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中,基于合宜性的报偿,是其道德论证的重要主题.在他看来,美德总会得到报偿,而报偿也最能鼓励和促进美德的发扬光大,因而美德与报偿的情感及社会机制,不仅涉及个体德性与幸福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公正与良序社会的重要实现方式.诠释其报偿理论的伦理内涵,对于当下伦理秩序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中心主任尹继佐教授、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分别致辞.国内外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荷兰奈耶诺德(Nyenrode)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范路克(Henk van Luijk)和美国圣托马斯(St.Thom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金黛如(Daryl Koehn)教授分别做了主题讲演.会议围绕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利益调整与分配等重要经济伦理问题以及和谐社会与经济伦理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船山礼学超越了规范伦理学的视界,实现了从规范伦理学向美德伦理学向度的超越,单一规范伦理视角建构礼学具有局限性,船山主张在规范之礼的基础上建构美德之礼,超越规范向度达到美德向度。船山礼学超越了规范伦理向度,建构了美德伦理向度的礼学,实现了规范之礼和美德之礼的贯通,贯通途径是"礼用",礼用实现美德、赢得美誉、塑造美德人格。船山礼学美德视界的建立使其伦理思想具有启蒙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自曼德维尔提出“私人的恶德,公共的利益”的悖论后,美德因妨碍经济发展而被驱除。亚当·斯密尝试给自利自爱正名,但仍未给仁爱的经济意义正名。陈焕章认为缺乏道德根基的放任主义只给强者带来利益,必致社会分裂和崩溃。为了阻止经济的去道德化,陈焕章认为社会经济秩序应该建立在道德和经济双重动机之上,并建构了以美德为中心的儒家经济学。向善的人性预设、美德主导分配、政府调节、适度竞争是其经济学的主要特征,这一新形态的经济学可以称作美德经济学。陈焕章美德经济学虽显粗略,但在理论上重启了经济的道德化进程,并与数十年后兴盛的经济伦理学和社群主义遥相呼应,可以说潜在地具有引发一场“哥白尼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转型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反之,一个不正义的社会也必定难以和谐.制度安排一般地影响、规定着人的行为,相应行为的价值判断也必然受制于制度本身的正义性.和谐社会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建构一种正义的社会规范,实现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表达、博弈行为的有序与和谐.建构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制度正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陈来先生新著《儒学美德论》借镜美德伦理学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思考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促发了儒家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开辟了当代儒家伦理学发展的新路径.沿着陈先生的理路系统地探讨儒家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可以发现:不同于以行动为中心的规则伦理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美德伦理学,儒家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核心主题在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同时,儒家伦理学超越了"行为与品质"/"规则与人格"二元对立的伦理学范式,克服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美德观念的狭窄性和抽象性,而是朝向一种整体性的理想人格.特别地,儒家理想人格不仅追求道德上的完满,更进而寻求在天人关系中安顿生命与价值,具有深切的形上意蕴.整体而言,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儒家伦理学蕴示着一种相对更优的未来伦理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7.
卫生经济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相对于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卫生经济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滞后,导致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定程度的偏离.卫生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前提是社会结构变迁要求各个相对独立社会领域的规则整合,其研究任务是为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提供一个规范性的评判,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心主任尹继佐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分别致辞。国内外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荷兰Nyenrode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范路克(Henk van Lu i-jk)和美国St.Thom 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黛如(Daryl Koehn)教授分别作了主题讲演。会议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与善的关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古代伦理思想基本上是以善来规导正当,而伦理学的近代转型则表现在确立正当对善的优先性.在近代,正当的标准是通过理智抽象来赋予个人以自由和平等权利,这使得正当获得了一个从善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标准.其直接后果是:社会正义成为政治伦理的首要价值,作为心灵品质之好(善)的美德则只有依附于正义原则的地位.现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就是试图恢复对美德自身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