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在18至24岁的年轻人群中,有74%承认经常假装打手机。所以,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新鲜事儿,那就属于少数派了……据英国移动运营商最新调查,假装打电话在年轻人中尤其常见,甚至是司空见惯;综合所有年龄段,经常假装打电话的女性占42%,男性占32%。  相似文献   

2.
媒体扫描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3.
刘明 《天风》2005,(2):38-39
据上海报刊报道,中国每年有28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中第一死亡的原因,而导致这些年轻人自杀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抗挫折能力。 读罢消息,引起笔者深切的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对人有害。所谓耐压能力是指能妥善处理身边情况,包括保持心理平衡和对未来有盼望。  相似文献   

4.
《天风》牧长前辈: 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信徒自杀事件。他在医院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所有的家人、亲属都日夜陪伴着他。但几个月都不见教会任何人去看望他。甚至在出院以后,有些人当面斥责。因为自杀就是杀人,所以信徒都无形中把他看成犯了“杀人罪”。有许多人瞧不起,甚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现全球的通病在加速蔓延。近两年来.自杀成为15至34岁的中国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9月初公布构一项卫生部门的调查.北京约1/4的大学生有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3,(10):58-58
近年来,因相貌丑陋或因整容问题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听闻。据环球网9月6日报道:"9月4日上午,上海一女子在某整容医院顶楼欲寻短见,后被谈判专家劝下。据悉,女子做出如此出格举动是因去年整容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与院方交涉未果,该女子欲跳楼自杀。"《北方新报》报道,南京一女子因为相貌丑陋,相亲多次都未成功,每次相亲,男方一看到她掉头就跑,甚至有男子还出言讥讽。女子因为相貌丑陋相亲失败而吞药自杀,经医院全力抢救才得以脱险。《深圳特区报》报道,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数据显示,韩国是全球人均整容手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因整容所引起的问题也不少。201 2年,韩国一名2 3岁大学生因接受过双颚手术而自杀。  相似文献   

7.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峥 《天风》2009,(11):36-36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9.
主耶稣对我们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我们是有福之人,因为我们藉着洗礼成为天父的儿女,成为耶稣的门徒;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活出基督的生命,做一个天主的爱儿! 伟大的圣保禄宗徒说:"神恩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圣神所赐;职分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主所赐;功效  相似文献   

10.
基督徒的归宿是来世永恒的生命,那么,短暂的今生是否有意义?能够进人永生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必将化为泥土的肉身有什么价值? 我想主内的弟兄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有些教友就对此生和肉身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此生无非是一个驿站,旅途的终点是天乡,所以此生过得怎样无足轻重;因为肉身各个感官的享用欲是撒弹诱惑我们的渠道,也更因为肉身的易于衰朽,所以是否健康长寿无所谓。 这类想法,乍听符合道理,可细一想来,就会发觉它与圣经的启示、与圣教会的道理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1.
两脚站直!     
张蒙爱 《天风》2002,(6):19-19
最近,我们村一个女子服毒自杀了,她才22岁,如花一样美的生命,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她结婚时娘家用了她婆家一万元彩礼钱,而婚后婆婆和丈夫常为此和她怄气,又一次冲突之后,她便自杀了,她大概是想用自己生命的代  相似文献   

12.
正自杀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2007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即使在教会中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几年前在参加一个会议期间,一个牧者沉痛地告诉我们:她刚接到一个电话,她教过的一位年轻神学生辍学后自杀去世了;几天后,另外一个牧者也难过地告诉我们:他所在教会诗班负责人将要读大学的儿子自杀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听到两位信徒自杀的事件,震惊和痛心之余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异同、及其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便寻找更加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生命观调查问卷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两个维度上;2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均倾向对男孩更加严肃严厉,对女孩更加宽松宽容;3在单独考虑教养方式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时,父亲与母亲对自杀态度均有显著地影响,但当同时考虑生命观和教养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共同作用时,表现出明显的"母亲效应"。  相似文献   

14.
去年6月.山西省朔州市一女生因二次高考落榜后自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线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高复”大军,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北京,报名复读的学生中有考到590分以上的。一位老师介绍,高分段学生增多、报名时间提前,成为复读班招生的一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价值     
最近,我们村一个女子服毒自杀了,她才22岁,如花一样美的生命,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她结婚时娘家用了她婆家一万元彩礼钱,而婚后婆婆和丈夫常为此和她怄气,又一次冲突之后,她便自杀了,她大概是想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唤醒人们对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惜吧,但她失败了,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谦卑低头     
有两个邻居,张三和李四。张三家常常吵架,李四家却从来不吵。张三就问李四:“奇怪!老李,你们家怎么能够不吵架呢?”李四回答:“你们家所以会吵架,是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所以不吵架,因为我们家都是坏人。”“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认为自己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及生命意义感量表中的寻求意义感分量表对107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2)寻求意义感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和后半段路径,对后半段路径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关调查表明,世界上自杀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这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很有吸引力。然而,一些自杀的人正处在他们学业和事业的顶峰,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一条路呢?本从自杀的内因和外因出发,并对自杀行为进行了分类,而且指出了我们对此应该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抑郁、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家庭功能问卷、抑郁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5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2)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冲动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抑郁和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四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身体不满意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在身体不满意通过自尊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友谊质量较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