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境与人生     
我的一个同学曾扬眉吐气地给我讲了他的一段经历他说:“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所学校点名气也没有,每年大慨也就只能出几个本科生。在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学校决定把那些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辅导我那个班有三名同学名列其中。于是在我们班,老师只对那三名同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晚上,我接到了Y同学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被X同学欺负了。两位都是女学生,而且X同学还是班干。后来了解具体情况才知道,原来Y同学带了支非常好看的铅笔来学校,被X同学看到后便拿走据为己有。Y同学还被威胁不许告诉老师,但是回家后觉得委屈就告诉了家长。Y同学平时很文静,而X同学在班上做班干,一向很有优越感,且领导和指挥的欲望很强,因而关于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是真有可能发  相似文献   

3.
同路人     
张考增 《天风》1994,(5):38-39
人们懂事以后,就在那里开始寻求同路人。记得我小时候,我有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我们的志趣、爱好基本上一致,因此玩得很开心,到了上学的年纪,我闪都分手了。 在学校读书的几年中,我又结下了新的同路人。我和几个同学处得非常和好,遇到难题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每当节假日,我们一起爬山、玩水,每当谁家里有活我们都一起干。但读完初中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继续求学。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心     
《三重门》、《零下一度》和《新概念》作文,是现代学生最喜欢的书,特别是其中讲学校生活的一部分,看了是不亦快哉。有的同学说:“我们喜欢,是因为那是说了我们想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或者说是不敢说的话,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像好朋友诉说心结,发泄怨气一样。”也有的同学说:“读了这些书,我觉得很冷,仿佛世界真的是零下一度,所以就不想读书了。”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11)
<正>经文:约10:1-6"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会议像这一次一样与一个人直接相关,即纪念我们敬爱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经历让我难忘:蒙学校的抬爱,我有了一个学习声乐的机会,有一次丁主教领我们几个不同班级学声乐的同学去听音乐会。谈话间他问我:"说说毕业后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正读完初三那年,贪图安逸的我放弃了三年高中,轻轻松松地上了师范。三年后,在我的同学参加高考时,我忽然就后悔了:一生一次的选择机会,我为什么偷懒不去试一试?看看成败,看看自己可以造就什么来?尤其是当我得知当年和我成绩相仿的同学都考进了名牌大学,即便几个成绩中游的同学,补习一年后也考进了重点大学,我更没法叫自己安心!我知道进了不同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根据省两会和学校的安排,我与周仕忠老师、苏德庆同学于4月19日至5月3日参加了贵州黔西县基督教首届教牧义工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我感触很深。 感触之一:学员渴慕真道,令人感动。我们一到办班地点,就与学员们交谈,想了解他们对真道的认识程度。他们反映,由于没有传道人,往日只听见讲台上念念《灵程吗哪》、《荒漠甘泉》等书刊,没有听过讲解圣经,所以对最基本的教义教规也不懂。于是要求我们先给他们讲一些基本要道。我一上讲台,就看见学员们一个  相似文献   

8.
很清楚地记得初三那年,我因为一件很小的事跟后座的同学争吵,情绪激动时,他动手打了我,而我面对他高大的身材,当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抱头挨打。第二天,我和几个好友把他痛揍了一顿。当时,我没考虑到后果会怎样,只想出了那口怨气就会浑身舒畅,如果老师知道了,大不了会要我写个检讨。事情却并非我想象的那么轻松,校长知道了这件事,并且知道平时的我,在学校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经常逃课,与同学顶撞,成绩也只能算中等。再加上这次的事件,校长就认定了我是一个坏学生,毫不迟疑的要开除我,说是要“杀一儆百”。父母亲到学…  相似文献   

9.
主爱救我     
陈赛英 《天风》1995,(3):26-27
“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20) 我自幼就生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当我13岁时,就进了一所教会办的学校读书。由于我只是个挂名的基督徒没有基督的生命,所以在学校表现十分不好,自认为家庭比较富裕,看不起同学,经常调皮淘气,屡犯校规。所以每学期我的操行总是不及格,成为一个出名的坏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愿和我接近。 有一次,出于好奇心。  相似文献   

