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作业本身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但目前小学生的作业情况令人担忧。我们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1.教师思想上要重视,进行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让孩子们讨论态度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一时的失误在工作生产中可能会犯上大错,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班上有个叫卓×的男孩,看起来比较阳光帅气,形象不错.通过同学们的投票竞选为体育委员,又被学校选为升旗手.学习上虽有困难,但好问,完成作业也挺积极的,保护弱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上进心.但是这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书写马虎,学习成绩也不好.脾气暴躁,班上好多同学都被他打过,有点怕他.找家长交流时,我谈到了孩子在学校容易冲动的一些情况,他爸说孩子有多动症,在原来学校里不受老师同学欢迎,还经常被班上的同学欺负.原来是这样,那作为老师,更应该给他一份关爱.  相似文献   

3.
贾川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29-130
由于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性,“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需要,不利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中,笔者试提出在综合英语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注重个体智能差异,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的独特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高中生,也是我们班的班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班里的一名女生接触比较多。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她。上课的时侯,总想多看她几眼。放学以后.满脑子都是她的形象,以至于写作业时常常一个人发呆。但平时我们在班里很少说话。我知道自己现在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我曾经努力忘记她,可是,我做不到。……”(一位男中学生的来信)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的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关的作业练习理解和巩固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面对学校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的实际情况,传统的作业模式呈现的是重复、机械、单一的特点。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当内容的作业,需要进行分层作业。  相似文献   

6.
工作记忆容量,始终是工作记忆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早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就采用分心作业的方法,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他们发现,被试在记忆中负载0—2个项目时,推理作业(作业较简单)几乎没有受到干扰。但当被试需要记住6个项目时,推理时间从2.73秒(记忆负载0个项目)升至4.73秒;如果要求快速作出推理判断,则被试能够回忆的项目仅为3.7个。  相似文献   

7.
一、基于课标,分解作业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就应该寻找能够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点”。借助“点”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凸显学生学习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标扣本,我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分解为如下几个“点儿”:  相似文献   

8.
克雷佩林连续加算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凌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2):350-352
本研究遵循克雷佩林连续加算法的基本原则,参照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基本形式和操作方法.并加以改进.编制了一套作业法测验,并建立了数量化评定指标——相对作业量。通过对近2500名学生被试进行初步研究,该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相对作业量为标准可以较客观地判定作业曲线的凹陷和凸起等形态特征。这对于连续加法计算作业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以及教育、科研、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等。我重点阐述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新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有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己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平静与反思意识。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3.5~5.5岁学前儿童年龄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采用三个问题作业(“年龄比较”、“出生年龄”、“年龄变化”)及一个“图示作业”,调查了60名3.5~5.5岁儿童年龄认知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3.5岁儿童处于年龄认知萌芽状态,4.5岁儿童年龄认知开始发生,5.5岁儿童的年龄认知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儿童年龄认知变化可用变化分割模型(简称CS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抗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长向王老师反映,同学陈某一直不愿把作业交给他。王老师让小组长转告陈某,要求他把作业交上来,陈某仍然不肯交给组长;可是让他把作业直接交给老师,他欣然就交。王老师找到陈某,和他谈心,问他为什么不愿把作业交给组长而宁愿“舍近求远”交给老师。陈某回答说:“组长还不如我呢!”这是一例学生存在对抗心理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2.
学诚 《法音》2009,(6):3-4
尊敬的袁莎副局长、张剑副司长,尊敬的一诚大和尚.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刚才袁莎副局长、张剑副司长、一诚大和尚分别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国佛学院.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和开示,对四年来辛勤劳动的各位法师、各位老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应届毕业的同学也表示了祝贺.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们毕业的同学,一定要牢记教导,不负期望。不辱使命。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作出新的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书写新的辉煌。在此,我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与在座的各位同学共勉。  相似文献   

13.
逆境与人生     
我的一个同学曾扬眉吐气地给我讲了他的一段经历他说:“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所学校点名气也没有,每年大慨也就只能出几个本科生。在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学校决定把那些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辅导我那个班有三名同学名列其中。于是在我们班,老师只对那三名同学  相似文献   

14.
团队作业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作业特征是团队有效性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变量,是团队绩效差异的贡献因素。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理论基础表明,团队作业特征包括技能多样性、作业同一性、作业重要性、反馈、自主性、作业互依性、作业复杂性七个核心要素。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效应研究;团队作业特征模型测量、作业特征作用机制、作业特征要素的深入研究则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刘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47-147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师生间无声的交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头戏,也是家长和老师极为关注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现状,提出了“二巧式”作业批改艺术。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24-124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己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而且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力争优化作业,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作业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文冬 《思维与智慧》2005,(12):59-59
那时我在一所中专学校上学,全班30名学生,我是班委之一,也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期末,老师组织同学给班干部投票打分,我想我肯定会得全票。  相似文献   

18.
批改作业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批改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一、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二、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一直以来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教师采用的是“全批全改”的单一的作业批改的方式,这种批改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1、效率差。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不能及时反馈。作业批改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主成部分和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仅仅采用“全批全改”的单一的作业批改的唯一方式,显然不合时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隋况和不同的作业内容,采取不同的作业批改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那时我还是一名学生,下课以后和同学一起等着过马路。我低头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前面有一条假腿。小腿就是一根灰色的金属棒。大腿膝盖往上才是好腿。沿着假腿往上看,我吃了一惊。那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同学,稚气未脱,清秀的短发,身材匀称,那条好腿很修长。正值夏天,女孩穿着短袖T恤和一条很短的牛仔短裤。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