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为了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我园充分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常规培养,从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为基本,采用了多种途径为突破口,抓好新入园幼儿的常规养成,做到尽快的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常规教育是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活动等一日各活动环节中的规则教育。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作为教师,该如何实现《纲要》中的“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呢。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有特色、创意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特色乃至幼儿因特色。  相似文献   

4.
常规是指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可以理解为使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利用积极有效策略建立幼儿园班级良好常规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学前教育的进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幼能有所育。在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中,怎样使幼儿园教学达到“优育”,是所有幼儿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推动幼儿教育质量走向更高层次的同时,我们会发现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幼儿美育的发展现状1.美育观念过于片面化  相似文献   

6.
五年一班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班级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使同学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满怀信心地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同学们一致认为尽快地适应班级环境是搞好学习、发展个性、特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第三点目标明确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就告诉我们,对幼儿进行有关规则的教育,养成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规则是以社会性为起点的,而幼儿园正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孩子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保持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关系到他今后是否能顺利进入社会,是否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的成熟的人。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五年一班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班级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使同学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满怀信心地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同学们一致认为尽快地适应班级环境是搞好学习、发展个性、特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墙壁环境的布置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幼教界一直在提倡环境布置的重要性,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也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在我们墙壁环境创设中还存在着教师主观能动多,幼儿参与少,家长马虎应付的问题,看着琳琅满目的墙面环境,我们还应不断的反思“墙壁真正的说话了吗?”作为教育者,我们思考的不仅有幼儿,在墙面环境的创设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让家长认同我们的墙壁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10.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理,有的幼儿甚至因为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变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内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涉及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育人。丰富的、支持性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更激发他们对艺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艺术创意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艺术创意活动。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无穷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了幼儿学习中华文化的必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于幼儿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限,只有找到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适宜内容,才能够将传统优秀文化自然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服饰是幼儿常见的事物,优秀的服饰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蕴含着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天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涉 《学海》2001,(2):129-132
本文通过对WTO规则和市场经济基本机制相互关系的比较,分析加入WTD对我国市场经济平等、自由、竞争、信用等规则法制建设的影响,提出应当尽快协调国内法制与WTO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刚入幼儿园的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他们往往凭自已的兴趣自由活动。大多数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幼儿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而,教师应采用游戏方法使幼儿逐渐对绘画发生兴趣。如在认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时可在班级投放三种花,  相似文献   

15.
刘国雄 《心理学报》2013,45(3):310-319
采用Keller, Gummerum, Wang和Lindsey (2004)的不知情义务推理范式, 探讨了96名4、5、6岁幼儿对通过条件规则表述的鼓励性或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以及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对两种不同领域规则的义务推理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发展规律, 表现出显著的“角色效应”, 即多数幼儿都能指出同伴违反, 随年龄增大指出妈妈违反、双违反的人次百分比逐渐增多, 尤其是一些4岁幼儿就能正确指出道德和习俗领域中的妈妈违反, 部分5岁幼儿即可正确指出双违反。2)在不知情的义务推理范式下, 一些4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妈妈违反约定的情境中同伴违反、一些6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同伴违反约定的鼓励性规则情境中妈妈违反。3)尽管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没有差异, 他们对不同性质社会规则的义务推理却表现出显著差异。5、6岁幼儿对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中同伴违反的检测显著低于对鼓励性的道德规则, 而6岁幼儿对双违反中妈妈违反的检测则相对更高; 6岁幼儿对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也表现出类似的不同性质之间的差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研究结论, 反映出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进行义务推理时表现出的跨领域的一般性及其领域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生活环境中的标识大多是依据正常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对弱势群体考虑得较少.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是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符号,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它的的作用。结合标识系统的理论知识分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建议与创新点,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具备地域文化和符合传播功能的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幼儿道德行为习惯是在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的,尤其是要在与同伴、老师、父母及其他和周围环境的多向互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的多向互动中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指南》明确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