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传统政治课程学习多采用死记硬背方式,枯燥的学习和记忆方式让学生失去兴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创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使课堂教学在趣味中高效进行。一、创新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双方,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  相似文献   

2.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其他学科不同,新闻学科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需要知识多样化、技能复合化、专业综合化的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实际,走创新教学和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之路.教学中以新闻写作为核心课程,对新闻写作的系列课程进行了“打包”授课,加大课时和教学力度,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聘请“双师型”教师担任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践,并通过对教学进行量化、展览、实习单位实践等多种考核方法,走出一条切合实际、效果显著的教学改革之路,为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新闻写作课改树立标杆.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通过积极探究掌握所学内容,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音乐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使中职音乐创新教学高效进行。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各学科教师深感困惑和正在积极探求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故作悬念 学生有很强烈的探求欲。老师先设制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学生恍然大悟,得到松驰后的愉悦。一位新调来的年轻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道:“同学们,我班新来一位成员,他姓李,系男性公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学生懵了,相互张望。老师接着说:“告诉大家,他就是我。” 二、自我稚化 语文教师的教学投入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他能不能进入角色,不只是一个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角色”。自我稚化就能让教师真正当“学生”。 一老师在教《游园不值》时,忽然一学生“砰”的一声  相似文献   

6.
赵琰 《思维与智慧》2022,(22):56-5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与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那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立足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识什么字”“怎么识字”,真切地落实“双减”政策,增效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要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在以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进行大胆创新,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依据,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点,设计多样化、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思考、分析环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低年级教师,常常是刚入学孩子的启蒙老师,怎样才能使懂得甚少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启发其智慧,使之越学越聪明呢?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使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应在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动地参加“知识生产”,而不是  相似文献   

9.
近读《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载孙宏安同志《关于哲学著述中“量”的表述的一点注记》一文(下称《注记》),引起了我对哲学“量”范畴的进一步思考。多年来,在教学中,每讲到辩证法关于质量互变规律时,总觉得  相似文献   

10.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陈辽《废都》(贾平凹著)与“废都现象”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学界1993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如何评价《废都》?如何看待“废都现象”?《废都》与“废都现象”又为什么得以在1993年出现?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向读者们谈谈我...  相似文献   

11.
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永远都不够完美的话题.然而这个舞台确是教师一生最美丽的梦想所在地.一直以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在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生动的课堂.只有教法得当了,孩子才喜欢这样的课堂,只有孩子喜欢了,乐于学习了,那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实效.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得当的方法能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此,笔者有几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尽快地让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郭教授的这一教育理念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一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七十岁,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讲坛上度过了我的大半生。我为历史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先后开设过《中国古代史》、《宋史》,《宋代史料》及《史料学》、《史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其中2名已获博士学位,我对教学工作一直是认真负责的,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力争一字不苟,一音不苟。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各家之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至理名言,我以此自勉、并以此勉励学生。我培养的研究生遵循这一至理名言,在治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有的在《宋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1990年1月,不顾年老天寒,我主动到荆州给106名现任中学教员的函授生讲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释疑解惑,深受欢迎。不少函授生对我说,我的讲课对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各种适合创新的“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并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遗憾的是,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此情此景,学生有创新可言吗?这极大的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如何把创新落到实处,我就此谈谈多年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1答马玉宝教授“商榷”《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是在许多学者对“经络”研究进行思考的基础之上成文的,同时也裹撷了我多年习作的体悟,在撰文中曾考虑到为何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路中对经络研究进行反思都很难影响“经络研究”列为国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多年前曾经说过:“10年的时间,2.7万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拿到今天来说,我觉得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学生学语文耗时多、学得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由此看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展“高效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联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谈一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们学习主动性不强,思维懒散,行为迟缓,等靠老师。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阻碍着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逆向式思维与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老于哲学中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历代学者对它的解释“见仁见智”,各不相同。当代的学术界对它的看法,更是莫衷一是。八十年代以来,我曾前后在《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老子与道家》、《老子评传》等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看来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尚需作进一步的阐说。近些年来在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中,反复地又探讨了这一问题,现把它写出来以便与大家一起讨论之。通过近些年来我对老子哲学的思考,我认为要握住老子的道论,必然要与老子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把握住老子道论的奥义。老子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一、贯彻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三疑”课堂 《晏子使楚》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基本的了解。“三疑导学”课堂,是由问题导向课堂,由问题驱动课堂,因此在导入部分,抛出“齐王爱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激发学生的探疑兴趣。在理解了题目意思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出文中了解些什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质疑,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评价,并与教师所提问题相整合,提炼出“晏子使楚发生了什么事”等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再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