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柔弱胜刚强     
造物之初,仙人掌被点化成最柔弱的东西,娇嫩如水,于仙人的手掌中,稍一碰就失掉了生命。上帝于心不忍,在其晶莹的心之外加了一套盔甲,坚硬如铁,上面还带有伤人的刺。从此,再也没人能看到仙人掌的心,凡想接近她的生物,都会鲜血淋漓。很久后,一位勇者剑出剑落,仙人掌最终显露出绿色的液滴。经年封闭的仙人掌之心,因无人了解的寂寞,化成了滴滴泪水。  相似文献   

2.
爱一旦成为乡愁,心就不会再坦然。在感情的天平上,无论我们多深的思念都无法超过母爱那沉甸甸的砝码。一个人在外辛苦奔波,趋日求暖,掘洞求安。人如穿梭般奔走在城市的水泥钢筋间,行色匆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我成了早出晚归的机器,每天都要周旋于客户之间  相似文献   

3.
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没有平静过。多年来,你给予我的默默的关怀,是我用一生的愧疚都无法偿还的呀! 那一年,我还很年轻,当爱就那么突然来到时我甚至都没学会如何面对。那一年的秋天显得很凄美,本已萧瑟的心,因了你的出现而有了生机,每天都怀着  相似文献   

4.
心是晶莹剔透的心。《菜根谭》有云:心虚则性现。心静下来,就如同一面镜子,万物都可以朗照,万物即纳胸怀。平是平静如砥的平。风来不起波澜,云去不剥不拣。八风吹不动,我自岿然如钟。心灵安宁如禅定,声色犬马全不听。气是气定神闲的气。不疾不徐,  相似文献   

5.
巴西北部的旷野中生长着一种栗树,果实的形状就像一枚小小的鱼雷,而且果壳异常坚硬。当果实熟透的时候,它即使从30米高的枝头坠落到地上,那坚硬的果壳也不会出现丝毫的裂纹。这种坚果却是拉丁刺鼠最喜爱吃的果实。拉丁刺鼠虽然是一种体形如松鼠般的小动物,但是它们却长着两颗钢钉一般坚硬和锋利的牙齿。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智慧     
发挥菩萨清净爱用“心”支配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有心利用时间,就会把时间分分秒秒运用得很踏实,若是不用心支配时间,任凭时日空过,就无法精进。因此“心念”会运转时日,也会空过时光。学佛,就要学得一念“心专”,用心在当下所从事的每一件事上;心若不专,即使整日工作、应酬、从事娱乐休闲活动,看似忙碌,其实都是在空过时日。普贤菩萨说:  相似文献   

7.
心怀远方     
正"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身体在路上,毕竟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工作、家庭都是甜蜜的负担,我们是现实的蛛网上努力攀爬的蜘蛛,逃不脱千丝万缕的牵绊。当身体无法在路上时,别忘了心怀远方。心怀远方,就是心中藏着风景。我们很多人不能做到行万里路,让身体感受启程和抵达的快意,体验沿途风光的壮美和辽阔。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智慧》2011,(3):F0004-F0004
坚硬冰冷的大理石背景,衬托出女孩柔美的身材曲线,衣服松弛的面料描绘的也惟妙惟肖,与细腻紧致的肌肤形成对比,画家精细的描绘了少女若有所思的瞬间,别具韵味。  相似文献   

9.
《五灯会元》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前两句文献有误,应作"见身无实是见佛,了心如幻是了佛"。应释读为:懂得了身体由四大和合而成,并不实在,就明白了什么是佛;懂得了心如梦幻,就明白了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五灯会元》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前两句文献有误,应作"见身无实是见佛,了心如幻是了佛"。应释读为:懂得了身体由四大和合而成,并不实在,就明白了什么是佛;懂得了心如梦幻,就明白了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徐耀明 《天风》2005,(6):30-33
我们相信的上帝是真上帝,他的本质是真实、真善、真美……这一切都由他而来。我们不仅人人都喜欢真善美,更主要的是要人人都体现真善美。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要爱人如己。”(太22:37-39)世人若能如此行,和谐社会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上个学期以来,我天天都很苦恼,可这并不是因为学习。可这苦恼却使我无心学习,所以成绩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我只用了一半心,还有一半的心用不上,这使我非常恐慌。但我以为这只是一段时间里的事,不久就会好的。但是,一直以来,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我天天都很忧虑,不想辜负任何人对我的希望,我也不想放弃我自己,我想学习,可无法集  相似文献   

