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区分为朴素辩证思维与理性辩证思维。朴素辩证思维是人们按照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是自发地对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的反映,即人们未自觉掌提辩证法之前所进行的辩证思维,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说话一样.理性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接照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所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因此,只有精通并自觉运用辩证法的人,才能有理性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思维相比,理性辩证思维有下述四个特征:(1)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1 通常是把辩证法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这里的“客观辩证法”是指“事物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法”。至于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的辩证法”,则未作出明确归属。对于这种区分,人们常常提出疑问:事物本身是否存在与辩证法相对待的形而上学?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不是主观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和实践的辩证运动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论述表明,无论是外在于思维的物质世界还是人类思维本身,无论是思维反映存在的认识运动还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它们自在地都是辩证的运动过程。他主要是在四重意义上说明辩证法的自在性的。  相似文献   

3.
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规律,既是客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这一点,只要考察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上看,董仲舒哲学是辩证法而不是形而上学。董仲舒不仅认为客观世界“常动而不滞”,而且认为它及反映它的思维,概念成范畴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他比较辩证地解决了常与变、经与权的关系,而他的“百物皆有合偶”和“合而为一”的论断具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如小标题所示,本文是以黑格尔为中心的。作者首先叙述了哲学史上各派的辩证法及反辩证法者的辩证法观,并据此而把辩证法分为普遍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主体的辩证法、无的辩证法;进而又把普遍的辩证法细分为唯心的和唯物的,把主观的辩证法细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第二、作者认为,辩证法是矛盾的逻辑学。在作者看来,解决矛盾就要以矛盾为前提,因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的矛盾,否则就谈不到解决矛盾。第三、作者通过他对黑格尔的矛盾和否定概念的分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否定的逻辑学”,他的理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矛盾的逻辑学,而且也是包括矛盾在内的一种“广泛的否定的逻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则是“对立的逻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立。同时作者强调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都不是矛盾的逻辑学,可是矛盾却被认为是否定和对立的最根本的、最尖锐的形态。第四、作者又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认为辩证逻辑乃是存在论的,因而也就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实在性,亦即存在着的矛盾。在作者看来,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但是作者却又说:“如果否定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也就不能成立;反之,如果忽视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也就不能生存下来。”最后,作者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契机即悟性的、辩证的、思辨的三个契机作了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韩庆祥 《哲学研究》2022,(2):15-25+128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研究关于事物、知识之“总联系”,使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以终天年,呼唤新哲学的诞生。这种新哲学首要指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区别于思辨哲学的辩证哲学,它具有总体性,即批判性、现实性、实践生成性、历史性;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确立唯物主义辩证法,才会确立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而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三者相对不同,但在把握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存在形式。就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也具有哲学性质,但就思维和存在区别而言,他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既不是只满足于“抽象的思维”“感性的直观”的旧哲学,也不是辩证哲学本身,而是辩证哲学的存在形式。他们的新哲学介于“超验”和“经验”之间。需要重新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它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学说中,关乎他们学说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7.
一只要我们对“辩证的过程”这个词的意义理解不一致,就有可能引起争论。在理查德·戈恩引用的恩格斯的两段话中,辩证法的规律实际上,而且也许并非有意地,是这样被定义的,即把自然界的过程看作为原始实在的对象,而辩证法规律则是这一对象的、即自然界过程的反映。戈恩强调这一事实是完全正确的,即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关于原始实在的一种思想上的概念,一种映象,而不是在社会交往中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那种映象的原始实在自身。  相似文献   

