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教会的负责人——李宝松弟兄,他原是福州市亭江人,从小随父母在长乐长大,后来在这里安家。妻子岳母是基督徒,他是在这里信了主,并奉献身心给主用。 他蒙恩信主是在1974年,虽然那时教会关门,但基督的大爱势不可挡,他表哥的蒙恩见证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表哥怀着主的  相似文献   

3.
徐女 《天风》2002,(11):46
在基层教会现存的一些问题不要掩盖和回避,是不容乐观。教会既是群众组织,却又是属灵的团契。耶稣是教会的元首,众弟兄姐妹都是肢体,可是来教堂的人员,良莠不齐、层次不一、素质不一、信主目的不一,现在我们教会有这么几种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4.
犹大书是主耶稣的兄弟犹大写的,主在世传道的时候,他还没有信主,后来,在主复活升天后,他才和他的兄弟雅各一同归主。并且在主的初期教会里面和门徒一起传道,牧养主的群羊,成为教会领袖。通读犹大书,使我们看到犹大当时向众教会宣讲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6,(6):34-35
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吗? 编辑部:主内平安! 我是一个普通信徒,但深感缺少属灵知识,信主多年不见长进。最近,我们这里出现了一些自称要走窄门的小教会,他们专向已信主的人传道,已有好些人跟从了他们。他们甚至宣扬“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我担心弟兄姊妹被错误的教导迷惑,常为此事祷告。今来信给你们,请你们也为我们祷告。  相似文献   

6.
<正>教会发展应以建立生命为目标。信徒不只是领人归主,信主后还要加入团契,与他人一起成长。教会增长不能只看信徒人数。初期教会为普世教会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范本。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得救的人数不断增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是名医生,在写作笔法上很细腻,一方面通过对得救人数的记载来反映教会的增  相似文献   

7.
陈申  徐慧俊 《天风》2007,(7):14-15
教会乃是属于主的,乃是耶和华的殿,是纪念主名的地方。教会已经不再是一座建筑,而是神与信他之人同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教会得着青年人,就得着了教会的未来。怎样牧养好青年一代信徒,是我们教牧同工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教会中的年青一代多数是复堂之后才信主,他们没有宗教背景,没有家庭信仰的传统,未信主之前,对基督教是一片空白。因此有人说这是“无根的一代”。他们  相似文献   

9.
恩惠 《天风》2008,(14):38-39
今日教会中夫妻间一方信主一方未信的现象很普遍。如何与未信主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使我们家庭的幸福指数达至最大,确实是摆在一些单方信主姐妹面前的一个挑战。圣经中很少有具体细致的这方面教导,但却给了我们一些原则性的启示,我们不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永生 《天风》2008,(2):37
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城澳教会,一直以来做了大量的关爱事工,效法了基督的爱. 城澳教会关怀老弱病残及困难的信徒.几年前教会接受了一个独自住山村无依无靠信主的70多岁的冯作金老人,教会供养他生活到被主接回的那一天.并为他举办丧事,教会的圣乐队及信徒百余人为他送葬.  相似文献   

11.
7月24日—8月1日,本刊记者赴内蒙教会采访。途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浩特市各教会,所见所闻主恩的丰盛。 内蒙教会在乌兰浩特举行第四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加强下教会的自身建设,提高了信徒的信抑素质,从而使主爱能更好地在内蒙教会彰显。 令记者感动的是,在义勒力特苏木地区特大洪水面前,内蒙乌兰浩特市教会主动想灾区人民所想,捐粮捐物,帮助自己的同胞渡过难关,义勒力特苏木人民没有忘记送上锦旗  相似文献   

12.
每年十月的第三主日,圣教会定为传教节,目的是提醒和号召教友们认识传教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分担传教的光荣任务;帮助耶稣基督和圣教会,早日实现和完成荣主救人的伟大使命。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什么是传教? 根据圣教会有关文献的解释,传教是:在尚未信仰耶稣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宣传基督福音,建立圣教会,使人信  相似文献   

13.
于超 《天风》1994,(8):38-38
我是金陵协和神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前些天收到一位年轻人的信,是说他来教会信主遭到父母反对的事,他问我应如何处理。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实在,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现在确有许多年轻人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而无从着手。下面是他的来信摘要和我以一个年轻神学生的身分给他的回信。  相似文献   

14.
万菊来 《天风》2006,(4):42-43
在江西东乡县杨桥殿镇,巍峨连绵的武夷山脚下,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汶田村,东乡教会的老前辈乐自生弟兄就出生在这里。乐自生生于公元1914 年8月16日,于1931 年信主,受洗归入基督的名下,于2001年 2月14日蒙召归天, 被主接去,在世88 年。在乐自生老前辈蒙召归天五周年之际,我们东乡教会的弟兄姐妹非常缅怀这位主的忠仆在世上留下的佳美踪迹,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却因着信,仍旧说话。  相似文献   

15.
叹息和呼声     
每当和同工们谈起教会形势时,几乎所有的同工都认为上帝赐福中国教会。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信主的人增加,一座座新建的物质圣殿在神州大地上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实在是应该在永生上帝面前感恩的教会事实。 然而,以小肢之见,每一位神的工人决不能因表面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会牧会近十年中,接触、认识、了解一些信徒的信仰和家庭情况,有先信主后恋爱的,也有先恋爱后信主的;有将要踏上教堂红地毯举行结婚礼拜的青年男女;有结婚多年信主的中年男女,老年夫妇。有全家信主的,也有的是单独信主的,我从同他们接触到认识,再从认识到了解,感到了圣经(太19:6)所说“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有其神圣性和现实性。 我参加不少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感恩聚会,在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李秀银,今年62岁,她自幼信主,现任单县基督教三自主任、龙王庙教会的负责人,又是县人大代表。她信主50多年来,爱国爱教、虔诚奉献、荣神益人,为我们的神作出了美好见证。 记得“文革”期间,为了一本圣经,母亲差点被押进班房。那时候我和弟弟还小,对一些问题还不太懂。只  相似文献   

18.
我信主已十年之久,蒙主呼召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事奉。当我清楚主的呼召后,心中又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主终于使用我了。忧愁的是,这个小教会仅有10多个弟兄姊妹,又是山路,所以别的同工都不愿去那儿事奉。最使人发愁的,这个教会的肢体几乎都有病,并且几乎都是些老  相似文献   

19.
渊声 《天风》2012,(1):59-59
问:在教会中与我搭配的同工时常犯错,我曾多次指出,他依然不改,而常常反唇相讥或口是心非,令我很生气。但教会中其他人却批评我不够包容,说“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今我十分不解,难道对信主的人不分是非,应该包容和忍耐吗?这与纵容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2,(1)
问:在教会中与我搭配的同工时常犯错,我曾多次指出,他依然不改,而常常反唇相讥或口是心非,令我很生气。但教会中其他人却批评我不够包容,说“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今我十分不解,难道对信主的人不分是非,应该包容和忍耐吗?这与纵容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