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经世实学与朴学的发展,儒家诗学在清代得以重振,并成为清代诗学话语的重要一脉。沈德潜是清代儒家诗学的代表人物,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并以《诗经》为核心来建构其诗学体系。在诗歌溯源方面,将诗歌源头推溯至《诗经》;在诗歌体式方面,不仅就《诗经》体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将诸诗的文体渊源归于《诗经》;在诗歌技法方面,对比兴多有阐发,且要求诗人创作不仅要重视技法,更要重视温柔敦厚之诗教。  相似文献   

2.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诗论和诗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英美诗歌,而且也对中国的现代诗歌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将就顾子欣翻译的《咏水仙》中文译本从文本类型,语言基调,功能意图等角度做翻译批评与赏析。  相似文献   

3.
布莱克的诗歌创作深受18世纪新教千禧年主义影响,其晚期代表作长诗《耶路撒冷》集中展现了布莱克经过艺术加工和变形的新耶路撒冷构想,就是要把阿尔比昂(英国古称)建设成为新耶路撒冷,一个充满着想象力和爱的理想国度。本文依次介绍了布莱克与千禧年主义的关系,长诗《耶路撒冷》的解读问题,《耶路撒冷》的基本线索与主题,以及布莱克异象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戴惠  孙晨 《学海》2006,(5):161-166
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们属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群。他们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较早揭开了现代主义面纱,探索将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与中国诗歌传统相结合的途径。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伊克巴尔是20世纪巴基斯坦著名的诗人和伊斯兰哲学家,他用乌尔都语和波斯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哲学作品,出版了十部诗集和多部哲学著作。《非我的奥秘》是伊克巴尔创作的两部波斯语的哲理诗之一,《自我的秘密》是其姊妹篇。两部诗歌经常被合编为一卷,命名为《秘密与奥秘》。一、伊克巴尔的哲理诗《非我的奥秘》《非我的奥秘》最早于1918年出版,并由英国著名东方学家阿素尔·约翰·阿伯里于1953年译为英文出版,题名为"The Mysteries of Selflessness"。目前尚无汉译本。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和诗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不利于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将其逐出"理想国"。但实际上,柏拉图并非反对所有的诗,他攻击的只是诗人在盲目追求爱欲下对真理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摹仿。柏拉图的文艺对话表明,诗人和哲人因对"爱"的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诗",一种主要是摹仿诗,另一种则是旨在揭示真理的"哲人诗"。因此,《理想国》中的"诗哲之争"可以解读为"摹仿诗"和"哲人诗"之争,其本质是诗歌内部的争论,而非诗歌与哲学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华兹华斯一生创作了许多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字里行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对儿童自然人性、纯真天性的崇拜与向往体现了他对纯真人性的关注。"儿童乃成人之父"和"灵魂前存在"是华兹华斯儿童观的两大理念。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是其个人生活经历、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下的产物,与诗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是其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革新,也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对于当下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诗歌数量最多的一个,他曾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闲适诗是其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他在《与元九书》中写道:“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表明他自己对于时人并不重视的闲适诗十分珍视。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诗歌琴酒乐其志。”他受这三种思潮影响都很深。白居易自称“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他师傅是中唐禅宗高僧佛光如满和尚,曾于香山“结香火社”。白…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天风》2009,(6):42-43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诗歌往往藉着历史人物、事件或遗迹,通过怀古惜今吟咏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怀,读起来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许多诗歌有感而发,思古幽情绵长,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怀古诗在《诗经》和《楚辞》中已经占据着重要地位,至唐代达到巅峰,“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到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的时期,这类诗歌重新成为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流诗人。他的自然诗开辟了美国诗歌的健康道路,不仅有活泼抒情的艺术特点,也具有浪漫的感召力,充满了精神美和意象美,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18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句诗,一直被我国广大读者视为蔑视黑暗、鼓舞信心的号角。从1923年起,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就将雪莱的作品介绍到中国,至今已逾大半个世纪。一《伊斯兰的起义》是雪莱于1817年9月创作的一部叙事长诗,共分为十二歌,计4800行。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位诗人和他的恋人共同奋斗,领导黄金城的人民反抗他们的压迫者。人民起义获得成功,可是暴君很快卷土重来,人民重受蹂躏,瘟疫肆虐、饿殍遍地。在教士的煽动下,这对恋人被处以火刑,他们…  相似文献   

