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在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广大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中倡导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他努力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我们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所不可忘记的。  相似文献   

2.
武仁同志在《“五四”前后李大钊哲学思想探讨》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以下简称武文)中,对李大钊同志在1915年至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时期,即“‘五四’前后”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明确肯定了李大钊同志作为“五四”运动的旗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并着重从他的哲学思想方面论证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第一个哲学家”,“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新时代的开拓者”的历史功绩。这些论述,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思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就其所经历的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过程来讲,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具有典型意义。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在1918年底就开始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但他曾长期被某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所缠绕,直到1923年底才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本文试图就李大钊思想从进化论、互助论到阶级论的发展作一剖析,使我们从中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由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曾经历了多么艰辛的思想斗争途程,同旧思想的决裂及新思想的最终确立,又是多么不易!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已经充分认识到马克思思想中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困难: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但在其作品中又充满着带有道德色彩的判断。以李大钊和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将这种理论困难表达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革命者的能动性之间的冲突"。他们不仅揭示了这种理论冲突,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典范。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思想奠基者和重要的领导人,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新时代的开拓者。他同李达、瞿秋白、蔡和森等先驱者写下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为中国哲学发展史写下了新的篇章。李大钊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那些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中国人民有何教益?以下是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7.
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何畏同志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列宁、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考察认为,不但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1994,(4):15-18
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预成论与历史唯物论》、《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9.
1.1944年和1945年间,马克思主义重新活跃了起来;但这是由于一个哲学以外的事实:战争、反法西斯的斗争,新的意大利共和国的艰难创建。确实,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连续性曾一度被法西斯主义“割断”。法西斯的胜利、工会战士被迫害、强加于人的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中断了从伟大的A.拉布里奥拉(1843—1904)开始的、由几个社会党知识分子(如R.Mondofo)继承并使之通俗化了的、经过A.葛兰西(1891—1937)充实丰富的理论传统。 1945年,所有的政界领袖都从地下活动状态中走了出来,返回到意大利。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意大利政界领袖们——首先是陶里亚蒂——都是“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的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政治,而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丛》,自1982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了九辑。该《论丛》集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很受读者欢迎。最近又相继出版了三辑,要目简介如下:第10辑《信息社会述评及其他》——《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查汝强),《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实质》(黄美来、王会军)、《信息时代与马克思的公有制学说》(李万忍)、《新技术革命和马克思的预见》(何君康)、《试论新技术革命与现代生产力的结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究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位置,这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孙正聿先生所发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的思想主旨,即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当“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不是研究对象时,才具有“新世界观”意义,在此之外并不存在“某种抽象的另一个世界观”。孙先生试图通过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的突破而走出哲学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在多次拜读深受启发与教益之余,感到有一些疑点,在此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1.怎样…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它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关系?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国内哲学动态》曾在1980年第12期上作过综述。下面仅就近  相似文献   

13.
李建宇 《学海》2011,(1):5-8
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为思想先导,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从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契机果断而又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它的一体化,这个问题在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到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5.
唐文明 《现代哲学》2011,(2):102-110
针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李泽厚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形成的思想架构包括三个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道主义色彩和民族主义因素。与此相关联,李泽厚通过对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史解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提出了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方案。李泽厚非常重视儒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所能起到的作用。站在贺麟所谓儒家思想之新开展的前瞻性视阈上看,其思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观念变革──访刘福森副教授本刊记者刘福森,男,1943年生,祖藉河北省玉田县,吉林大学哲学系、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副教授。近年来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50余篇论文,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的撰稿和统搞工作,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全国高校八个博士.Q、合作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编写工作。专著《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探索》(与人合作)即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问:近年来您发表了不少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文,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涉及的重大问题研究得比较深人,有独到见解,也很有新意。听说您最近又完成了一本专著,能否把您的主要思想介绍一下?答:这几年我除了做一般的教学工作之外,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其成果主要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此外,我还从事了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其中一个项目已经完成(与张维久教授合作),专著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问:这本专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书名为《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探索》,其指导思想是:依据当代科学与实践的发展,立足于当代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所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涉及下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发表了何畏同志《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一文,其中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题,何畏同志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许多语录。我对于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已写了一篇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直接相关。今天以回溯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发展与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是一致的。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形成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其巩固与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文革"结束。新时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论》在中国的命运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相联。起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学习西方,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同时引入马克思的《资本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资本论》思想,阐述其革命思想和建国方略。在社会主义论战中,《资本论》被各派知识分子用来分析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资本论》的主力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运用《资本论》思想探索革命道路的成果,其合理性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所证明。  相似文献   

20.
改革传统的哲学模式势在必行──访辛敬良教授·本刊记者·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