8.
仅仅从"普遍联系""普遍规律""普遍适用"的视角来理解辩证法,并没有真正地把辩证法与科学区别开来,因此,恩格斯又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视角规定了辩证法,以凸显辩证法的哲学性质,即"辩证的哲学",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显性的主题。恩格斯并非"连提都没有提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相反,恩格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并结合社会关系阐述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隐性的主题。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力图描绘一幅既是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又超出自然界范围的辩证图景,从而重建自然哲学,但他后来又放弃了重建自然哲学、建构自然辩证法的努力,并认为这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未能全面地突破决定论的框架。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拯救和发展,形成了实践的、主体的思维方式,他关于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的论断,表明他已经实现了对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思想的辩证综合,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外在对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分析和综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同一切唯心主义相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把方法理解为人类理智可以随意创造的某种规则的总和。任何认识方法,只有在其反映事物自身中的客观规律时,才能是正确的、科学的方法。任何科学的逻辑规律,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这对于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方法来说,就因为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因为矛盾即是运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是一个辩证过程。“无论使用辩证法研究什么课题,中心的问题总是同一的,那就是认识历史现象的整体性”。从整体的观点来看,辩证法,作为存在和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存在和认识具有辩证的同一性,存在是作为物质而存在的。马克思说“生产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句名言指出了历史辩证法的关键。这就是说,不管你考察什么事实,你都得把它同其历史整体,即同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而有人却想把历史辩证法推广到自然,即所谓的自然辩证法。萨特尔认为这是扩大辩证法的运用范围,这是把在某一领域中认识到的原则类比地引申到其他一切领域中去。他认为,自然之作用于社会,永远是通过社会自身。总之,人的辩证法就够了,不用提自然辩证法。因为辩证规律是我们对社会整体的认识,辩证法是整体,它是自生和自存的,社会的某种现实只要是辩证的,它的任何特殊性都是与整体相联系的。要是存在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必定是一个整体。而在自然中,我们不能把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当作自然的一个整体的表现。因为自然是无限的,但自然并不具备统一性。所以肯定自然既是无限又是统一的整体,这是一种冒险的类比。即使在自然中存在一些局部的辩证法,其中各局部辩证法也只是在它被发现时才有价价,而教条主义者认为统一性能使人们根据总体去理解每个个别的现象。萨特尔说,他之所以反对自然整体的这种所谓辩证理论,是因为这种理论主张用辩证法的特殊性来制约人类历史。而辩证法的特殊性本身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类一旦离开自己建造的世界,离开以往的历史,只能剩下一些类比。因此,他认为自然辩证法只是一些类比而已。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袁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因为自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参见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页)以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自然界和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  相似文献   

13.
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规律中的几种观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特别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提出的新规律,因为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认清了规律,就不仅知道事物的当前状况,而且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前途,明确方向,树立信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878年,由恩格斯撰写、马克思赞同的《反杜林论》及其后的《自然辩证法》,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三大规律,这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发展规律,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该书由张华金、胡振平、方水金合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2万字。书中阐述了人类从古代到近代是怎样从自发的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去辩证思维到自觉形成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辩证法理论的。对于中国哲学史上的老子、孔子、朱熹、王夫之,西方哲学史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这三大辩证法系统都讲对立统一的学说,但各自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儒家的辩证法尚“动”,道家的辩证法主“静”,这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思维是一种与辩证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用绝对同一、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形象思维类型的,也可以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类型的。绝对同一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所谓绝对同一观点,就是否认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不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它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种绝对同一的观点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思维的外因性、孤立性和静止性。所谓外因性,即不是从…  相似文献   

17.
近年以来,在全世界,在中国,人类社会都在向前跃进着;这也说明辩证法是在发展中。辩证法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自然也好,社会也好,本来都是辩证地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近年以来辩证法的发展,说明了客观社会的发展是空前的迅速,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所以人们的主观反映客观,归根结底是反映客观辩证法,也空前的迅速。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近年以来,辩证法的发展,首先就是证实了矛盾的普通性;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已论述过的。实践证明:不但旧社会充满着  相似文献   

18.
在形式逻辑问题的讨论中,关于思维规律的客观基础问题的争论,暴露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形式逻辑与心理学有密切联系,于是就说心理学是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如朱丰杰先生就认为“认识过程的心理学所研讨的亦是主观思维的规律性,但逻辑学所寻求的则是正确思维的规则与方法”。他说:“规律反映客观事物之必然秩序,但规则只是人的思维与行动的规范或方法。”“规则是人的主观世界中自觉的具有目的性的倾向,规则不仅不是独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对立同一律是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 对立同一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思维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4、281页。重点是引者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