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说过,一个人的工资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一个概念: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这要感谢我的舅舅,他是一位很棒的数学老师。我上初二的时候,他每天给我留一道平面几何题,先把最容易的辅助线给我画出来,然后让我画其他辅助线,玩了整整一个学期。很多年之后,当别人说起白岩松的思维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总在已有答案之外,去寻找另一个答案,我突然想起舅舅的数学  相似文献   

2.
高原意象     
西藏那丰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山峰湖河,都让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1995年,市里挑选教师去西藏支教,我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但没被选中,心里一直很郁闷,打算有机会独自去一趟。没想到这个愿望由于我的学生提供机会而实现了。2010年7月,援藏的华热情地邀请我和他的同学去西藏旅游。毕业了20多年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往拉萨,我赶到石家庄与学生静和她的儿子会合,给西藏的志愿者康吉德卓教的智障孩子们准备了一大包文具盒和水彩笔,便一起登上了北京开往拉萨的列车。  相似文献   

3.
谈“怕”     
黄昏时分,我正在学校的操场悠然地漫步,一个同事跑到我的身边问道:“王老师,今年暑假里又去哪儿旅行了?”我说:“我去了西藏。”他吃惊地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是去过西藏吗?怎么今年又去了?”我说:“是啊,我前年去西藏,是为了一睹珠峰的风采。今年去西藏,是为徒步墨脱。我还会第三次去西藏的,因为还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没有去,那就是西藏的阿里。”  相似文献   

4.
生活哲思     
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懦弱与卑琐。 我觉得,有些东西不用去装,也不值得去装。人类的身上,包裹了多重的画皮,已经够累,够沉重。一个人,活得越虚荣,就会越疲惫。所以,我脱掉它,这样,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跟随意大利友人坚尼一起去了意大利看冬景。坚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小伙子,在米兰市郊拥有一套四十平方米的小公寓。到达他那公寓的时候是周六晚上,吃了晚饭后觉得有些累,也没想出去玩,洗漱完了便直接上床睡觉。  相似文献   

6.
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后十二世纪期间,佛教形成了整个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思想、观念和文学。西藏通过佛教,也与印度发生了接触。佛教对于西藏文化的发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公元八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一批卓越的大师去西藏宣传佛教。西藏松巴堪布的《如意宝树史》向我们提供一份很长的印度大师的名单。他们访问西藏弘扬佛教,并参加了西藏的佛典翻译工作。布敦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访问西藏的大师名单。根据达斯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簿记员。他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曾这样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记员。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9.
你到底是谁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海浪”双年展中提到“回到过去意味着回到某个时间轴的分叉点,去思考,去念想所有可能。但或许,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恢复过去,而是去理解自己的过去。真正的意义在于对此刻生活的重新审核,去寻找每一个决定‘我于斯’的瞬间。”而在这探索的过程里,涂鸦似乎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它带我跨越时空,让我回看自己的历程,也让我深刻地记录当下。  相似文献   

11.
我时常静静地沉淀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角落里,寻找着美。寻来寻去,终究无果。到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最开始。“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1]在自我的世界里审视着美,那种美的直觉让我莫名安心、简单和幸福。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该与不该随心而定,做最真实的自己。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领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去发掘、感知我们的“真心”;并到找到“真心”的“真我”中去展示我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本应该好好学习准备考大学的,但我却对此毫无兴趣。我觉得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人活着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繁衍自已。我对那些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之类的大道理也不感兴趣,我也做不到那一点。所以我也就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地生活。我也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您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13.
生活哲思     
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懦弱与卑琐。我觉得,有些东西不用去装,也不值得去装。人类的身上,包裹了多重的画皮,已经够累,够沉重。一个人,活得越虚荣,就会越疲惫。所以,我脱掉它,这样,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14.
智慧与道德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智慧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  相似文献   

15.
正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读初一时,由于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冒着料峭的春寒,他挤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为了解决温饱,他做过杂工、保安。为学厨艺,洗碗扫厕所,什么累干什么,最后却因一件小事被老板赶出了门。后来,他又去了一家面馆,每天穿着对襟衣衫,戴着瓜皮帽,有客来便吆喝一声。一来二去,也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有一次,一个熟客对他说:"我觉得你的嗓音不错,表情也丰富,我  相似文献   

16.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只有一个答案”的结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的问题是有的,但是不多。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是不确定的,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如果我们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可能失去的是我们最宝贵的创造发明成果。 二是不要轻易怀疑 “不合逻辑”的结论每当我们运用逻辑思维想出一个新意或当准备实施时,常常犹豫不决,往往会因“这不合逻辑”予以否定。结果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丢掉了一分创新的灵感。科学的思维往往是从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开始的。 三是…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读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小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着:“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再次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点…  相似文献   

18.
正压力,这个词让很多人感到恐惧。胜者在压力下茁壮成长,而败者则害怕压力。什么是压力?我对压力的定义是:你必须做一些你不准备去做的事情。如在一场足球大赛中,你必须踢进一个点球才能获胜,而你却没有准备去踢这个点球,那时你就会感到紧张,很有压力。但是,如果你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那么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展示你的能耐。这就是胜者期待压力的原因,压力会带出他们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若盐 《天风》2008,(12):25-25
农历正月初四是我的60大寿,太太没有为我筹办酒席蛋糕,而是为我作一次近2000元的体检安排,而我也买好了两张票子,准备陪太太去听一场“2008情人节音乐会”。  相似文献   

20.
正公司招聘,我作为负责人,这是我第一次负责招聘工作,因此我也很上心,准备招聘几个真正的人才。有一份简历引起了我的注意,简历的主人是一个姓张的小姑娘,28岁,大学毕业6年,但是工作经历很丰富,居然曾经在五个公司工作过,而且工作的职位并不完全一样,有行政,有策划,看起来像个多面手,而且在她的荣誉栏里还有本市的一个奖项,我去网上一查,果然她是获奖者,这令我对她颇有好感。面试的时候这个姑娘的表现虽不出彩,但也是中规中矩,最终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