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既非一人一时所作,也非一家一派之言,它是兼有战国及其后文字的一部论文集。在学术思想上,它冶先秦法家、儒家、道家等诸子于一炉。它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充分表明了其学术思想的这一特点。所以,它和《商君书》、《韩非子》既有共同的观点,又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管子》书中的犯罪心理学思想,我们这里以它的全部篇章作为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制度安排的宗旨,也是建立优良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前提。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实施,不仅是我国法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道德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为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解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老子》一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 五十和六十年代,哲学史界曾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过比较热烈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研究老子的论文,对老子、《老子》书以及老子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百家争鸣”。在讨论中,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分歧不大。但对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老子》一书成于何时,它与老子的关系如何?《老子》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等等,却看法不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刘季冬 《现代哲学》2007,(1):130-135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性自命出》作为儒学文献虽为诸多学者认同,然而亦有将之归结为与道家或法家思想更有相通之处者。依笔者之浅见,否认《性自命出》的儒家学派性质多出于对其中性、情两个重要范畴的误解。本文拟从深入辨析《性自命出》的性情论为基点,一方面纵向探索《性自命出》与孔子的学术关联,另一方面横向剖析它与道家、法家的思想分歧,旨在说明,就《性自命出》不离孔门之宗而又异于道、法之旨而言,它当属于儒家文献而无疑。  相似文献   

6.
一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作好任何工作,就必须善于不断揭露矛盾和正确解决矛盾。售货工作中也存在着种种矛盾,我通过《矛盾论》的学习,初步分析了这些矛盾,摸出了一些规律,从而大大地改进了工作。当我刚开始学习《矛盾论》时,曾经简单地认为,售货过程中存在着的只是买和卖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想法使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一书为秦相吕不韦集众宾客所撰。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思想价值,对《吕氏春秋》的研究也渐渐地深入。但对《吕氏春秋》成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成书之时间及《吕氏春秋》中十二纪、八览、六论的次序究应如何等,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书成之时间《吕氏春秋》究竟成书于何时?书中《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是则,《吕氏春…  相似文献   

8.
周文彬 《世界哲学》2006,(4):99-105
八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它的特殊之处首先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贯穿着中国学者的思想视野,这不仅体现在作者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解与把握构成了他们面对西方哲学的背景,而且体现在全书贯穿着他们对诸如混沌(存在)与本质、自由与真理、信仰与理性以及历史之起源等等这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学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哲学(思想性)的”作品。它的完成是三代学者百年思考的总成。  相似文献   

9.
《证主默解》与《克里默解》系一书两名,王岱舆所批评的《证主默解》,就是张中所撰的《克里默解》。王岱舆与张中之间存在着学术分歧,王岱舆认为独一与万物无干,数一乃物之资始,二者有类体之别,不可混一不分,张中则主张物我相需,万殊一本,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人原属一体。王岱舆与张中学术分歧的实质,是见证的单一与存在的单一之争,是伊斯兰世界神学争论在汉语界的表现。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文著述,有多种背景的宗教哲学资源。金陵学派的说法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简《论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礼制现象,因此不可能是西汉宫廷的读本。从用字情况来看,汉简《论语》中异文数量庞大,非常复杂,且脱、衍、讹之处较多,显得很粗疏;它兼具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论语》用字的特色,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融合当时多个学派成果而形成的综合文本。  相似文献   

11.
被尊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是部放射着诱人的神秘色彩的古籍,历来有关《周易》的分歧和争议也最大。特别是它的“十翼”问题更多,如“十翼”是否为孔子所作?编定成书在何时?……几乎是人言人殊。笔者的看法是:《周易》的“经”是卜筮之书,在社会意识的形式上属于宗教范畴;而“传”则是理论,开始进入哲学的领域。“十翼”并非同时形成,而是有一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一书号称难读 ,其所以难读 ,一是由于书中人物众多 (据统计达 3 4 5 0多人 ) ,且各自的名号、世系异常复杂 ;二是因为此书的写作形式特殊———它是以“传”《春秋》“经”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平心而论 ,与《公羊传》和《谷梁传》相比 ,《左传》在内容上的确以史料见长 ,故而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一部“以史释经”之作。如果按照这样一种观点去看《左传》 ,那么《左传》在思想方面就不可能也不应当有自己的东西 ,因为它是完全依附于《春秋》“经”而存在的。清代学者方苞等提倡“《左传》义法” ,这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问题的要害之处 ,…  相似文献   

