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仙姑的生平、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陈撄宁先生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 ,《灵源大道歌》受到了内丹学界的普遍重视 ,曹文逸仙姑之名也开始广为世人所知。然曹仙姑之生平事迹 ,前贤未予考证 ,所据资料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女冠部》的零星记载。按该书《女冠部》“曹仙姑”条引《罗浮山志》云 :“宋徽宗宣和中 ,有曹仙姑居京城 ,作诗赠道士邹葆光云 :‘罗浮道士真仙子 ,跃出樊笼求不死。……翩然孤鹤又南征 ,寄语石楼好风月。’时徽宗广求学仙之徒与工诗赋奇女 ,仙姑与吴妙明 ,皆征至京师。仙姑明于丹术 ,尝作《大道歌》 ,深得要旨。道流…  相似文献   

2.
历代《道藏》中都收录有一部古书《易林》。《易林》一书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为“易林十六卷、焦赣撰”。焦赣 ,西汉人 ,当过小黄县令 ,后死于该地。他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 ,故《汉书》在卷七十五的《京房传》中附记他。谓其名焦延寿 ,赣是他的字。唐严师古注《后汉书》 ,言赣为其名 ,则延寿为字。《汉书·卷八十八·京房传》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托之孟氏。”《易林》实非焦延寿一人所创作。焦延寿当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把易说、民谣、书记等各种资料汇编成《易林》一书的…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3)
《华严经》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佛陀立教,以慈济群生为本愿。释迦尝教弟子云:“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六)。又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妙法莲华经》卷六)。是知佛徒实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以嘉惠群生为职志。  相似文献   

4.
曹仙姑,北宋著名女冠。初名希蕴,后宋徽宗赐名道冲,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自从陈撄宁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曹仙姑之名开始广为道教研究者和气功爱好者所知。然曹仙姑之生平事迹,陈先生及时贤均未加深考。笔者于前几年曾发现一些有关曹仙姑的文献,乃撰成《曹仙姑的生平、著作考》一文,发表于《中国道教》2002年第4期。在该文中,笔者据明代李濂《汴京硚异记》卷二“曹仙姑”条勾勒了曹仙姑生平的轮廓,又据明《正统道藏》中董醇所编《群仙要语纂集》卷下所载《文逸曹仙姑大道歌》,解决了有关《大…  相似文献   

5.
北宋末、南宋初这段时间,吕洞宾神仙传说最盛,最早所传的吕洞宾经,也大约出现在这个时期。吕洞宾著作,郑樵《通志·艺文略》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不见录,始见于南宋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其书卷十二神仙类,录《钟吕传道集》三卷;《肘后三成篇》一卷;《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吕真人血脉论》一卷;《吕公窑头坯歌》一卷。《宋史·艺文志》有《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相似文献   

6.
道教辞典     
道教最早的经典。即《太平清领书》。《后汉书·襄楷传》云:“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唐李贤注:“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汉牟子《理惑论》亦云:“神书百七十卷”(《弘明集》第一)。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太平经》是现存唯一的本子,仅残存五十七卷。该经卷帙浩繁,内容糅杂,不少论点自相矛盾,文体亦不一律,殆非一人一时之作,据传主要编篡  相似文献   

7.
《天童经》有加句、加加句本 《天童护命妙经》1卷,撰人不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本经出唐代。或以为“南宋梁悟真扶乱降笔”,实非。按《云笈七签》卷122、《混元圣纪》卷9均载来真宗所制《天童护命妙经序》(一作《太上太清天童护命经序》),谓此经系“太清密诰(‘诰’一作‘语’,误),金阙真符(‘真’,一作‘诊’,误),素有前征,播于别录”。其“前征”之事,载《云芨七签》同卷《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述唐末昭宗景福元年(892)三月益州(指成  相似文献   

8.
道教经韵乐章,是对诸神的赞颂,属于醮坛威仪、祭神章奏、赞颂之辞。演音之韵,早在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午)寇谦之所撰《云中音诵》即有《华夏赞》、《步虚辞》等记述。现存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杜光庭所撰《太上黄篆斋仪》皆有《步虚辞》多首。唐高宗尝令乐工制作道调。据《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四月,玄宗“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并诏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玄真道  相似文献   

9.
祥瑞,传统史籍中又称之为“符瑞”、“瑞应”、“嘉瑞”、“福应”等。《唐律疏议》卷二十五《诈伪律》引陆贾语称:“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又云:“祥谓体征。”皆指呈现吉祥的征兆。祥瑞大体包括天地之瑞、动植物之瑞、器物之瑞、矿物之瑞等。史籍中集中记载祥瑞现象的,正史有《宋书·符瑞志》、《南齐书·祥瑞志》,汇集各类体征,至《魏书》则有《灵征志》,灾祥俱载,以告祸福。此外则多录于《五行志》,至唐亦如此。然而,最为详尽的记载当属《大唐六典》卷四“礼部郎中员外郎”条。成书于开元二十六…  相似文献   

