对《周易》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对「周易」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丁祯彦《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几千年来在我国文明史上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这在文化史上是少有的。那么,《周易》中究竟有那些观念、思想对后世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已故著名哲学...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统计,《周易研究》在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哲学类学术期刊全文转载排位第5名的佳绩。在哲学类学术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共有260种期刊被转载。其中,《周易研究》转载率位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部典籍,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元性和范导性的作用。在今天,以《周易》为核心对象的易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中的“显学”,横跨哲学、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和新的思想观念的兴起,近年来易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既有传统问题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