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3):33-33
中国财富再多,除以13亿人,就少得可怜了;中国问题再小,乘以13亿人,也就很大了。——温家宝 1.只相信金钱力量的人,最后都会败给金钱;而金钱买不动的人,谁也无法将他征服。 2.如果一个人只想着赚钱,那么他一生所得,也就只有钱。  相似文献   

2.
活在世上有许多财富,但经上说:“没有一种财富, 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 悦。”(德30:16)失去了健康这一财富,其它所有的财 富就失去了依存的基础。如果把生命的健康比作1,那 么,权势、名誉、地位、金钱、美色等等人世间的一切皆 为1后面的0,而离开了1,一切就全归于0。也就是说当 我们连生命都不能享用了,还能享用什么呢?可见健康 应该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林新鲁 《天风》2008,(8):18-19
耶稣常在比喻中论及财物的管家,圣经有时也不厌其烦地讲论金钱.当今社会,财富是热门的话题,成为衡量伦理道德的一杆秤.有人深信"金钱万能"、"什么关系都靠不住,除了金钱关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利欲熏心,受金钱的诱惑,强取豪夺、财迷心窍、利令智昏、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4.
别人的知识能变成金钱,我的知识为什么一钱不值?这是当前大多数知识分子面临的一个共同困惑。 俗话说:“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极富诱惑的名言,古今中外广为流传。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知识怎样变成金钱财富,却从来没有人具体的指导过,许多不得其门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因为知识丰富而改变贫穷潦倒的命运。 知识不可能自动变成金钱,“当教授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也不会自动消失 世纪之交的人们反省自己,也反省历史。历史告诉我们:知识不可能自动变成金钱。 凡高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所画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对于财富的看法:一场"财富的革命"正在发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遭遇到一些理论和世俗的挑战。财富观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交织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幻象,成为当代中国一个新的神话。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还有没有解释力,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建立正确的财富观等,便成为一系列相关而重大的问题;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些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地交汇在一起。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于2010年6月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应战:走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高级研讨会,邀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出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带来人们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的观念的变化。这样就使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钱是货币的日常生活通俗用语,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物和象征。所谓个人幸福是指在个体的人生活动中,人们通过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的金钱观马成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金钱作为财富的表征,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倾向,以及不择手段地掠取金钱,挥霍资财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极环的影响,损害了我国...  相似文献   

8.
论财富     
让人变得贪婪而失掉情感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就是最好的例证。对财富贪得无厌的追逐,致使精神世界完全商品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除金钱以外,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妻子和女儿只是在金钱有关时,在他心目中才具有意义。他破例为病危的妻子花钱求医,“因为她一死就得为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当他知道女儿愿意放弃遗产时,“他热烈地拥抱她,把她紧紧地搂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甚至在他临终时神父为他出终傅时的十字架,他也以为是金子,抢攥在手。这种对财富畸形的贪婪,造成了他的心理变态,以至于除金钱外看不到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9.
张红 《学海》2015,(2):205-210
塞西尔·罗得斯是帝国主义时代杰出的代表,他的扩张理念诠释了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他的种族优越论是帝国扩张的最大动力,他的扩张行为为英帝国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疯狂争夺中取得了最大的份额。同时,他在南非的扩张行为也是帝国主义时代权力与金钱的结合典型表现:政治家需要他的财富,他用金钱换取权力实现了他的扩张抱负。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3)
正"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经文:约16:33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除了衣食住行,平安是不可缺少的。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平安的重要,反而注重身外之物,贪求金钱财富,追逐名利地位。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平安,就算衣食无忧、风光无限,也免不了忧愁相侵、痛苦相随。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一旦遇到不可预测的灾害,更是惊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在教会里,有很多弟兄姊妹却不能够正确处理金钱与信仰的关系,在心灵深处仍存在一种基督徒越穷越属灵的信念。更为不妥的是有些传道人不停地宣讲信上帝的人不能够追求财富,否则就是不属灵,贪爱世界等等错误的信息,误导信徒。 在信徒中间形成这种“越穷越属灵”、“一谈金钱就是属世”的错误观念的原因,最初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中的二元论思想,认为物质是恶的,精神才是善的。金钱、财富既是属于  相似文献   

