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综合活动课程已经有7年的时间,在这7年中,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百花齐放”,理性总结实施以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课程中主题的选择、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以及活动成品和学生的评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徐竹 《世界哲学》2010,(3):99-109
布兰顿(R.Brandom)的规范性实践概念有三项主要内涵:(1)默会地遵行实践传统孕育的“隐性规则”是遵从具有明确阐释的“显性规则”的前提;(2)规范性意涵独立于因果性,是基于意向性之主客体不同方面的模态关系的差异,不可相互取代;(3)那些作为默会信念的“隐性规则”本质上并不是迥异于“显性规则”的东西,它们仍以话语推论关系为范型,仍需具备概念阐释的可能性。特纳(S.Turner)和劳斯(J.ROUSe)分别从“还原论的”与“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立场批评布兰顿的观点。对这些批评的回应将会表明,为什么上述三项意涵对规范性实践概念而言是同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品德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品德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十分吻合,其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高考不考,照样要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是检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一把尺子。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实践生活教育的思想,将课程实施与学习陶行知结合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自2000年之初,就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热点的学科,针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技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开展活动,为当代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共同成长。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与综合性特点,那么综合实践老师如何引领学生突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生命力呢?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课程认识、探索创建、区域开发与推动发展的过程,学校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大胆地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静 《世界哲学》2023,(2):138-145
科尔斯戈德以规范性问题的方式重提了伦理学的道德基础问题,引发我们对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的反思和追问。她从第一人称反思的心灵出发,通过建构主义和价值论的论证重构了实践同一性观念,在人性基础上重建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规范性理论。科尔斯戈德回应了反对者“空洞形式主义”的批评,为绝对命令补充了第一人称,但她的第一人称规范性证明却存在困难,是一种放大的“自由选择模式”,她所重构的实践同一性观念无法真正摆脱人性的经验事实。她试图通过价值论的方式将人性抬高到价值赋予者的地位,但最终无法为规范性寻找到普遍、坚实、客观的道德基础。尽管科尔斯戈德第一人称的规范性理论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却触及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关乎“人类何以存在”的深层哲学和存在论问题,无论是对康德伦理学还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军事发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许多军事名家和军事名著,丰富的军事训练制度、训练方法、选拔人才方式,组成了齐文化军事体育的中心内容,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完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是齐文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君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25-12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有效呢?  相似文献   

9.
童宣军 《现代哲学》2000,(3):127-131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自从实践范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范畴后,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哲学界对它们之间接关系的研究更多偏向的是他们之间的联系,而很少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虽然,对于每个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说,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与实际互动相结合。要正确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及其意义,正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规范性问题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道德责任奠定合理性的基础.从古希腊至启蒙时期,道德哲学体系围绕理由还是情感作为道德规范性渊源进行了探索.在当今的元伦理学争论中,虽然实践理由成为道德规范性问题的标准话语体系,但该体系下的争论仍然围绕理由与情感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威廉斯的内在理由论是关于实践理由的主观理论,它将欲望作为规范性的标准和最终根据.奎恩批评理由的主观理论是对实践理性的工具主义理解,它会取消理由的规范性维度,进而取消规范性本身.作为回应,威廉斯用行动者在理想状态下的欲望取代行动者的现实欲望作为规范性的根据.一方面,该理想状态是规范性的具体标准;另一方面,该理想状态自身的规范性在于行动者的理性本性.威廉斯的理想化方案挽救不了理由的主观理论.首先,威廉斯所设置的理想状态无法保证现实的规范性;其次,威廉斯将规范性奠基于行动者的理性本性将使其对外在理由论的批评失去根据.  相似文献   

13.
少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叠态的影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反之,就起严重的阻碍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社会”教育,将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学生没有见过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没有尝试过缺衣少食的苦难,攀比和浪费的现象经常出现,团结互助的意识不强,自我生存能力十分薄弱。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大地查懋声小学开展了以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从小树立大志,长大报效祖国,争当“四好”少年。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7,(1):5-11
21世纪中国的复兴内含了思想层面的变革,这与作为基本约束性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直接关联。马克思主义能否以及如何在回应现实问题中指引中国复兴的方向?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面临众多困境,这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力、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等。让马克思主义恢复和展现其参与变革现实的力量,需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创新性变革,构建理论创新的系统机制。在实现文明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克服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局限,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并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将直接影响中国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道德判断的条件句推理的非认知主义解释面临弗雷格–吉奇问题的挑战。我们考察了经典的表达主义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共同基本策略是把非断定语境中的规范性陈述,转化成断定语境中的非规范性陈述,从而给出统一处理信念和态度/欲求的语义学。相比起来,近年兴起的混合表达主义,主张规范性语句是信念成分和表达成分的混合,是更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论文比较了道德假言推理、法律规范推理以及实践推理之间的差异,试图通过对信念和欲求、意图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对规范性语句的不同推理类型给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尤尼斯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尼斯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人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这种尊重的品质。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观是对艾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但有关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自然主义或唯物论的角度刻画规范性,是当代哲学的许多领域都共同关心的议题。徐英瑾提出,唯物论所需要的规范性理论,就是将其刻画为"功能实现的完成度"。这样既肯定了规范性是自然律和因果性存在的逻辑衍生物,同时又保证其相对独立性。然而,对规范性的功能主义解释将不可避免地深陷于"结构"与"行动"的不平衡关系,在呈现人类的理性能动性方面有所缺漏。一种更为优越的规范性理论,将不能仅仅奠基于一般的唯物论视角,而须以历史唯物论的眼光处理个体与整体、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1 背景1 1 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来自下面几个方面 :(1 )不断增长的社会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使医疗服务的对象、内容、范围和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服务的对象由原来的少数个体逐步扩大到群体、社区、乃至全社会 ;服务的场所由院内扩大到社区 ;服务的内容也由原来的生理方面扩展到社会、心理方面 ,并由此建立了新的医学模式 ;服务的形式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预防、保健、医疗等的全面综合 ,进一步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 ,这就对医学人才和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20.
孙岩  王坚 《道德与文明》2024,(2):145-155
国际援助作为全球减贫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规范性和有效性一直以来被人们所信服。然而,迪顿通过强有力的数据对之提出的质疑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国际援助的基本信念,暴露出其规范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冲突及该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为了厘清二者之间的矛盾根源,特姆金一方面从规范性阐释出发,深刻揭示了人们应该对全球贫困者负有的道德责任;另一方面从有效性困境出发,通过对个人与集体在理性与道德之间普遍冲突的揭示,进一步解释和支撑了迪顿关于“援助悖论”的反直觉结论。然而,特姆金对困境的解释仅是分析了规范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的原因,并未谈及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思路。事实上,特姆金和迪顿之所以在“援助悖论”的困境中持观望态度,是因为他们对“善”与“好”之间观念和范围的认识含混不清。认识到这一点便能够在有效性和规范性之间实现矛盾的调和,从而进一步驱使我们对国际援助的本质及国际援助项目发展的美好前景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