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音乐学院为《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的编辑,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于1986年至1987年3月四次上武当山及环山周围地区采集道教音乐。经整理,把武当山道教音乐写成《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公诸海内外,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开放出一朵独具风格的艳葩。武汉音乐学院在武当山采集道教音乐中,发现道教音乐有的古韵幽邃、庄雅浑厚,有的欢快明朗、活泼多变;既有宫观庄严肃穆气氛,又有民间地区特色。雅俗无间,兼融并蓄,韵腔、曲牌,丰富多彩。学院为了便于挖掘、整理、研究这一“瑰宝”,以史新民、周振锡副院长、王忠人、向思义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刘红同学五人组织成立了“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窒”。  相似文献   

2.
浅谈武当山道教音乐在历史演变中的三个时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当山道教有正史可考始于唐代,从贞观年间均州州守姚简第一个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来,武当山道教音乐伴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也度过了它一千三百多个春秋。武当山道教音乐随着武当山道教的产生而兴起,却又总是伴随着武当山道教在历史上的兴衰和变革不断发生着演变。追溯它在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兴衰历史,我们从中发现它经历过有不同特征的三个时间,我们权且称这三个时期为正统期、蜕化期、新生期。正统期武当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宋、元以后全真龙门派最大的“十方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中国道教》1994,(1):61-63
李沛瑶同志视察武当山道协 1993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同志在湖北省人大副主任林金铭、郧阳地委书记曾宪武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武当山。李沛瑶同志在视察南岩宫、紫霄宫期间,看了武当山道教协会文物陈列馆,听了道教音乐。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4.
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道教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的王光德道长曾讲道:“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如何名副其实,提高她的知名度,是武当山道教协会长期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这番话不仅代表了武当山道教界的决心,也是这几年来他们实践这一决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全国大好形势鼓舞下,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武当山道协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狠抓了宫观维修、文物管理和服务设施的  相似文献   

5.
<正>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在调研武当山宗教工作时指出,武当山道教界肩负着传承武当道教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武当山要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推进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交往基地“三个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武当山道教协会带领武当山道教界结合自身特点,着力打造“三个基地”,推进武当山道教健康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7.
会讯     
《中国道教》1985,(16):104-109
一、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 1984年6月23日至26日,武当山道教界在紫霄宫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出席会议的位表及应邀莅会的有关人士共六十四人。会议选举理事七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王教化为名誉会长,阮蓬志为会长,毛发顺、王光德为副会长,杨征凡为秘书长。制订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11月9日至11日,"海峡两岸第二届武当文化论坛"在道教圣地湖北省武当山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十堰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道教  相似文献   

9.
九月十五日下午,武当山雨霁云开。武当山道教协会90余名道众翘盼已久的“亚运之火”火炬终于从水电城丹江口市传上了道教胜地武当山。在武当山迎亚运圣火传来的日子,武当山道教协会为隆重举行“亚运之光”火炬的到来,分别在紫霄宫的龙虎殿、四方堂、父母殿门口悬挂着“热烈庆祝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亚运为国增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等巨大横幅,同时,在紫霄殿前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会旗、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旗和各种彩旗。身着蓝色道服,脚穿白色布袜,黑色圆口鞋的道士们,组成道教音乐队伍和迎接火炬的队伍,分别排列在紫霄殿门前两旁,成千的村民着装整齐,喜气洋洋,汇集在紫霄宫门前。  相似文献   

10.
4月8日,由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武当山博物馆承办,湖南省博物馆、丹江口市博物馆、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的"楚地道教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武当山和丹江口方志等文字资料,结合武当山现存的历史碑刻、道教宫观帐册等实物资料,考证阐释近、现代武当山道教宫观拥有田地的变化和田地租稞的征收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元和观为武当山进玄岳门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距武当山镇约10公里,旧时这里是武当山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地方。元和观的存在及其运行,为研究古代道士惩戒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武当山元和观武当山自古便为道教名山,相传历代多有名士如阴长生、谢允、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隐居、修道者更是络绎不绝。宋《太平御览》引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1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道教协会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从保护祖国珍贵历史文化财富的角度、从保护真武道场的角度出发,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武当山庙观和文物的绝对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提高思想认识,把安全工作当作道协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武当山道教协会从三个方面对全体道人进行教育,提高大家对作好文物安全防火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引导大家回顾武当山历史上古建筑失火的教训,认清火灾是古建筑最大的危害。历史上,唐、宋、元、明、清都曾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营造了规模巨大的道教建筑群,但是留下的建…  相似文献   

14.
闻名中外的武当山,山峦起伏,层林叠翠,郁郁葱葱。有的奇峰突起,如斧劈刀削;有的峰峰相连,忽高忽低,如龙腾虎跃;还有昂首摆尾似巨大雄狮;更有一峰独立似鹤立鸡群。波澜壮阔,千姿百态。远山近景,美不胜收。武当山位于鄂西北部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背依苍茫千里的神农架林区,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方圆八百里,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高险幽深,气势磅礴,兼有五岳之雄、险、奇、幽、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相传她又是我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神)的成道地,山名的由来,即“非真武不足当之”之意。自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均州太守姚简建五龙祠,揭开营建武当道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武当山1991年5月19日,中国人民治政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伟长,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韩文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道教胜地武当山。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向钱伟长副主席介绍了武当山道教的历史沿革及目前的状况。(杨泽善) 苏州道教音乐培训班正式开学苏州市道教协会为了加强苏州道教音乐的整理、抢救和继承工作,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并提高青年道士音乐乐理水平和演奏技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进香风俗的形成至迟不晚于宋代,到明代达鼎盛,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清代有衰减,但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长江下游民众自元代开始来武当朝斋,经明清两代,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这期间长江下游人朝武当山的原因除明代武当山地位的尊崇、武当宫观陈设的穷极富丽及武当山自然景观的丰富外,还与长江下游自南宋以来真武信仰的兴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12日至 13日在武当山紫霄宫召开。来自各宫观的 35名正式代表和 6名特邀代表欢聚一堂 ,共商办好武当山道教事业 ,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计。十堰市政协副主席王喜华、原十堰市委顾问旋敏、十堰市委统战部部长郭筱鹏及统战、民族宗教事务部门负责同志和丹江口市委等领导、武当山特区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莅会祝贺。省道协副会长吴诚真、王平也参加了会议。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中国道协发来贺电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会议总结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九年多的工作 …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武当山志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由于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笔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喻斌武当山作为著名道教圣地,从开辟道场至今,历唐、宋、元、明、清,悠悠千载,其间道脉相承,香火未断。陈抟、张三丰栖身弘道,永乐、嘉靖二帝的大规模营建,治道教史者或研究武当山文化者所述详备。但在武当宗教事业发展史上,佛教曾扮演过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