12.
秦蓁 《孔子研究》2016,(5):90-96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环",是《诗本义》最核心的释《诗》方法——"据文求义"的阐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独具风格,十分注重表达的抒情性和富于诗意,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于肖邦祖国正遭受残酷侵略的时期,此时肖邦心中的悲愤和担忧交织在一起,于是用这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波澜,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并表达了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心,这在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姜玉敏 《天风》2004,(5):27-30
“在古希腊传说里,人间最早的诗人是神的儿子。诗人是了不起的,荷马经常用于形容诗人的一个分量不轻的赞词是theios,即‘神一样的’。一般来说,只有王者、先知、祭司和诗人才有幸接受此类赞誉。” 诗歌是希伯来诗人诗情的艺术体现,而智慧书中的《诗篇》和《雅歌》又是希伯来民族诗歌中的宗教诗和田园诗的精粹。希伯来诗歌对其民族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10)
<正>徐谦(1871-1940),1871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安徽歙县,著名法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司法制度独立的倡导者,是孙中山晚年时期的重要助手之一;他也是进士出身的基督徒,民国时期基督教救国论的代表人物。他是法学家、文学家,中国司法制度独立的倡导者,孙中山晚年时期的重要助手之一,且一度成为民国政要、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家;他也是进士出身的基督徒,民国时期基督教救国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徐季龙先生遗诗》等著作。他就是徐谦。徐谦,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江西南昌,  相似文献   

17.
清人编选清诗总集比之其他任何朝代选同时代诗人诗歌的数量都要多,且众体皆备,内容丰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内涵及特征.仅以乾隆、嘉庆时期来说,现存清诗总集中有关乾、嘉诗歌的辑录约有60多种,其中地方性诗歌总集占了绝大多数,分布地域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如欲全面考察乾嘉诗坛,仍应以全国类诗歌总集为主,现存这类总集较重要的有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符葆森《国朝正雅集》、王豫《群雅集》、王昶《湖海诗传》以及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等.  相似文献   

18.
庞德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诗人中的诗人"的称号,他花了50多年时间创作的《诗章》堪称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一座丰碑。特别是其中的《比萨诗章》部分,因融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尤其是大量引用儒家四书经典,颇受中国读者青睐。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文本详尽阐述庞德与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这对正确评价庞德其人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约翰·梅斯菲尔德(1878-1967)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诗作《海之狂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大海的眷恋,体现出在人生中不断奋斗的昂然激情。当我们读这首诗时,就好像开了诗人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波浪起伏、白云飘飞的海上画卷;并且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大海所代表的自由精神的深深的渴望与向往。诗人在短短的十二行诗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世界,从而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越。全诗饱含着韵律、形式与主题三方面的张力美。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据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的。缪勒的原作描写的是一个失恋的中年人在大雪弥漫的冬夜漫无目的地旅行的故事。在《冬之旅》这部声乐套曲中,它的每一首歌曲都如同民歌般简洁动人,情感或优雅甜蜜、或热情奔放、或伤感悲哀……,犹如一幅幅简炼的绘画小品或情感肖像。舒伯特在其中着重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塑造了缪勒在诗中所描写的孤独、寂寞、对现实不满,对理想王国向往却又郁郁不可得的苦闷灵魂。全面、系统地对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人物心理、曲式结构、和声运用以及表演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利于在演唱中更好地理解歌曲中和声所表达的情感特征,并能够较好地契合钢琴伴奏。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创作模式,既继承了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古典主义传统形式,又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故而他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视为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和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