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节 创世纪的前几章 A 创世 3.人类与进化 圣经上人比无生物和有生物优越的思想,能与世界进化论相容吗? 说唯物进化论或机械进化论思想与基督教思想不相容,这毫无问题 如果说,整个人——灵魂和肉体——都是由低级有生物和无生物逐步演变而来的,这怎能逃脱唯物论、泛神论或内在论之嫌呢?又怎么去肯定精神的超然性与新生呢?这种思想是不符合信条的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神话思维到经验思维的转变;从经验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交;以及信仰思维对理性思维的挑战.在这几种思维方式中,思维者接触到了如下三种实在性:感觉实在性、理性实在性和信仰实在性.追踪希腊思想史的发展,我们发现,神话思维最后以残留的方式存在于信仰思维中,而经验思维、理性思维和信仰思维则始终保持了完整的形态,并继续存在于整个西方思想史中.实际上,它们的共存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乃是西方思想史发展的动力.这里,我们将简略地展示希腊哲学中的四种实在性,以及由此引导的四种思维方式,推进我们对希腊哲学发展线索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地把握和全面地理解,我们必须对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因素,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 1.思想。思想是源,思维方式就是流,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特定的思维方式,其思想表达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思维方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没读过这首诗的人也认为“锄禾日当午”的下旬应该是“汗滴禾下土”。这是一种气韵贯通的思想表达,有了这种思想必定是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思想,单独思维方式硬硬地去产生一种“思想”,那…  相似文献   

5.
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原始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原始人的思维是如何向文明人的思维过渡的呢?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是哲学史研究中亟需探讨但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刊于去年开辟了“原始思维研究”专栏,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现在发表李根蟠、卢勋同志的《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和乌兰察夫同志的《蒙古族早期宗教和无神论思想萌芽》,以期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资料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的久远、文献的不足,对考古资料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研究原始思维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解放前仍保留着原始痕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宗教迷信等等去加以探索。解放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教育的普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改变,其原始的痕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因此,对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同志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韦尔施的"审美思维"试图表明这样一种双重观点:最初,审美思维是认识论的基础,因为知识在基本的和构成的基础上都是由于"审美思维"在"作祟",从康德到晚近的自然科学以及分析哲学,我们能够找到这一观点的理论源头;其次,我们要采取思考的形式来考察当今的生存方式,即日益生活化和普遍化的审美化过程,这里,审美思维单单只是一种分析式的思维,而审美则变成了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一种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发明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从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飞机飞行成功到今天,已经90多年的时间,倘若不是前人对鸟的飞行发生丰富的联想.怎能有今天人类乘坐飞机飞上天空呢?现代医学上广泛应用的光疗法也是由联想产生的。一天,丹麦医生尼里斯·劳律看见一只猫在那里晒太阳,并随着阳光移动而挪动身子。他觉得这种现象有点奇怪,于是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这个猫身上有伤,正在利用阳光治疗身…  相似文献   

8.
幽默能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漾起笑意乃至发出笑声,而在获得这种审美愉悦的同时,还往往可以受到理性的启迪,无怪乎人们要称其为永不凋谢的智慧之花。这种特有的审美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本上说,是来自突然悟出了某种既定规范与某种事物(包括人、行为、情境和概念)之间的不协调。我们不是都有这样的体验吗?在欣赏一则幽默时,起初我们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老是指向一个方向,可是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码事。正是这种期待的扑空激发了我们的笑意。我们的思维活动为什么会朝与事物发展结局迥异的方向演进呢?这正是幽默的作者利用我们惯于按照既定的规范处理问题的心理,故意设置种种假象,诱使我们作出错误的反应造成的。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尽管作者早已了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它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围绕广告主题把推销的产品形象化、观念化、情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动和说服消费者。它通过审美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产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寓功利性于审美中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上如“洪水”般的报纸广告中,怎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鸿一瞥,并进而使他们对广告中的商品付诸行动呢?除了商品本身质量有信誉保证外,还要抓住人们的视觉和感官。这就要靠广告创意人员的设计了。 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确立广告主题,抓住产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考虑产品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美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美的一种动情的反映,这种反映究竟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呢? 从审美事实出发,我们一看到美的风景或画,一听到音乐,不假思索,就立刻感知其美。美感的这个特征,西方美学家也曾指  相似文献   