13.
莒国灭亡于哪一年,学术界意见有分歧,被谁所灭也有分歧。有《史记·楚世家》所记楚简王灭莒说,此说不见于先秦资料,是孤证;有《墨子》和《战国策》莒亡于齐说。参考青铜器铭文解读,认为莒亡于齐说,不仅不是孤证,而且还有一些旁证。通过辨疑,作者确定相信莒国亡于齐说。  相似文献   

14.
论保险利益原则及我国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琦 《学海》2001,(2):133-138
近几年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对保险业法律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因此也相对滞后,因而注意借鉴国外的一些有益的和成熟的理论及实践做法将大有裨益.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原理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不可或缺,从以往的判例和各种学说中可以看出,对保险利益内涵的界定是有分歧的,而我国现实立法中又存在着不尽完美之处,但可以相信,通过我们积极、稳妥、不间断的努力和探索,相关的立法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即将出台的《物权法》草案规定 ,拾金不昧者可以从失主处获得报酬 ,本文认为这一规定与传统的拾金不昧的美德并不对立。文章从利益、道德境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个角度分析它有助于倡导拾金不昧的美德。在此基础上提出 ,要从新的角度看待拾金不昧 ,即传统的拾金不昧是一种强善 ,物权法中的拾金不昧是一种弱善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哲学史》编写组集体编写、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之一的《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是集中国哲学史界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撰写,又经多次讨论和修改而完成的新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和最新成果,其成就当然是主要的。然而其中有些学术观点在学界存在着分歧,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这也是正常的。我曾参与了这部教材第一编"先秦哲学"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对于评审专家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也曾尽量予以吸收,后经许多学者多次讨论和修改而完成的定稿,确实大大提升了初稿的学术质量。但是在修改过程中,本书第一编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后来写入了"中国哲学的萌芽"一节,提出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于《周易》的“易”字,各家解说不一:《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系辞传》说:“易者象也”;“生生之谓易”,韩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礼记·祭义》以为“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疏》谓“立此阴阳以作易”;《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以,《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些解说,都说出了“易”含阴阳转变化生的哲理。至于分歧之处,一是说“易”是“不易也”,即变易之道和贞正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另一是秘书说:“日月为易”。  相似文献   

18.
道德相对主义可以分为描述的相对主义、规范的相对主义和元伦理的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包含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道德相对性或多样性的描述,因此是一种描述的相对主义。它否认个人或者社群的意志能够决定什么是道德上的"正确"或者"错误",并且事实上也对资本主义展开过道德批判,就此而言,这不是一种规范的相对主义。它虽然否认在不同道德主体之间存在普遍有效的、超历史的道德标准来解决道德分歧的问题,但是又认为道德分歧可以通过物质手段得以解决,同时它还承认一种"道德进步"的观念,因此在其究竟是否是元伦理的相对主义的问题上,答案应该也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是一个相当庞杂的学派。据《庄子·天下篇》载,就有宋尹、彭田慎、关老和庄周四个流派。他们的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思想)既有其共同的、统一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分歧的一面。因此,要全面考察他们的心理学思想是相当困难的。从现有的一些资料看,宋钘与尹文、关尹与老聃、庄周等三个流派都对心理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他们的看法,在先秦心理学思想史中占有值得注意的一页。尽管存在着困难,也应对它们作一番初步的整理。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道家学派心理学思想作  相似文献   

20.
《春秋公羊传》(以下简称《公羊传》)是战国、秦汉之际的儒家解释《春秋》的一部传述,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近代革命者拿来作为改良维新的武器,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今人有关《公羊传》大一统和历史哲学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公羊传》丰富的思想内容,并不止于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是《公羊传》的特异之处。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