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同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等特征密不可分,构成辩证的统一的关系。一、关于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在马克思新哲学中,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可以比喻为双锋利刃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主体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目的论。实践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据以探讨新哲学的概念,范畴如现实的人、主体、客体乃至建构新哲学体系,是以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去论证的,人的主体性也是通过实践形成、表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多样化的基本依据》中,我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原生形态的多样化体系。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体系,必须先研究。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此,必须明确探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3.
主体和客体问题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线之一。马克思酝酿和建构科学的实践观就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起步的,它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主体和客体的社会的历史的规定性,而且分析了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层次和方面,确立了主体和客体范畴在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哲学斗争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究马克思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主客二分的哲学体系里,主体性的规范通常被认为是自由现实化的障碍。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他的绝对精神融主客为一体,人的自由意志受制于绝对精神的控制,人们不能脱离社会整体去获取个体的自由,这一点为马克思所继承。但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在精神层面实现的,而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从而将黑格尔的精神实体改造为实践主体,生产者是现实社会价值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价值享用者,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有利于超验的自由照进现实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现实物质生产的一员,人只能而且必须通过群体的现实力量逐步实现现实自由,他认定发挥人的主体意志改造客观世界能够获得自由,但反对用施蒂纳式主观个体化眼光来看待现实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合理理解──《实践活动论》评介丛大川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实践活动论》一书,该书是王永昌博士从世界观高度系统地探讨实践活动的哲学专著。该书的前言和第一章的导语即引用马克思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作者认为,对人和现实世界关系的实践性把握和回答,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基本特征,而科学合理形态的实践观,则是马克思新哲学世界观的内在灵魂。马克思新哲学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哲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不了解马克思这一合理形态的实践观其及丰富的理论内容,就等于不了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灵魂和精髓。该书的第一章是"新世界观的崛起: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第二章是"人:本质上是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第三章是"实践:主体和客体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这几章都力图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文本出发,对上面所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本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如第一章的第一节提出"自然界的先在性",肯定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但作者在这里强调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6.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预成论。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与其他历史哲学不同,它认为,社会存在即人们的观实生活过程,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整个世界历史无非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发生学意义而言,历史主客体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预成的。 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单纯因果论。因为从马克思有关论述看,他的历史决定论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的,社会诸要素的交互作用及合力,社会历史的演进,是社会  相似文献   

8.
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并不是马克思的创造。但真正地认识和理解实践并对实践作出科学地分析以用来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却是马克思对旧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精神实质。这场变革,既是对以往哲学的总结,又是新哲学发展的起点。在1845年初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他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实现这场变革标志着唯物史观产生的划时代著作。研读这两篇文章,并以马克思哲学科学实践观的基本精神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实践观是对旧实践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实践维度、经济研究的维度、本体论维度这三个基本特征的 先行把握,笔者初步找到了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新路径。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主要论述 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必定会涉及到的四个核心概念--物、价值、时间和自由,以及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叙述的物质观是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抽象物质"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 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创立新哲学体系过程中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自我”。恩格斯曾多次声明,他们的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他只是作为“第二小提琴手”。这里,包含着他对马克思至诚的谦恭,但也表明了一个真理:宏伟的马克思哲学大厦是由他们共同筑构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度重视恩格斯的合作和贡献。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在理论上卓越合作的前提是他们的差异性。阅历的不同,养成了马克思长于思辨、追求理性的非凡品格及强调哲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特点,而恩格斯则具有注重现实、讲求实际的品格和思维方式。正是恩格斯的这一特点,使他出色地完成了协助马克思建构新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时,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把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当作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基础,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实践发展的历史产物,由此引申出一系列唯物主义人学观念的变革。一、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空间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他批判费尔巴哈类概念的结果,也是他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在青年恩格斯的影响之下,马克思从1844年初开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深入批判研究,马克思日益认识到经济学中所探讨的若干基本经济事实和大量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信仰宗教向无神论的转变,一方面是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特别是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他们认识了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怎样恰当地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的重要差别?“分工说”和“情境说”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把恩格斯视为“第一提琴手”的观点妨碍了客观地看待这种差别;马克思思想的总体取向及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意义上谈论马克思学说同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性,表明马克思并未像恩格斯那样肯定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亦不能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出了划时代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正是在这本书中,马克思承接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创新性成果,并将其进一步深化和升华,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最终完成了自《手稿》开始的哲学革命变革。实践唯物主义作为“新唯物主义”的表现形态,其根本特征是强调实践,凸显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它实际上是马克思对传统人学思想的革命性的改造和提升,是深刻体现了划时代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范畴。马克思在理论上对于人与周围环境,哲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 马克思对这类问题探索的努力,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推崇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说所寄托的向往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但是他把自由理解为人与人的全面交往、人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斗争,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不动心”。这一时期,马克思热诚地追求人的自由,在理论上大胆地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并且朦胧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实践关系,看到实践对于改造世界、获得自由的必要性。但是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念,他也和历史上的哲学家一样,只是在思维的领域里把握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介绍了MEGA2即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的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纂工作和特征。作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以及马克思研究工作方式的开放性,是MEGA2这一历史考证版力图展现的两个重点,这一全集版本将开启通向马克思与恩格斯及其浩瀚著作的新入口。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为例考察了马克思的工作方式,即他在研究写作中体现出的作为修改者和收集者的特征;第二部分以MEGA2中《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纂为例,介绍了这一历史考证版是如何展现马克思的工作方式,以及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之间差异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网络空间里MEGA2的发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唯物主义哲学?承认马克思哲学是唯物主义,这是研究马克思哲学不可怀疑的前提。为什么不可怀疑? 因为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文本为准绳,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明确地称自己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例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把自己的哲学称为 "新唯物主义",以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 "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一生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私个敌”。事实的确如此。马克思一生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他与恩格斯真挚动人的友谊,超过了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挚诚的友谊是马克思事业成功的巨大支柱之一。马克思十分珍重友谊,他与恩格斯亲密无间地合作了四十年,写下了人类友谊史上的光辉篇章。马克思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里我们仅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为例,谈谈马克思在友谊上的修养。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的人生信念下,形成了共同的事业上的追求。共同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核心与基石,是人类独具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构成人类的生存方式,因而,完整准确地理解实践的本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谓实践本质,即实践之为人之活动的内在全体规定。在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双向运作结构中,内在地包含着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的改造与认同,改造实现人之目的性,认同确认客体之自存性,改造意味主体规定客体,认同意味客体限定主体,前者表明人之实践为创价活动,后者显示人之实践为责任活动,这种创价与责任合一之实践,使人之活动与动物之活动作全面的本质的划界。传统的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然而在很多讨论中,对文化的概念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导致一些认识模糊不清,例如所谓"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本文拟澄清四个方面的问题:(1)何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观的核心是什么;(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4)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于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