11.
超越自己     
种子不发芽破土而出,怎能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开花结果;蝶蛹不用力挣扎蜕变,怎能变成美丽的蝴蝶,自由飞舞在花丛中;大雁不展翅高飞,怎能傲游太空,成为人们的追求自由的向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超越自己的经历,在幼儿期,没有人逼我们走路,我们却试着自己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从爬的阶段进入走的时期。然后,我们对走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我们能跑、能跳、能说、能写之后,为什么我们原先所具有那不断超越自己的冲劲,渐渐消失了呢?难道我们有了谋生的本能之后,就不想继续超越自己,去追求更多的理想、向往更美好的未来了吗?很…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研究呢?我们认为,可从各相关学科全面拓开和深层次地进行探讨。本文试从系统论的角度,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系统结构予以思考,提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怎样一个结构系统呢?所谓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或层次组成的稳定的统一整体。从辩证系统观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我们初步认为,在这一系统结构中,应内在地包括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文化、纪律和行为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审美理想等层  相似文献   

13.
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如何摆正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受益于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而且会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深厚兴趣,潜移默化地改变对事物的思维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种具备现代意识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吉中国的陶瓷历史,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期间不乏出类拔萃之作,成就之辉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将陶瓷这种材料运用到建筑物装饰上,继而演变发展成为陶瓷壁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从陶瓷壁画的演变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将情感的抒发融入到陶瓷壁画的设计创作中是时代所趋,它更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也能引发人们与创作者的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15.
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从人的自我实现角度确认"审美实践",从"审美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来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美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主制度的最重要也是讨论最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护它的成员免遭这种制度中的意识形态的伤害.必须正确地看待所有的意识形态.人们必须把它们当作神话故事来看待,它们能告诉人很多有趣的事,但也包含了很多谬误和令人生厌的谎言.当人们按照某一观点行动时,他们的态度也应该像密探一样,为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获得成功而采纳它的信仰并在细枝末节上按照这些信仰去做,但并不全盘接受.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信仰,适用于基督教上帝的存在这一信仰,适用于所有的人生来平等的信仰,也适用于科学.那么,这是否是一种陌生和荒谬的态度呢?科学当然总是处在与权威主义和迷信战斗的前沿.相对于宗教信仰而言,我们有了越来越大的思想自由,这应当归功于科学;人类从古代的僵硬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也应当归功于科学.今天,这些思维方式仅仅是一些糟糕的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思维     
康德相信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不可更改性,依赖于这样一种思想:逻辑规则陈述‘思维形式’,我们不得不遵照这些规则进行思维。这种思想引起了逻辑与“我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关系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虽然曾假定逻辑规则为“思维规律”是司空见惯的(见布尔1854版著作),但弗雷格有力的批评如此有影响,以致近来一直很少有人在任何模型或形  相似文献   

18.
李杰 《美与时代》2004,(4):18-19
思维方式有两种类型,即单维型思维与多维型思维。单维型思维简而单一,有点无面,缺乏个人风格和创新拓进意识。多维型思维属开放性和创造性,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的意识,探析古代书家的审美与思维方式,目的是借鉴与学习,知其因果,更好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改革的时代,在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时刻,逻辑学的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是逻辑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逻辑工作者感到,目前我国一般高校开设的逻辑课内容陈旧、落后,已不适应改革的需要,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但究竟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逻辑课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对此,人们又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要搞好逻辑学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好一个立足点和三个关系。一个立足点,就是以日常思维实际为立足点;三个关系,就是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关系,规范思维与指导思维的关系。下面分别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任何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任务。任何科学的任务就其共同性来说都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但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科学研究不同事物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用另一种说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种科学。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意志、性感等在其他动物也是有的。在人的心理中有哪些东西为人所特有从而使人成其为人呢?首要的一点是人有思想,尤其是思维,因而能有意识。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意识。再一点是人有言语,会讲话,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