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中的所论述的“养成教育”指的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论述内容从学校的管理方向入手。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它的教育内容当是十分广泛且又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体制,进行自主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很聪明,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维,有着自己独立的行为习惯,完全有自主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其隐含的逻辑是,最好的教育等于未来更大的成就或更好的生活。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中国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越大越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青少年犯罪最多的国家,青少年犯罪率高达百分之四、五。而在同样环境生活的美籍华人,犯罪率是最低的。洛杉机的教育心理学界提出问题:为什么唐人街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好,犯罪率最低呢?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比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那么,应如何表扬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诸如吵嘴、打架、乱叫……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试问家长们,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安安静静地游戏或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一向熟视无睹,等到孩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一切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教育才得以实现,这是由情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为孩子负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既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摇篮、精神文明的窗口,又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事实上,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让天下父母最困扰的话,那就是该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了。在中国,压力教育是有文化传统的,例如谚语“井没有压力不喷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讲的就是人要有压力才有动力。再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讲的是人要经历磨练和挫折才能成才。还有谚语“不管不成材,不打不成器”,讲的是严加管教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现在很多虎妈虎爸奉行的就是压力式教育,父母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0.
成才的条件     
有个年轻的记者采访过很多成功人士,她写的人物专访常常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成为人们借鉴的典范。后来她自己的孩子渐渐长大,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  相似文献   

11.
正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宠物,而是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家长们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饲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  相似文献   

12.
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德勒是世界知名心理学大师,他以真实生动的事例和历经时间检验的理论,带您读懂孩子的心。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编者一、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13.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尤其处在这个信息蜂拥的“快时代”。如果你有心你也会发现: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下面是一位年轻妈妈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实践活动,妈妈自己也是教师,孩子刚上二年级。妈妈有选择地记下孩用麻药,两腿直立,一动不动,任豆大汗珠簌簌直滴,硬是承受64刀,割去腐肉,摘除被子弹擦伤的[球,被沃克称为“军神”。录音放到这里,他看似在嘻笑,其实心有惭愧,放一次,愧一次,不知哪天开始,打针再不言怕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肖创东戢太坤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品格、行为习惯的定格,往往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直接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很有道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心理剧《孩子的烦恼》让隔代教育这一话题再次升温,很多家长在肯定这部剧的同时,也思考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老人带孩子确实给家长省了不少事,但由此而激发的家庭矛盾接踵而来,"家和万事兴"一时难以实现,稍不小心火就烧到了孩子身上。专家指出:隔代教育中的问题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年轻家长绝不能撇清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1.家里学校祖父母出镜频率高最近,校园心理剧《孩子的烦恼》受到家长们  相似文献   

16.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3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小草 《天风》2005,(6):35-35
一个杂志的编辑说:“很多有头脑的警官都看到了青少年犯罪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些父母对孩子通常说的话是,我们想让孩子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您会发现,完美主义会给孩子带来的苦毒,因为孩子并不完美。如果您能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史”,或许能够帮助您。您需要对孩子实行宽容,他们不能和比他们大5、6岁的人相比。他们把事做对时要找出夸奖他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近乎苛刻,生活上却溺爱之至,一手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小皇帝"与"小公主"。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旦走出父母精心建筑的温室,便会枯萎,甚至凋谢。本文通过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一名娇生惯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个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会欣赏孩子已经成为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流。懂得欣赏孩子的成人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推动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学会欣赏孩子,重要的是学会欣赏的手段,即怎样把“欣赏孩子”的理念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众多的手段之中,表扬是一种最常用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弱智学校毕业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现代对于弱智定义认识的新发展是,弱智者自童年不仅表现出一般智力的严重低下,而且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明显不足。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能力,是个体满足社会要求和需要的能力。它不同于智力,是一种社会责任能力和独立性,主要包括个人:(1)能够自己行动和维护这种行为的程度;(2)能够良好地满足教养过程中要求于他的,对他个人和社会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