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光神父,圣名玛窦,江苏江阴周庄乡人,与我同乡、同学又同事,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出身于外教贫农家庭,领洗入教后,就读于江阴后塍私立崇贞小学。他受到朱开敏主教(当时任后塍本堂兼校长)的青睐和栽培,在小学里,就立志修道,献身教会;又因品学兼优,深得校内教师们的爱抚。但有些同学,见他家境贫困、品貌平平,就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修不成道的。但他对此却付之一笑,并矢志不移,热切求主,成全自己。 1923年他小学毕业后,转出无锡天主  相似文献   

2.
爸爸和妈妈分开时,他刚刚9岁,正读小学三年级。那个下午,他在校门口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妈妈,眼看着其他的同学都随母亲离去。空荡荡的校园里,只有他自己,反复数着校门上那四十二根铁柱。  相似文献   

3.
正用时10.063秒,打破了4×4数字华容道复原挑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从接触华容道,到打破这个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只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而他只是一个9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从小就对数字敏感,刚学会说话不久,在父母的无意引导下学会了数数,3岁时就背会了"乘法口诀"。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发现他的数独类练习做得非常得心应手,但由于他刚入学不久,就没有太  相似文献   

4.
成绩好,同学称他“不是人”虽然才刚跨入中学几个月,但小航却已经在年级里大名鼎鼎了——平时嘻嘻哈哈跟大家一起打篮球,每次考试分数总是高得惊人,同班同学更是昵称他“不是人”。其实,小航在小学里就是老师同学交口称赞的好学生,还是学校里的大队长,一路走来一直很顺利。“他太强了,跟我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平时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小航相差那么大,一些同学总会这样聊以自慰。而他们平时也不跟小航谈足球、动漫等同学间的热门话题,只是把他当作“解题高手”,在碰到难题时才想到他。父母严,从没听到表扬声当优秀成了习惯的时候,失败也就变得…  相似文献   

5.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  相似文献   

6.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考之前别样心境又值中考前,问及同学最近的情绪感受,往往是“累、困”“烦”“害怕”“担心”“紧张”“恐惧”。当然也有同学是兴奋、激动,“想到考完试可以睡大觉,出去玩,就高兴!”老师们报告的情况也如此:有的同学太过紧张,越到重要的考试越考不出真实水平,手抖心慌;还有的同学好像又出奇地兴奋,很容易躁动,总是静不下来,有点小事就激动,学习时也不如往常那样坐得住。  相似文献   

8.
我七岁那年上了小学一年级,妈妈对我说:“从今以后是大女孩了,要乖不可惹事,不要和同学吵架,听老师的话……”从那以后我一直很乖,就连那次被一个调皮的男同学打破了鼻子也没有去骂他一句,流着眼泪回到了家。  相似文献   

9.
汪老师:您好!我是初一学生,每当我看到初二、初三学生那样紧张、那样疲劳,我就会心里恐惧,怕自己没有勇气去竞争,怕自己经不起挫折被淘汰;我在小学时是中队长,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上重点中学后同学们个个学习成绩都比我好,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倒数第几名,我发现同学都很看不起我,当老师念学习成绩排行榜时,有的同学用眼角的余光瞥我,我心里好恐慌。尤其是我不是班干部,再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了,这令我十分沮丧。以前我站在人前讲话自然流利,老师同学们都说我口才很好,我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还得过第一名,而现在课堂上,老师一让回答问题,我就会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有时我很恨自己的无能,又不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感到很苦闷,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有了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时,玄玄就是一个不受同学喜欢的人,他流浓鼻涕,口臭,常常会在安静的课堂上放很突兀的响屁,公布学习好成绩时却从未涉及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曹圣洁 《天风》2004,(8):26-26
沈以藩主教在山东威海海滨意外离世归天,转瞬已经十年。回忆他在1988年在上海被祝圣为主教后常说的一句话——“主教是牧中之牧,仆中之仆”,常感他那忙碌的身影,似仍在我们身边。 沈主教是我在中央神学院的同学。他1948年从金陵大学哲学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中央神学院研究科。在我们那一代的同学、同工中,数他神学造诣最深、英语最好。可是他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  相似文献   

12.
<正>家长来信: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他从小就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坐在凳子上不能静一分钟,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爱在课堂吃零食;在家有时也会偷拿我的钱,说了他,他也说自己改,可还是会拿。一年级被诊断为多动症,经过药物治疗,在校多动的行为有所改善,但是班主任经常向我反映,班级同学物品时不时缺少,后来发现都是我儿子私自拿走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三十多年前读小学时一次与同学游戏闹了矛盾,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大骂对方:"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得了全校第一名,你是倒数第一名,大笨蛋!"恰巧被父亲听到了,他严肃地批评我不该骂人,要我当场向同学道歉,然后拉着我回家了。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山区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为此节衣缩食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堂。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俗。尤其是朗诵方面,从小学就表现出良好的禀赋,初中语文课上他常常领读,被师生们称为小播音员。其实他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初中毕业,他实在不忍再看到父母为供他们姐弟上学所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熟不逾矩     
正那天,和同事小董一起去局里开会,新调来的副局长刚好是他中学同学,小董显得格外亲切,上去拍着副局长的肩膀,喊着二愣子,这回行了,你当局长了,可以照顾兄弟我了。副局长瞥他一眼,招呼都没打就走开了。小董当时就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地站在原地。事后,小董愤愤地讲那位同学的不是,说上学时,天天找他一起走,同学六年,他的头都是小董给理的,现在可好,当了局长,就六亲不认,端起架子来了。我说有句话叫"熟不逾矩",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大学毕业生的小组鉴定会上,一位同学评议另一位同学,列举了他的一些优点后,还谈到了他的另外一个优点——为人老实。不料话刚说完,这位被评的同学就站立起来,红着脸急忙声明  相似文献   

17.
容人乃大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他同学的书桌,放置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你说,这不是无理取闹吗?可是,这个人却不愠不怒,问,哪,我的桌子该放哪里?放在那边去!同学一指床头的位置。他居然二话没说,就真的把桌子搬到了床边。  相似文献   

18.
正1860年5月21日,威廉·爱因托芬出生在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一个医生家庭,他从小由广东新会人洪妈一手带大,洪妈心地善良,待他视如己出,悉心照料。4岁起,爱因托芬先是跟着洪妈到上海居住了6年,并在中国读小学。后来,又跟洪妈到广东乡下小住半月,两人产生了母子般的深厚感情。然而,就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一直陪在他身边慈祥勤劳的洪妈,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爱因托芬十分悲  相似文献   

19.
阿里斯·梅里特是美国的一名跨栏选手。那年,有同学和他打赌,让他跨越场地中一个比较高的障碍物。虽然梅里特从未练过跨栏,但生性好强的他不愿在同学面前低头,于是他铆足劲,纵身一跃,竟然不是很费劲就跳了过去。梅里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短跑成绩不怎么理想,而跨栏却有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有个青年已经20岁,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从小就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束,四处浪荡,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10岁上小学一年级,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落后,常逃课,辱骂老师,欺负小同学,未上完六年级就辍学在家。以后跟街道上的一些劣迹青少年混在一起偷扒钱财,吃喝玩乐,打架斗殴,还跟团伙中的女青年多次发生性关系。被劳动教养过一次。其父母为他找了几个工作都是干了半年或几个月就不干了。不是嫌辛苦,就是跟人争吵而呆不下去。他常为小事而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