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著名律师丹山雅在其著作《婆婆对付儿媳77计》中说:“如果谁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婆媳关系的)办法,应该授予他诺贝尔奖金!”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的矛盾要比夫妻关系等其他家庭矛盾多得多,问题也严重得多。结果成为“永恒的难题”。那么,对婆媳关系到底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有人认为道德是具有理想性的,所以婆媳关系道德也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要使婆媳亲密相处,象母女一样。可是事实上婆媳之间没有产生亲密关系的天然条件,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本来不是亲人,而是外人,甚至连一般的朋友都不是。媳妇  相似文献   

2.
中国婆媳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媳关系、婆媳冲突是几千年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其隐含了心理、伦理、文化、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等诸多因素。本文对婆媳关系时代变化的特点进行描述和对婆媳之间冲突矛盾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代沟,即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正是这种心理距离常常引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冲突的结果或者一方屈从于另一方,或者两败俱伤,给两代人的关系带来更大的裂痕。当代青少年与父母辈的代际冲实较为普遍,双方各有许多难言之隐,对此,有人担忧,有人叹息,有人失望,根据笔者的理解与体验,代沟并不可怕,代沟可以超越。其实,代沟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是当代青少  相似文献   

4.
王开成 《天风》2016,(2):35-37
正婆媳关系的处理,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多少电视剧的主题就是"婆媳大战"。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若处理不妥,往往会影响两代人的融洽相处。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婆媳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婆媳关系的复杂性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他关  相似文献   

5.
婆媳和     
在里王的教会里,传颂着一则“婆媳和”的新闻,在邻近教会也传为美谈。 金华里王村有位妇女叫冯苏莲,她与婆婆陈和珠为了家庭琐事,婆媳之间闹不团结,真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  相似文献   

6.
褚兆勇 《管子学刊》2011,(4):88-91,125
曾子的孝道实践包括尽全力养父母的身、心,珍重生命、不遗父母恶名,委婉劝谏父母的过错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解决现代德育中存在的不知如何孝敬父母、不爱惜生命、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等问题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墨洲日报》1987年10月10日载爱兰文,谈新女性对待婆媳关系的看法和如何处理这一关系的方法。第一,以平常心来看待婆媳问题。成长背景不同的两个人要建立亲密的关系是不容易调适的,婆媳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和谅解来改善关  相似文献   

8.
邻里之间     
邱明 《天风》2004,(12):i007-i007
婚姻生活基本上乃是夫妇两人之间的事,当然时下家庭不会是完全封闭的。因此,除了婆媳和岳婿之间的关系外,还可能有姑嫂、妯娌、伯叔、表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坛荟萃     
徐长福:新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观除了保留一些正确的传统理念外,至少还应增加如下理念。首先,人性是一个永恒的矛盾结构,任何发展都至多是这种矛盾结构在不同层次之间的转换,而决不可能是矛盾结构本身的消除。矛盾结构的层次不同,矛盾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育儿压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法对604名1~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父亲参与教养(互动性、可及性、责任性)对小学生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关系攻击之间,母亲的育儿愁苦和亲子互动失调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身体攻击之间,只有母亲的育儿愁苦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可以通过减少母亲的育儿愁苦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还能通过减少母子互动失调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报刊上关于“代沟”的议论多次出现。什么是“代沟”?它是怎样产生的?对“代沟”应当如何对待?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何谓“代沟”?“代沟”并不是我国大陆上产生的词汇。我最初见到这个词汇是在七十年代的港澳报纸上.从港淡报纸来看,这个词汇似乎又是六、七十年代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至于它的来源究竟如何?尚待查考.  相似文献   

12.
万菊来 《天风》2017,(2):22-23
只要心里有真爱,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也能成为佳话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耶稣堂有一对婆媳,婆婆名叫徐梅兰,是耶稣堂负责人兼诗班指挥,她的儿媳妇名叫陈丽燕,在教堂司琴。婆媳二人亲如母女,互相体贴,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一、家庭生活互助手徐梅兰姊妹只有一个独生子,没有女儿。因此,她视陈丽燕为己出,对她疼爱有加。  相似文献   

13.
试论“结构矛盾”与“非结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的矛盾有两类,一类是事物具体组成的结构性的矛盾,即“结构矛盾”;一类是事物自身肯定与否定方面的矛盾。本文着重论述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与它相区别的另一类矛盾简称为“非结构矛盾”。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这样两类矛盾,但它们之间却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同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矛盾一样,语句内部也是包含矛盾的。根据我们对语句的大量观察发现,语句的内在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且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极为复杂。因此,要把握语句的本质,必须掌握其内在矛盾,“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虑。”(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2页) 一、语句意义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固然,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任何种语言里,语句含义与表达形式之间都没有——对应关系。特别是象汉语这种非形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近30年来国际有关育儿风格与儿童发展之关系的研究,包括育儿风格与儿童的学习成绩、社会能力、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育儿风格与亲子关。在学校学习方面,研究者发现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和青少年更高的演绎推理能力、更强的优胜动机、较低的考试焦虑和使用更好的教室策略有关。在社会行为方面,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延迟满足有关,儿父母高压、缺乏应答、高度心理控制这些因素与儿童的公然攻击行为有关。不当的育儿风格引起儿童的自恋人格障碍、多动症、A型行为、自尊、抑郁、自杀等。在亲子关系方面,权威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好。大量研究表明,权威型育儿风格是积极的、支持的、民主的、交流的、严格要求的和温暖的,接受儿童,控制儿童行为,允许儿童的心理自治。这种风格通过规则的、理由充分的双向交流,向儿童提供思想,也从儿童得到大量思想,这种育儿风格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家     
当不了厅长局长,当不了处长科长,那就当好家长。做不了专家作家,做不了歌唱家画家,那就做个生活家。家需要经营,也需要管理,家是个集体团队。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要增收节支,任务挺重。人情往来,对外联络,对内安稳,婆媳矛盾,夫妻冲突,教育子女,够忙一生的。  相似文献   

17.
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近30年来国际有关育儿风格与儿童发展之关系的研究,包括育儿风格与儿童的学习成绩、社会能力、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育儿风格与亲子关。在学校学习方面,研究发现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和青少年更高的演绎推理能力、更强的优胜动机、较低的考试焦虑和使用更好的教室策略有关。在社会行为方面,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延迟满足有关,儿父母高压、缺乏应答、高度心理控制这些因素与儿童的公然攻击行为有关。不当的育儿风格引起儿童的自恋人格障碍、多动症、A型行为、自尊、抑郁、自杀等。在亲子关系方面,权威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好。大量研究表明,权威型育儿风格是积极的、支持的、民土的、交流的、严格要求的和温暖的,接受儿童,控制儿童行为,允许儿童的心理自治。这种风格通过规则的、理由充分的双向交流,向儿童提供思想,也从儿童得到大量思想,这种育儿风格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代沟,即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正是这种心理距离,常常引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其结果,不是一方屈从于另一方,就是两败俱伤,给两代人的关系带来更大的裂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我国哲学界解释很不一致,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意见:其一是矛盾双方因一定条件共属于一个统一体,又因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面转化。其二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等。其三是矛盾双方的共同点。这三种解释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把同一性与统一性混同起来,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辩证法的“同一”与“统一”,或“同一性”与“统一性”并不是同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绪论青年人和老年人是两个不同的年龄群体。他们不仅处于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并且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两代人,他们在价值观、工作与生活态度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形成心理上的隔阂,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现象,代沟直接表现在两代人的青年观和老年观上。我国社会具有尊重传统和维持老人权威的特点。在经历了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变迁带来了人们价值观、人生观、苦乐观等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