13.
再也没有比心路更长的路了。无论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间小路,还是象征着文明与速度的公路、铁轨,我们的脚步都可以测量。时间能抵达任何遥远的地方。而心路,脚步无法测量,时间无法穿越。  相似文献   

14.
思念如雨     
悯心 《天风》1994,(8):36-37
又是春天了,又一个雨季来临。绵绵的絮雨飘飘洒洒淋湿了我的心,整个世界、整个心都被沉浸在这春雨的忧郁里。 清明节,一个伤感的节日,灰蒙蒙的天增添一份生者对死者伤痛的回忆,增添一份无法言喻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孩在少女馨香里怯怯地、满怀渴望和向往地问:“能告诉我,温柔是什么颜色?”梦里花开花落,温柔是一条缠绵的柔带,看不见却四处弥漫。可恼的是心总能细细地感觉,细细地体味。于是,看见满天飘浮的心,浪漫的云里雾里,亦真亦幻地在渴求和心醉里,在心与心间穿梭;看百态众生,看万家灯火,才明白温柔是醇如酒、甜如蜜的一种气氛、一缕思绪、一个飘忽的意念、一个怎样也无法述说无法逃脱的眼神!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米西川矿山很难生长植物,因为它满山都是坚硬的铁矿石,几乎没有土。唯有尖叶草是个例外,它就生长在铁矿山上。据当地人说,尖叶草只要有一星星  相似文献   

17.
参禅随笔     
元音老人 《法音》2002,(7):28-29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由这个大能量产生…  相似文献   

18.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中直心、深心和菩提心等概念,主要出现在关于净土和道场的论述中。就含义来看,它们都表示实现或成就果德之诸行。就次序来看,它们或并列,或有其次第顺序。其内容和顺序在不同译本间有一定的差别。各注释在诠解三心在净土与道场中的修行意义时,既说明了其次序关系,也有极鲜明的自宗特色,如慧远将此地与地论思想的对应,智顗约教释、观心释的解经方法以及依圆教义的分析等。此外,吉藏对慧远注疏的吸收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王芃 《天风》2009,(5):16-16
圣经中有多处经文表达了"和谐教堂"的理念,<彼得前书>2章4节至18节即是其中的一例.使徒彼得以"活石"和"灵官"作比,表明信仰群体是与主联合的新生命团契,具有圣灵内住的特征,其和谐、合一是对上帝荣美的见证. "活石"乃与主联合的生命.在((彼得前书>中,信仰群体被称为"像活石"一样的新生命的团契.因为"主乃活石" (4节),是作为教会根基的"房角石",我们蒙上帝拣选,与基督联合,成为新生命的活石.既为建造圣殿的活石,就当圣洁自守,祈求上帝所赐的合而为一的心,力避有损主名的纷争和分裂.  相似文献   

20.
云岩卧佛     
深山藏古寺。云岩山山不甚深———南距滇西古城保山市不过十六七公里 ,却古木参天 ,浓荫匝地 ,“藏”了座国内国外都有名的千年古刹 :卧佛寺。在保山乃至滇省丛林之中 ,卧佛寺均称得上“资深长老”。它的始建年代 ,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大唐开元四年(716年) ,而今又有地方史研究者从《永昌府志》里找出了四个字 :“建于汉室”。信史定论 ,言之凿凿 ,这就将其“寺龄”至少前推了五百余年。游山谒佛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之外那泓碧池。水清如镜 ,纤尘不染 ,四周绿柳如烟 ,柔枝拂于水面。凝眸浅底 ,游鱼细石历历可数 ,心 ,也在不觉之中象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