10.
《无能子》是晚唐无名氏所撰的一本哲学著作。《唐书·艺文志·道家类》载有《无能子》三卷,并云:“不著撰人名氏,光启中,隐民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者因其序中有“不述其姓名游宦”一语,疑其“尝登仕籍,非隐民也”。则无能子前曾作吏,后因不得志或感于时伤、退而过隐居生活也未可知。又据本书中《答通问篇》说:“无能子贫,其昆弟之子且寒且饥,嗟吟者相从焉,”可见其家境清寒,显非达官显贵。而其友人序中说他“民舍之陋,杂处其间,循循如也”。从其思想境界看,无能子的隐居,许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走“终南捷径”,很可能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而走上隐居自安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统道藏》系明北京内府经厂刻本,刻于英宗正统九年(1444),十年工竣,凡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梵夹装,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据《大明道藏经目录》卷之四太玄部竟字号载“《山海经》卷一之十八,共十卷,原缺十四、十五。” 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郭噗传。”可知所收《山海经》十卷,实以残存十六卷(原本十八卷)重新分合而成。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13.
稠粳山老子庙,座落在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三公里的稠粳山山巅。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天社山,在县南三里,在成都南百里。北枕大江,南接连巅,每益土有难,人多依焉”。又据宋《方舆胜览》载:“天社山一名稠粳山,为老子隐居之所”。该山诸峰拱卫,孤峰高耸,亭亭玉立。遥望如画屏,隐现于云雾中,故有新津十二景之一“稠粳出云”之称。  相似文献   

14.
《系辞传》总论《易》卦之象有四,曰:得失之象;曰:忧虞之象;曰:进退之象;曰:昼夜之象。此皆作《易》者设卦所观之象。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遂成得失之象。分聚必有尊践高下之位,于人成优虞之象。遂有动静之常体——道,变化之总名——易。究其本原,莫不寻言以求象。《左传》所载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及《系辞传》所谓“是敌易者,象也”;今人如台湾易学家吴康先生在其旧作《周易大纲》中尝云:“审是则元和惠氏以《象》为书名,谓《古易》只名为《象》,仪征刘氏谓《周易》本有《象经》,立说  相似文献   

15.
最早全面、系统地记载吕洞宾事迹诗歌的著作,大约出现于南宋初。《吕祖全书》中录有《原刊吕祖文集序》云:“今偶得是集,不欲秘藏,愿与同志共之”云云,署“太岁丙戌乾道二年(1166年)书,云日剑律谷神子陈得一序”,陈得一其人无考,但至少在南宋乾道二年以前,就有吕洞宾文集流传。宋代以后所传的吕洞宾文集,又有以下数种。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言吕祖“平生述作数百篇,目之曰:《传剑集》。”  相似文献   

16.
牟子《理惑论》载僧祐《弘明集》卷一,撰者题作汉牟融,附注“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类》有《牟子》两卷,题汉太尉牟融撰。《旧唐书》、《新唐书》因袭而列入艺文志内(上述三部正史中的《牟子》是不是《弘明集》中的《理惑论》,尚不能肯定,容后讨论》。《理惑论》三十七篇,借问答的方式宣场佛法。篇首冠以一段文字,盖作者自述其身世及作书之由,篇末又著一段文字,可视为《序》和《跋》。南朝萧齐时,陆澄将  相似文献   

17.
朱熹《孟子集注》在名物训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兹从中选择几条以作考辨如下。“深耕易耨”(《梁惠王上》)朱注:“易,治。”清焦循驳之曰:“若训易为治,治耨于辞为不达。且上云深耕,谓之深;此云易耨,则为耨之易。禾中有草杂之,则烦扰矣,故芸之使简易。”焦氏释“易”,将之与“深”联系起来考虑,极具启发性,但训作“简易”,亦属不妥。对“易”的正确训释,蒋孟仁《孟子音义考证》所说最为可信。其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易之亡也’,《经义述闻》云:‘易者,疾也,速也’;《管子·度地篇》曰:‘大暑至以疾耨杀草秽’,是其证。《齐语》曰:…  相似文献   

18.
[一片石] 一片石头,后专指碑碣。唐《朝野佥载》卷七:“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唐李白《襄阳歌》:“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  相似文献   

19.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20.
《西升经》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唐以后道教论著多所称引。然其著作年代既不可定,亦鲜见辨析其思想内容者,本文拟就这两方面作些探测。 (一)、《西升经》著作年代问题《西升经》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详考。以下采摭有关史料,共作推敲。 (1) 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2) 唐释道宣编《广弘明集》卷八收晋释道安《二教论》引:“《老子西升经》云:天下大术,佛术第一。又《西升玄经》云:吾师化由天竺,善入泥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