10.
情恋竹园     
二十多年了,我忘不了那片竹园。 竹园不大,两亩多的样子,就在我们地质队子弟学校后面的牺风河畔。我到那所学校任教时正是七月,那竹子青身碧叶格外秀丽。竹荫间满是些青色的风儿,抚弄得竹叶儿沙沙絮个不停。鸟儿也叫得可人,唧唧喳喳里都是些彩色的小曲儿。  相似文献   

11.
正小禾是我们年级的学霸,大考小考都排名全年级第一。同学间若打赌"你若考试考过小禾,我就如何如何",另一位肯定说"得了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我在二班,小禾在一班,我俩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全年级排名我一直排在她后面,我不服,因此铆足了劲儿学,却还是考不过她。小禾留着短发,  相似文献   

12.
记得读书时,一位中学教师连续考硕士研究生考了14年,在第十四年时,他选择到笔者所在的学校边学习边考试。刷是,第十四年的努力还是没有结果。最终,他选择回原单位。走的那天,我们很多同学都去送他。看他离开学校时的眼神,我内心竟然止不住悲悯了起来。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4年,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在过去整整一年里,我患了“恐学症”——不敢上学,怕见老师。一年前我好不容易击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考上了重点高中。父母、亲朋好友都为我高兴,我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可是我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恐惧感在滋生、蔓延着。一想到暑期一过就要远离父母、家庭,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学校住宿,成天生活在老师的眼皮下,我就怕得要命。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爸爸妈妈叫我收拾行李了,可45我却懒得动,我对妈妈说:“我不想去那么远的学校上学。”妈妈回答:“别那么娇气,考上了好学校,大家都羡慕你,有的同学想去都去不了,你还在这里说傻话。…  相似文献   

14.
正出风头在一群风华正茂的同学中,我罗小宇就像路边的杂草,根本不起眼。我皮肤黑,常有同学嘲笑我是从非洲来的。我很生气,反驳说:"长那么白干吗?我又不想做‘小白脸’。"一句话,堵得嘲笑我的同学哑口无言,更气得他暴跳如雷。我们都知道,男生被骂"小白脸"是最受辱的。谁让他来招惹我呢?一向以来,我的伶牙俐齿从无对手。  相似文献   

15.
[来询者基本情况] 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我从小谁都不服,十分胆大。”“到了初中,学习仍然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老师闹别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长打了一架,他不让我上学了。后来,父亲向校长赔礼道歉,几经周折,我勉强又上学了。”此生考上高中以后,毛病依然未改。刚入高中一个周,便伙同其他两人,与高年级同学打架,被学校严肃处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可是,不久他又伙同他人,把另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两月之久,赔了不少医药费,并被学校开除。由于多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从一所不是很出名的师范学院里领到了本科学位证书,然后和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毕业生一起加入到找工作的洪流中。在研究生都难找工作的今天,我们这些人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那种艰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的,至今我还记得我的一个同学,背着一个装满了简历的大包,腰里揣着两个当午饭的馒头。看着他在人才招聘会场流着汗塞着简历,寻找着希望,我就觉得为未来打拼真的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遥想当年皈依处 1993年4月,一个周末,清晨,我与两位同学从石家庄出发去赵县。三辆自行车,三个青年人,一路狂飙,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柏林寺。远远地,望见了寺院的红墙。在寺外存放好车子,我们买票步入山门。通往大殿的甬道两侧,是生机勃勃的古老柏树。  相似文献   

18.
大二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经济类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做报告的人总希望在下面听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甚至头都一时间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眼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老师跟着提问,故都不愿意让专家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摸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停顿一下给大家插一个小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也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  相似文献   

19.
牛顿与钝牛     
美国有个天才协会,里面全是智商特高的。但是,许多人不但没做特别用脑的工作,反而做粗工。原因是,他们在学校看什么,都瞄一眼就懂了,于是不下工夫,功课很差。到社会上,也难得专注,到头来没一样专精。我儿子有位绝顶聪明的同学就是这样,高一、高二  相似文献   

20.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