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体现了既是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把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社会的和谐。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着重在解决不和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上下功夫。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就业、教育、医疗、分配、社保等利益问题,只有把这些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使由此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得到逐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逐步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2.
当前,江苏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面临着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选择.本文结合现行文化体制和江苏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实际,提出江苏文化产业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应完成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应在整合集团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扩张. 相似文献
3.
4.
(一)研究和确立具有江苏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江苏几十万教职员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1年以来,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江苏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全省文化产业整体稳步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多点突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步显现、竞争优势正在形成等特点。但同时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问题和瓶颈,如江苏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偏少等,需要予以关注、研究并加以解决。这里,我们撷取了几篇江苏文化产业研究的稿件,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江苏文化产业的关注,共同为加快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分析青年群体的基本特点为起点,集中阐释了青年群体在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青年文化对其社会角色的塑造以及青年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当前家庭稳定性的伦理道德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说中国今天的婚姻关系已从粗糙但稳如磐石的“石器时代”进入精美但易破碎的“瓷器时代”,多少有点夸张,但中国家庭的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稳定性的变化作为现代化的“副产品”之所以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经济原因,很多研究者已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有的从人口、经济,有的从社会学等不同角度,笔者也曾对影响其稳定性的心理因素进行过分析(参见笔者所写《当今我国家庭稳定性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载于《学海》94.2)。然而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易为人重视的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实际在静悄悄间对家庭正起着或维系或裂… 相似文献
8.
9.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人际冲突,达于和谐境地,老子提出尊崇母性及母性品质的伦理思想。老子母性伦理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尚属待开发领域。这种将母性品质与和谐缔结的观点,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启迪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者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中国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社会认知职业模型基本适用于该群体:其结果预期对职业兴趣有显著影响;其管理自我效能及结果预期对职业承诺有显著影响;其社会、经济支持对职业承诺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有显著影响;其管理自我效能及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但仍有某些变量间的路径关系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 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 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 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 研究者发现, 除了任务参数, 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 最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相似文献
15.
英国选择理论的主要议题及方法张迅(北京外交学院100045)选择理论(Thetheoryofchoice)是最近几年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新的社会哲学理论。由当代英国五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撰写的《选择理论——一个批判性导言》(牛津1992)就是... 相似文献
16.
利他主义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论题。由于传统利他主义作为一种高尚美德以个人的自我牺牲为前提,从而陷入了道德与利益的伦理困境,难以说明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当代利他主义研究表明,利他不仅仅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利他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己。利他主义的新理念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教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表现在:对统治秩序的来源以及被统治者遭受的苦难进行神圣性的解释,教化和强化人们服从现实政治秩序;宗教还调整维护大量的非阶级性的道德关系。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掺杂了宗教因素的社会冲突,如中国历史上披着宗教外衣的民变和农民起义,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和教派冲突。在现代社会,贯彻宪法规定的宗教自由原则,完全可以用民主和法治的手段来预防和解决这类社会冲突。过去宗教突出倡导的容忍精神,可以转化为现代人际之间和文明之间的宽容精神;过去宗教强调的对权力和意志的服从,可以转变为现代的对法律和契约的服从———服从精神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和谐稳定都至关重要。扬长避短,把握分寸,宗教就完全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文化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表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等综合国力要素的范畴中衍生出“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文化力指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和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产部门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人类、自身、社会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和人类社会的作用力,它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既包括这个国家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也包括它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9.
地域歧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歧视自古有之。现在,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地域歧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这种趋势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不协调。地域歧视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反地域歧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地域歧视。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地域歧视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消除地域歧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能做些什么?如何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