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洋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2-12,34
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留学生在他国会遇到很多适应问题影响他们的求学。本文主要从学术适应和文化适应两个维度对留学生的适应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适应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芳  李志荣 《心理科学》2014,37(5):1225-1231
以珠海及宁波两地439名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使用问卷法考察了他们的适应策略、生活结果(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及命运观对适应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合策略是被调查者主要使用的适应策略,可协商命运观是被调查者主要持有的命运观;(2)持有可协商命运观的个体更多选择整合策略;(3)使用整合策略的个体具有更积极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4)可协商命运观对生活结果的积极影响可通过更多使用整合策略、更少使用分离和边缘化策略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3.
《棋王》与《绿化树》这两篇小说都将吃描写得极为精湛,但其中却蕴含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它们文化上的交叉渗透展示并论证了中国儒道文化的交融与互补共生。  相似文献   

4.
一、前导 耶稣在升天前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9-20)福音的传播并不像蒲公英撒种般的容易,而是一开始就遇到了文化适应的问题。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为犹太人固然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1:23)这就是反映出了文化之间的排斥。纵然文化之间有所排斥,但不会影响救恩的传播。因为“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参若1:14),就说明无论是哪一种文化,都有权利传递救恩的喜讯。这是天主德能与智慧的奇妙化工。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现了生活在伦敦底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和腐朽。通过对《雾都孤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究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一定复杂性的,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心理——适应与认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问题广受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但他们对人的决策行为有不同的解释。该简要回顾了经济学和心理学视野中的决策理论,包括预期效用理论、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主要介绍了“生态理性”观对人的决策心理的研究,着重介绍了研究发现的几种启发式策略,如“一个理由策略”,并探讨了他们在人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中最后分析了决策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中国"80后"新锐女作家张悦然,曾经在《人民文学》《收获》上发表小说,且获得过2005年度春天文学奖,出版了《葵花走失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等多部畅销作品。在日本,也有一位"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她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12年间出版了20多部作品,是一位相当"高产"的年轻作家。虽然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出生在相同的时代,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思想不同,这两位作家虽然都将视线聚焦于当下的年轻女性,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写当代女性的孤独与成长,但对"当代女性成长中的孤独"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及写作手法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余伟  郑钢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36-846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的研究已经成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急剧增加,新的理论模型不断出现,其研究对西方国家移民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从文化适应的定义出发,回顾了文化适应的理论发展和主要的研究范式,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文化适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文化适应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这一研究领域对我国流动人口的适应问题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我所钟爱的某杂志上拜读了一篇小品文,题目为《伟大的孤独》。读罢之后,不禁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人生的深刻而超凡的理解所折服。的确,正如一位哲人所云:没有孤独就没有伟大。历史上有多少彪炳史册的人物因孤独而变得美丽,因孤独而变得伟大。司马迁、鲁迅、贝多芬、康德……不胜枚举。他们凭着自己执著的人生信念和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庄园;他们身处滚滚红尘,却不为利欲所撼动,他们视钱财为身外之物,视功名如空中浮云;他们在生活上可能是孤独的,在物质上可能是清贫的,然而在精神上,他们是巨人,…  相似文献   

10.
曲艺 《世界宗教研究》2015,(2):140-147,193
意大利语convenevolezza意指绘画中用当代服饰和场景再现历史题材故事。从14世纪开始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出现在意大利艺术中。耶稣会传教士也深谙这一概念,17世纪他们在中国传教后不久,就用图像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convenevolezza的艺术手法亦即出现在晚明圣经故事插图中。以1593年在罗马出版的《福音故事图像》为蓝本,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在福建晋江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耶稣生平的插图书籍。书中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上就出现了许多当时的服饰、家具、装饰等素材,并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生活方式。基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中的木刻版画,并将之与《福音故事图像》中的铜版画相比较,本文旨在探讨convenevolezza在中国版画中的应用,并从艺术实践方面论证明末耶稣会采用适应儒家思想的传教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塑造了一个从穿着竹布褂的南英中学女学生到变成声色场中的交际花的女性形象,而这个变化甚至仅仅发生在半年之内。故事发生在香港,一个殖民地岛上,那里充满着使人忘乎所以的物欲和情欲。而葛藏龙,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从入住梁府,打开衣橱的一刹那,就沦陷在这张不得挣脱的网中了。在这篇小说中,“衣橱”的存在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人难以抗拒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适应是一个描述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相互影响而造成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本文透过中亚东干人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中其语言变迁的过程,对人类文化适应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笔者认为,东干人学习使用范围较广的其他民族语言的事实,不仅表现出其自身较强的文化适应性,而且反映出一种对本民族成员所需社会文化资源和未来发展机会的积极争取。  相似文献   

14.
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白马藏族初中生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编的文化适应问卷包括的三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对教学语言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与智力、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在剔除学业成绩对智力的影响后,文化适应对白马藏族初中生的智力水平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一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智力本质的理解,也为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主曲》对我们每一个修道人来说,简直太熟悉了。因为在每日的晚祷中都会颂读到它。可是有没有想过有些修道人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两片嘴唇上下张合了几下:有些修道人记忆力强,在颂唱时根本不用看,张口就能唱来;还有些修道人,他们或许太忙了,在颂读时真可谓是与时间赛跑啊!一分钟就办完事了,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分钟。嗨……。可想而知,他们在颂读《谢主曲》时只是在用口去读,却没有用心去想。真的很少有人去默想圣母在颂唱《谢主曲》时的那种欢愉心情……这首《谢主曲》的默想是我从《圣母的默观生活》这本书上所摘抄下来的,为的是拿来…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相似文献   

17.
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个维度 (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 )、四种方式 (整合、分离、同化和边缘 )及其与中国留学生适应的关系。采用一套问卷测验 (包括文化融入指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主观幸福感等测验量表 )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 1 57名中国留学生。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中国留学生中 ,整合者占40 1 % ,分离者占 42 7% ,同化者占 8 3% ,而边缘者占 8 9% ,中国留学生的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指标均与心理适应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 ;在心理适应方面 ,整合者最好 ,其次为同化者和分离者 ,最差为边缘者。对于留学生出国前的选拔和培训 ,出国后的教育与学习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方式等因素 ,以便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44063名青少年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2)青少年适应及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等各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较高,从初中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继续下降,到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生理适应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较高,大学阶段下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古代中国哲人面向人自身展开思考和探索的智慧结晶,它热情关注人 在现实世界的生存问题。正是这样,《周易》对家庭问题相当重视,把思考和探索家庭生活的 智慧作为思考和探索生存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家训文化作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相 结合的产物,深受《周易》的生存智慧的启迪。本文从家庭和谐的齐家之道、人生自强的立身 规则、积善避祸的利害选择、男尊女卑的夫妇关系以及知崇礼卑的美德追求等方面揭示了《周 易》的生存智慧对家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