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为我论三车。问云颂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吾师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若长天秋月明,身如世上青莲色。心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余落魄天涯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僧伽歌》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赠与曾于五台山修行的高僧僧伽的一首诗,被收入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七卷古近体诗“歌吟”中,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在唐代就被贺知章称为“谪仙”,后世更尊其为“诗仙”。李白之所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的出生地进行了论证。他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郭老写道: “唐代诗人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中央亚细亚碎叶城。 出处见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唐代宗初年曾任命李白为左拾遗, 于时李白已死)。新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李白死后五十五年。其文有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2009,(4):38-39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上九华,为九华之灵山秀水、奇峰异景所动,欣然赋诗作文,九华山即由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诗篇而得名,此后历代文入骚客接踵而来,酬唱赠答,留有诗词、文章千余首(篇)。  相似文献   

4.
李白与道士之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表白过自己:“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想识如浮云。”(《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七《送戴十五归衡岳序》1275页。以下只注篇名及页数)的确,结交豪雄是李白一生行状的一大特色。他交道广泛,在所交豪俊中,有文人学士,也有地方官吏,还有不少是道士或隐士。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乃其创作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个问题是李白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于此可窥见唐代  相似文献   

5.
这里要谈的就是被称为“清凉国师”的唐代和尚澄观及其对佛教的贡献。澄观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圆寂,活了一百零二岁,可算是位长寿的和尚了。他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段传奇式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坛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在盛唐时期,他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鼎足而三。他多才多艺,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通晓音乐,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多方面的才能、教养使得  相似文献   

7.
望入天门十二重 ,然飞舞半虚空。千寻不假钩梯上 ,一窍惟容箭栝通。风气荡摩鹏翮外 ,日光摇漾海波中。欲求阊阖无人问 ,但拟彤云是帝宫。明朝山东参政陈沂这首题为《南天门》的七律 ,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必一欲攀登十八盘而仰瞻南天门 ,及为人生幸事。南天门在泰山十八盘上 ,高插霄汉 ,飞龙岩、翔凤岭两山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 ,危级千盘 ,风声云气迷离耳目衣袂之间。俯视下界 ,则山若伏龟 ,河环如蚓。天空地阔 ,无可名状。昔日唐代高道“诗仙”李白登临 ,慨叹“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泰山吟》)。不过 ,李白当年登临时 ,尚无“南天门…  相似文献   

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人们对李白的身世、遭遇以及他的身世、遭遇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此,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点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有所裨益。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无论是盛唐诗歌的神韵,情韵,还是气韵,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之为“诗仙”。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唐代五台山高僧澄观,是华严宗第四祖,曾被唐代皇帝封为“清凉国师”。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一说生于737年,卒于838年。享年一百零二岁,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高僧。  相似文献   

10.
李白道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之为“滴仙人”。魏颢《金陵酬李翰林滴仙子》一诗,诗题远以“滴仙子’称之,诗中又有“滴仙游梁园”之句。杜甫《钦中八仙歌泻其“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又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滴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亦云:“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以上称李白为“诗仙“、“酒仙”、“谪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起来。李白对他人给予自己的美誉深以为然,其《留别西河刘少…  相似文献   

11.
伦理道德概括了带有明显伦理审美倾向的人类意识形态,这在李白诗篇所表现出来的伦理观念中尤为显明。一、兼善天下、“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人生理想李白年轻时游历了祖国大山名川,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相似文献   

12.
李白开博     
翻开历史这本书卷,在唐代这一章节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在唐朝某个网站上开通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博客。同样是开博,为什么李白他老人家的博客就可以红遍大江南北,流传千古?时至今日,笔者罗列其文,断章取义,以博君一笑:  相似文献   

13.
天台山(古称桐柏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形势高阔奇伟,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连四明、金华,蜿蜒东海之滨,纵横重叠,气象万千。《道藏》记载:“天台之桐柏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曰金庭。”“下临沧海,遥望蓬莱,漫若天合,呀差地开。”道教自古将天台桐柏列为第六洞天。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尝与桐柏道士司马承祯交游,题诗桐柏宫。唐及五代年间,环绕桐柏,宫殿林立,高人荟萃,号称“仙乡”。唐纯阳祖师(吕洞  相似文献   

14.
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神学术语里,有“三位一体”的说法,即天主有三位,且同属一体。第一位是圣父(基督教称耶和华),第二位是圣子(耶稣),第三位是圣神(基督教称圣灵)。三位彼此间互有区别,而同时又是共属一性一体,无大无小,无先无后的一个天主而不是三个天主,一个天主有三位而不是一位。  相似文献   

15.
王孺童 《法音》2006,(3):47-50
巴中石窟,分布于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米仓山南麓。此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地。秦至三国时属巴郡宕渠县,南朝时属归化郡,北魏延昌三年(514)始置巴州,属巴州大谷郡。隋大业三年(607)改为清化郡,唐代归山南西道,属巴中化城县,五代归蜀,宋时仍称巴州清化郡,属利州东路。明初降州为县,至明正德年间复为巴州,归保宁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县为市。“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通过此道不仅可以从巴中北上到达唐代二京地区,还可由汉中经河西至西域,又可南下至四川东部和江南广大地区,因此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文…  相似文献   

16.
盛夏时节。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金阙太子宫“哪吒太乙真人朝圣团”一行117人,冒着酷暑专程到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故里、传说的哪吒三太子的故乡四川省江油市,朝拜澄塘观翠屏山哪吒庙和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练丹圣地。好客的江油人热情地接待了来自祖国宝岛的同胞。 朝圣团游览了江油名胜风景,参观了市容,他们对这个集水泥之乡、钢铁之乡。  相似文献   

17.
一、三位一体的神学定义 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神学术语里,有“三位一体”的说法,即天主有三位,且同属一体。第一位是圣父(基督教称耶和华),第二位是圣子(耶稣),第三位是圣神(基督教称圣灵)。三位彼此间互有区别,而同时又是共属一性一体,无大无小,无先无后的一个天主而不是三个天主,一个天主有三位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18.
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自比“释主”。康熙六十一年(1722)继位,成为满洲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君主,在位十三年,于五十八岁(1735)去世,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雍正在“康乾盛世”中既是一位承前启后者,也是一位出色的改革家,是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的关键时刻起过关键性作用的封建帝王,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禅师皇帝,奠定和巩固了满洲统治中国的基础,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唐中宗李显(656—710),高宗第七子。高宗崩,他即泣,旋即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669年)召还。神龙元年(705年)复帝位,景龙四年(710年)被韦后、女儿毒死。他在位期间,信用韦后,宫闹靡烂,刑政错乱,官员冗滥,政绩平庸。但他之于佛道二数则是表面上平等相待,实质上护持佛教。这是因为,他从小就随玄奘法师出家,法名“佛光王”,又“受三归五戒”,披着“袈裟”服装,俨然是一位小沙弥。及长又受父皇、母后崇佛敬僧的影响,所以刚一即位便于诸州置寺观各一所,赐名“中兴”,后改为“龙兴”。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又下诏曰: 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以往,遂为正式。  相似文献   

20.
看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节目,主持人出了一道题:古代人有插茱萸的习俗,这是什么意思?他提出四个答案供选择。也许这种陋习在现在不时兴了,三位参赛者没有一位选择正确的答案:“祛邪辟恶”。 茱萸是一种带香气的植物,又称越椒,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按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唐代诗人王维写有名诗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