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十二圣"文化中可贵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演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弘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乎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是十三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文化建设战线上的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伦理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齐鲁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达到了顶峰。经过两汉政治文化的选择,它的主体儒学上升为“官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齐鲁文化的地域性开始淡化,其文化的价值旨向发生分化。在朝,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支柱;在野,向民间寻求发展空间。东汉以后,齐鲁文化原初意义上的精神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在文人创作和民间文艺中发扬光大了它的精神旨归,主要表现为,在朝在野的齐鲁文人依然坚守古典人文精神和“德治”“仁政”理想;在通俗文艺作品中,齐鲁文化非官方的正统性质转化为“忠”、“义”思想的崇尚。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开学术讨论会高力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于3月20—21日在云南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参加本次会议的30余名学会会员,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道德建设”为主题,对民族道德资料和现状作了描述,并对民族道德的历史和未来作了高层次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 ,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 ,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坚定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进一步强化主导意识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和保证作用 ;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 ,把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大实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 ,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曾活跃着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回儒”和“西儒”。他们分别致力于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合,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而且以和平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分析比较“回儒”和“西儒”在思想、活动、贡献等方面的异同,对现在及将来宗教自身尤其是外来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不同宗教、文化、文明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宗教应该同我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王荣伟 《天风》2006,(23):22-23
进入11月的华夏大地,依然春意盎然,气候宜人。六朝古都南京迎来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往届的毕业生,莘莘学子们回母校来看一看、走一走……关心金陵母校的发展,献上对母校新校区建设的真挚爱心。2006年11月1日-2日,金陵协和神学院组织“看金陵、回母校”活动。来自祖国各地教会约50位校友代表参加了活动,搭建了一座关心金陵、支持金陵,为新校区建设作贡献的平台。新校区建设筹款委员会主任丁光训主教及委员会全体成员与来自全国两会及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云南大学、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联合举办的“宗教文化与民族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8月12日至1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两岸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宗教社团的专家学者50余人莅会,共发表论文46篇,内容涉及佛  相似文献   

10.
齐鲁文化诸家思想中通体贯穿着推重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她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适可以为现代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和充足的精神滋养。高度的政治文明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齐鲁文化中崇仁尚礼的思想学说,实是“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及政治理念源头活水;而齐鲁文化中中庸贵和思想长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尊崇,“以宽厚处世”、“和为贵”等重和谐、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起到了维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文精神之元典内涵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元典命题“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中和人文精神的基础内涵。这种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成了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西开教堂作为天津教区的总堂,堂区规模很大,教友人数众多,在教会的组织管理和福传牧灵的工作上理当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在堂区内展开了学习和讨论。特…  相似文献   

13.
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出现,虽然还只是短短的几年,但特区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喜人成就。特区的文化建设,起点极低,现在亦初具规模了:一大批文化设施的相继建成,从“物”的方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阵地和条件;而一支庞大的文化队伍的茁壮成长,则从“人”的方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尽管特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但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去认真研  相似文献   

14.
马爱菊 《孔子研究》2023,(1):77-82+158-159
曾子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慎独”观念,其本质在于自我证成,其含义可从两个维度解读。从空间维度上分析,“慎独”既扬弃公、私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化私入公,融独为众,“慎”的一贯与一致性,消融弥合了人前私下的双重伦理空间,从而克服了异化与分裂。从精神维度而言,“慎独”指涉诚实守诺,对理念信仰、对礼义、对使命诺言的绝对坚守践行,追求的是一种极致化的道德自律和自我教化,从而实现自我统一,文质彬彬,俯仰均自足自信。曾子的“慎独”彰显了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它以独特的自持与自省,既显示了儒家穷达不变修齐治平的入世信念,也深刻揭示了儒家力主“反身而诚”、成己成人的自信与自强;既沃润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精神,也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家为仁由己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道德与文明》2003,1(5):20-22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 ,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反映出一个政党思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是否先进 ,决定了党在文化建设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本文着力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事实及其必然 ,并论述了当今应如何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时代特征、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一些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含有可能导致心理疾患和阻碍心理健康运动的固有缺陷。造成这种利弊并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存在着时代差、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均衡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宫淑兰 《美与时代》2003,(10):79-80
人文”一词,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科学即指社会科学。它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是指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在现代社会里,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人是身体方面与心理方面的一种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意志坚强、勇于探索、求真创新的高品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许多研究资…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作为东方文化的专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有两大著名文化思想。一是“文化取代论”,即,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天人合一论”,即,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特点和精华,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黎新农 《天风》2003,(4):36-43
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既需要圣经的支持,也需要神学的思考。鉴于教会多从“救赎神学”思考问题,故本文特从圣经出发,对“创造神学”源流作一点探索。希望能从创造神学角度理解神学思想建设,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所观察和分析的有关“创造”的经文材料,是犹太宗教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更是基督徒释经和进行神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文本”。而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对“创造神学”的反思,则为中国基督徒今日从“创造神学”角度探索“神学思想建设”之路提供助益。本文提供“创造神学”思想“文本”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试图从创造神学层面理解“文化”,为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会提供一点神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