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的形态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美"的媒介形态可以大大促进信息的传播,而不理想的媒介形态因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审美需求不匹配,导致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从受众的审美体验层次出发,由浅入深分析受众审美需求,可以提升数据新闻传播效果,从而实现数据新闻的审美传播。  相似文献   

2.
雷鸣 《美与时代》2003,(9):47-48
报纸的版面必须有审美效果,新闻信息才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传播。在版面设计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是报纸产生审美效应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城市的建设应该是整体的和统一的,然而对于个体受众来讲却是无序的和冷漠的,个体受众无法从宏观的角度去感知城市的价值与魅力.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关注城市形象的建设,将CI战略植入城市形象建设中来,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识别系统,将对城市形象的确立与塑造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校园广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信息接收终端的多元化迅猛发展,加之校园广播时段分散、制作水平有限,所以现在其发展前景堪忧。为了了解学生受众对包头师范学院广播站相关栏目的收听和满意情况,提高我校校园广播节目质量,特别进行了一次"包头师范学院校园广播受众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找准校园广播节目定位,强化校园广播对受众群体的差异性认识,优化节目形式和内容,增强校园广播新闻价值的接近性等具体策略,以期改善目前校园广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传媒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传媒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回应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在自身发展和实现社会对传媒的期待中找到最佳契合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价值导向和舆论支持,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微博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特点是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者的心理情绪化、传播速度超快速,广覆盖等,这样一种传播形式,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具有一种悖论性质的影响.一方面,微博传播有利于培养公民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微博传播需要传播者的责任意识、理性意识、普遍的社会价值意识等;另一方面,微博传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又存在着淡化传播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张扬传播者的个体价值意识的可能.因此,在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微博传播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传播者,受众都需要确立相应的伦理观念,包括责任伦理、理性要求、诚实守信等等.  相似文献   

7.
于红 《学海》2001,(3):186-189
商业网站进军新闻传播领域,对新闻媒体网站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认为媒体网站在与商业网站的竞争中,应将自身定位于网络新闻媒体,将新闻传播作为主要业务.基于这种角色定位,媒体网站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新闻采集、编辑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并主动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利用网络传播的新手段,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大内容挖掘的深度、丰富信息传播的形式,形成在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特色.本文同时指出,媒体网站要想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传播内容走向综合化、媒体实现联盟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闻联播》经常通过建构道德偶像的方式来弘扬主流价值观,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通过对央视《新闻联播》道德偶像建构活动的传播效果考察发现,受众对其建构的道德偶像进行了多样化的解读。从传播语态、话语建构、新闻框架三个角度对该节目建构道德偶像时采用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值得商榷之处,推广其成功的策略,对于建构道德偶像、促进道德感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鹏 《美与时代》2005,(10):51-52
网页设计不单单是把内容放到页面上,还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多更有效地接收相关信息并对网站留下更深更美好的印象,藉此促进网站事业的良性运作.这就要求网页设计者把握全局,从审美的角度入手,结合方便使用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好的页面.  相似文献   

10.
从报刊编辑学角度对印光法师《与佛学报馆书》(含节录与补遗)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发现法师所提涉及报刊定位、方针及传播策略、编辑修养与意识、编排业务、印刷出版等多方面内容,称得上是微型“佛教报刊编辑学”,或者“佛教报刊编辑学”之雏形,其观点和建议契理契机,彰显了法理智慧与方便善巧,既蕴含着浓厚的“弘法利生”心怀,又与当代新闻传播规律及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佛教媒体的发展及弘法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玉黍 《学海》2005,(6):174-177
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媒介融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他行业与新闻传播业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自微博诞生以来,它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为受众搭建了一个互动性强、交流平等的话语平台。如今,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受众比以往更加渴求信息,而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已成为新媒体必争的制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挑战,更多的是开放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和文明的载体应具有审美价值,而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的审美价值在于能够使受众在愉悦中自觉地去接受或容纳演讲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刘芳 《美与时代》2007,(9):46-48
电视传播艺术学是电视传播艺术的一般美学理论,它涉及到电视传播艺术美的特质.现在有很多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不够新颖,这其实反映出审美在新闻中体现得不够鲜明,属于新闻美学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珂 《美与时代》2006,(12):49-50
简洁是以最高的效率完成最多的内容,简洁是传播领域中的捷径,是让受众入目入心的必须手段。简洁的信息易记忆、易定位、易识别且不浅薄。简洁易于传播易于推广,易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接受强调体验和感悟,需要受众对作品进行想象和联想,通过复杂的思维加工活动获得审美快感。进入现代,也即"机械复制"的时代,其呈现方式改变了人们看的方式,大众对作品的接受方式也随之由"凝神观照"转变为"消遣"。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观看以及体验的方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被手机等信息终端彻底地撕裂成"碎片"。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介,传播的文字与图像呈现出一种"巧妙"的状态,使大众的接受进一步简单化,节约了联想与思考的脑力,也节约了时间。所有内容都追求准确地"戳中一点",让受众产生直接、即刻而又相对具有冲击力的快感。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新闻市场中,新闻写作成为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既要满足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又要写出质量高、受众欢迎的新闻作品,就需要加大采访成本,发挥团队精神,把原来一个人完成的采写任务由多人承担,对同一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采用多个点进行报道.实践证明,这种报道方式具备采写快、信息量丰富、信息表达方式多样、信息传递效果聚集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实用性很强的新闻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顾利民 《天风》2020,(1):26-27
1.练就一双新闻眼报告新闻首先是发现新闻,发现新闻需要练就一双新闻眼,在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判断事物的新闻价值,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所谓"不能谋全局,就不能谋一域",说的是要将一件事物放在历史坐标上,把握事物本质,判断价值,决定取舍。2000年,辽宁省某市技工学校招收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大学学用脱节,出了校门不能就业,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们来到技校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目前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价值。审美主体经验论是一种西方文论,从审美主体经验论的审美主体、审美态度、审美知觉、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所处的环境等元素来思考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求花山岩画旅游开发工作要从审美主体经验的角度出发,要注重旅游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抓、共建、共管,注重花山岩画文化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转化过渡中出现的新型博物馆形态,是信息艺术在文博保护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方式。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仪式感"塑造的探讨,将"过程的体验"向纵深层次延伸,将体验的"过程"规范强化,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设计审美方式和审美空间,开启数字虚拟博物馆的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