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改革和书院教育的逐步复苏,国内部分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陆续的实行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由此书院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很快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从书院制视角下,探析书院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其具有的独特张力。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我国书院建筑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也是传统书院文化最为盛行的省份之一。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场所,在建筑形态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象征图像则是江西书院建筑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江西的书院文化,紧接着探讨了江西书院建筑中象征图像的起源和形成,然后从形式与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院建筑美术象征图像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象征图像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书院制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目前正被国内高校积极应用于日常管理教育中,而作为书院制管理模式核心的导师制,顺应了人才成长规律。然而起源于英国的导师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项目组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高校等方法,探究书院制模式下导师工作现状,深入分析目前导师制实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导师制的完善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莱蒙 《管子学刊》2012,(1):97-101
清末,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书院制度被废除,学堂兴起.伴随着全盘西化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学代表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推广国学教育,书院重又兴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厦门市筼筜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院开始运作以来,秉持“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的办院理念,举办了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国学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邀请名家开办讲座,开设国学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筼筜书院的发展可充分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点,积极吸取其他书院的办学经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伴随书院教育逐步复苏,高等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缺乏、学生事务僵化等若干缺失引人注目.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学重视人文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开放教学等长处,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书院肇始于唐,兴于宋,在明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不同于官学与私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对我国教育、建筑、藏书、园林、民俗的培植等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史料结合案例的方式,对书院发展的概况、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影响、关中地区书院独具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营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重拾历史,将这块文化瑰宝重新带给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不绝于耳.有人提出建立专门的中国画学院,有人提出中国画教学应从学校取消,交给民间.虽然主张不同,其实内核都是一样的,即回到过去的传统中国画师徒制模式.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有关师徒制的理论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在继其他系设立工作室制以后,中国画系也于2002年开始实行了教授(导师)工作室制,包括以探索中国画多样表现性行为为特征的李少文工作室等.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美术的教育方式,而中央美院的做法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漫长的美术教育发展中,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对师承关系非常重视。师承关系不仅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扬有影响,而且也对培养实用性的工艺人才影响深远。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在当今的学校美术教育中已被班级授课制取代,但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今天,也应重新探索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通过回顾古代师承关系的发展,并分析师徒传承模式与当代美术教育相辅相成的可行性,提出有效借鉴这种模式对培养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5,(4)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升温,传统书院研究和当代重建也渐成热点。为澄清有关书院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代书院重建,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并将访谈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育有千年不衰的优秀传统,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同义词。儒家教育为儒系文化的绵延和传播储备了思想和人才,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及考试制度的兴起、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儒家  相似文献   

11.
《原道》2015,(4)
中国古代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书院。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这就是现代书院要传承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儒家道统与教统的关系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统"是"教统"价值之源和指导思想,"教统"是"道统"落实的基本途径。"教统"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进行社会教化来实现的。在今天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怎么从道统的高度,从学统的深度,从教统的广度来传承传统书院的基本精神,发挥书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孟子文化推广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中共邹城市委市政府、孟子研究院、孟氏宗亲联谊会、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山东尼山圣源书院、福建省孟子学堂、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北京通州运河书院,以及北京孟子书院等承办,旨在进一步探索学术研究转化为社会民间应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传播的载体,使“民本、仁政、性善、王道”等两千多年前就已自成体系的中国哲学思想,能够得到传承、传播与发展,营建一个秩序规范、人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尼山圣源书院位于山东省泗水县的尼山东麓,因靠近孔子诞生处"夫子洞"而得名。书院由海内外学界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发起,于2008年10月创立,以弘扬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为旨归,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学术教育机构,是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天下公器。书院实行"民办公助,书院所有,独立运作,世代传承"的体制,以"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发挥"学术论坛、培训基地、游学营地、研究重镇"的重要功能。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副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简论朱熹之“小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的教育从传统上来说和儒学是不能分的。因为中国虽然有诸子百家,有其他学派,以及后来有佛学传入,可是从教育来说,主要还是儒学。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这一点是客观事实。”(见朱汉民主编(中国书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28页)这是一个历史学家考察历史尔后作出的事实判定。本文认同李先生的这一事实判定。本文要进一步确认的是,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也不管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儒学的总体教育思想,但是儒学关于“小学”的教育理念,却是十分有价值的。下面我们着重以朱竟在这方面的论述为…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陶瓷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业收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生产模式由于时代的进步而出现变化,传统的手工艺优秀的因素将会消失殆尽,然而这些是我们优秀陶瓷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是应该被时代传承的。通过对高等教育背景下德镇制瓷手工艺的传承次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由于高等学校教育所引发的传统陶瓷手工艺传承的问题,解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手工艺技术在是中国制瓷文化中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学校教育对视觉传达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目前传统的视觉传达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对设置工作室制运行机制的优越性的分析,总结出设立以工作室为单位的教育体系,有利于艺术教育体系的良性运行,以期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思想在传统宗法社会组织中存有,在家学、姻亲、乡学、书院等近亲土壤中传播和发展。在学术传承的模式上更多地使用伦理式的维系方法,如强调正统、祭祀思想权威,建构了中国特色的带有伦理性特征的思想谱系。中国思想谱系的书写以宋代为分界线,呈现为前后两种不同的特点:宋以前按经书分类,宋以后按思想家分派。认识中国思想谱系的结构特点,对当下思想体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世纪国学教育发展史上,二十年代创办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五十年代初创办的新亚书院是两个重要的代表机构,其主事者吴宓和唐君毅都怀抱着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但二者的教育实践却产生了迥异的结局。吴宓与唐君毅的个性差异、清华国学研究院与新亚书院的机构性质差异、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生存关系的协调上以及时局的变迁是导致二者不同命运的几个重要因素。清华国学院走向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非吴宓个人所能掌控。研究唐君毅与吴宓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不是对二者进行简单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探索由清华的"转制"和新亚的转向所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前国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