12.
小芳 《天风》2007,(14):5
基督教的礼仪和教义好比基督教的两个重要的保护屏障,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要件,谁破坏它们,就是从根本上拆毁教会。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教父时期,对三一论和基督论的错误理解,产生了亚流和聂斯托利等异端;中世纪,那些利欲熏心的富人和世俗社会的权贵,用金钱从教皇或大主教那里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主体论     
知识主体论汤潮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以权力为主体的社会和以金钱为主体的社会,未来社会应当是知识为主体的社会。权力主体社会是强制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一,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即是如此;资本主义是“金本位”社会,行政权力以金钱为后盾。以知识为主体,财富...  相似文献   

14.
时常,我们感到很多东西把握不了,譬如权势、金钱、爱情……某些时候,它们似乎已经触手可及,可当我们靠近它时,它像流水般从指缝里滑落,如清风般从指尖掠过,留给我们的,只有一片薄凉、无奈,甚至苦涩,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本该有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要描绘过去200年里发展起来的社会性质的特点,我们可以参照不同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涉及一种金钱文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按自己的方式评价这个事实,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这一点在今天来说特别明显:一直想使社会摆脱金钱的权力、使金钱从属于崇高理想的那种最壮丽和最坚持不懈的尝试以完全失败而告终。我们在这里使用“金钱”这个词,不言而喻是指包括财产、资本、市场、买卖在内的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然而,从基本的经济方面来看,金线仍然是西方社会性质中最有特色、最醒目和最有象征性的现象。所以金钱当…  相似文献   

16.
李兰芬  倪黎 《哲学动态》2006,(10):48-52
财富、幸福与德性构成人的本质发展的永恒主题。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基础,幸福则是人关于生活意义的体悟。作为基础的财富构成体悟的对象,幸福的体悟能力则蕴涵着人们对财富创造、分配和消费意义的评价和选择,具有不同评价选择能力即德性素质的人将勾勒出财富与幸福之间复杂关系的不同的曲线图。一财富与幸福的背离现象坎贝尔(Compbell)等人关于“美国人的生活质量”的研究(1976)发现,在可能影响生活满意度的12种因素中,经济地位排在第11位。而金(King)和纳帕(Napa)则发现(1998),在影响幸福指数的各种因素中,金钱只起到1/5的作用,在构成…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中,我们都会看到来源不同的各种思想的对立,以及在综合加工这些思想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对立。我们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时,就会发现这一问题。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区分出马克思理论的三个主要动因。一、浪漫主义的动因。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主要战线上,马克思继承了浪漫主义运动的传统。浪漫主义者用保守主义的观点批判工业社会。他们哀叹“有机”关系和“有机体”之间真诚相待的不复存在。人实际上不再成为单独的个人相互接触,而是作为非个人的各种力量和制度或金钱势力的代表相互接触,浪漫主义者对此痛心疾首。一方面,个性在无个性特征的社会中被拋弃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了人们社会地位和财富占有的具体体  相似文献   

18.
理想与金钱     
徐冲德在《东岳论丛》1985年第六期上发表《理想与金钱》一文认为:货币(金钱)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历史进步的要求,大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金钱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我们思想理论界存在着把金钱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社会史的研究时常表明,财富的积累、丰富固然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十分严峻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等等。正因为如此,斯密才对财富及其追求忧心忡忡,并期望一只“看不见的手”加以引导,以消除那些严峻的问题。然而,当代的财富幻象违背了斯密的初衷,那只“看不见的手”日益伤残,甚而沉沦为一种“敛财”之“工具理性”。“财富”这个“独行侠”作为一种社会意象在使社会畸形发展的同时,也把社会中的个体变成纯粹的“欲望工具”,由此造成的社会腐败也逐渐成为难以革除的痼疾。因此,如何看待财富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尖锐的问题。哲学工作者虽然不能重复远古“义利之辨”的迂腐想象,但也不能对之视而不见。本文从财富与社会进步、财富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表明:财富不是单纯的物质多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一个哲学问题,是当代哲学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有关财富的尺度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随着发展主题的日益凸显,财富问题逐渐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财富的创造,如何把握财富的尺度,这些看似常识性的理论问题,在今天又开始受到重新审视,尤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又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需要作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把这样一个有关财富的问题凸显出来:物质财富、虚拟财富和能力财富哪个更重要?要破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财富观那里寻求思想资源及其启示。一、以重新理解劳动创造财富为前提的劳动财富观从人类历史看,土地财富观和货币财富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财富观。在农业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