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未来中医发展途径的双向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医存在形式多样性的深入分析,提出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包括对经典中医的不断深化研究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医的某些层次进行深入开发、应用,认为掌握、领悟经典中医和开发利用中医并不矛盾,都是中医生存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余云岫的中医观并不是"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不符合科学依据,中医空谈经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中医盲目科学化是别有用心。但他也肯定中医的历史价值及中药的价值,承认中医的疾病认识,承认中医的实际疗效,对中医的前途抱有期待。余云岫对中医的认识一方面是受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日本废汉医运动的鼓动。对余云岫中医观的探究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在历史脉络中做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东北沦陷时期,中医考试制度是伪满政府加强管理与规范、改造与利用中医的一个具体步骤.1941年~1944年,伪满政府共进行了四次中医考试.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结果等方面看,通过中医考试,日本统治者加强了对中医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对中医的改造和利用,加速了中医学术的“西化”.  相似文献   

4.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医教育史上重要的转折期,中医界在艰难困苦的历程中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坚持中医教育的发展。民国《中医教育讨论集》是1939年由上海中西医药研究社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中医教育专刊,其中保存了民国二十六年之前有关中医教育的大量史料,涵盖了对漏列中医案、教育改进会、废止旧医案、中医教材会、颁布中医条例等民国中医教育界大事件的记载,全面展示民国中医教育在争取合法化的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否定和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偏居内陆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特立独行,成立了"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弘扬和发展中医。对中医的认可,源于阎锡山接受的儒家教育和"中的哲学"思想基础,更与他务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医改进中,阎锡山倡导系统的方法和中西医兼容的原则,并在政策、经济、人才引进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作为政要名流对中医的支持令中医界倍感可贵,他们对阎锡山的行为高度赞誉。中医改进研究会18年的探索,一度使近代山西的中医改良位居全国前列,也树立了一个行政主导中医科学化的独特样本。  相似文献   

8.
中医现代化的反思和中医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当前所进行和提倡的中医现代化的结果不是在发展中医,而是导致了对中医的歧义的误解。认为中医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在遵循中医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在不断地纯中医方法的临床实践中,用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和精神发展中医的基础理论,加强中药生药的质控,用中医理论与西药匹配,加强中医的方证研究,使中医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山东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也就是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证是中医对患者病状所做出的临床诊断,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证的诊断缺乏客观化的标准,这使得经验成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游灵”,让人难于把握。...  相似文献   

10.
纵观现代对中医学发展路径的探索,大致可概括为特色发展、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三种观点,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甚为激烈。从现代中医诊疗技术发展与中医理论创新方面,反思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对中、西医不可通约性的哲学思考,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的融通是中医学术创新的新路径,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应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从当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创新、发展中医理论的同时,也要积极梳理60余年来多学科特别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采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提炼创新性理论,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拓展中医生存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需要医学不仅关注病,更应解决病前的次健康状态,治病和调整状态将成为未来医学的重要两翼。中医优势在于调整不良状态,改善及优化体质,而不仅仅是治病。致力于发掘、提升中医学这些方面的潜在优势,纠治次健康状态,将会给中医学拓展出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中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医学的研究目的为线索,从中医学研究的历史观、现代中医研究的得失观、今后中医研究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的发展观三个方面对中医的研究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中医药研究应当明确的问题有:否定是中医学研究的突破口;政策指导是中医学研究的保障;求实是中医学研究的灵魂;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是中医学研究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系统医学与中医学的未来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医学是一种以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以系统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合理成分为基础的辩证医学。中医的未来形态是一种类似系统医学的"新中医学"。"新中医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系统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借鉴系统医学的理论,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应当融入现代医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目前生存状态堪忧。中医药由于缺乏吸纳一切科学成就、校正自身差错的结构体制,缺乏坚持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缺乏将经验认识转变为科学认识的线路,因而使其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中医药只有融入现代医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如何看待中医学的价值与前途,如何正确处理中西医的关系,都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哪一个是出发点,谁决定谁的问题。科学有标准,论证一种学术的科学性,要有充分的证据,要有严格的逻辑,决不是几句含混不清、空洞无物的空话、套话所能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现阶段难以逾越的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纠纷频频,根源在哪里?本文结合案例,回顾历史,就ROP的发病、临床与研究进展,拓展思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ROP预防与治疗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阐述了ROP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阐述了ROP纠纷的根源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与梦想。  相似文献   

18.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