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13
课改,教育战线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它是黑夜里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老师们向教育的制高点前行;它是征途中一个闪光的路标,永远闪耀着触不可及的神秘之光。新课改十余年来,在质疑、对抗、迷茫、理解、追随的“反复”之中,身处改革之中的教育人士,有过破茧成蝶的阵痛,也有柳暗花明的收获。而近年来,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观点、路径、方向已经逐渐明晰,甚至可以说,我们己渐渐步入“后课改”时代。“后课改”时代,如何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如何以课改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育向纵深发展?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后课改时代”,提法可以斟酌,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进入了“后课改时代”,可能有较大的争议。但是,我以为这一话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在概念本身,而在于这一话题引发我们的思考,即课程改革究竟怎么向未来发展,包括发展的方向、核心、重点、路径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明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现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貌似神离”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为凸显课改理念而“矫枉过正”的现象,致使英语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教学效率堪忧。冷静反思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4.
白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37-137
因材施教,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个性,这一点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基础。而另一个方面,在眼下新课改的今天,“老师主体”的个性却容易被忽视,而事实上,这一点是打造魅力课堂的基础。欲求“活力”与“魅力”兼备,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个性化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推动教师业务成长、性格完善的过程,也是推动课改深入发展、形成百花齐放局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20-22
2014年10月30日,全国各省市500多名中学校长、教师代表汇聚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本次学术年会由“专家报告”“校长论坛”“教师论坛”主题赛课构成。专家报告立论严谨、观点鲜明,用理论的高度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校长论坛事例丰富、扎实生动,以改革实践探索着学校建设的道路。教师论坛角度多元、观点新颖,用各自学科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充实了与会教师的视野。主题赛课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来自全国各地名校的68位名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奉献了涵盖高初中所有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达到了本届年会“促进课改,磨砺教学”的目的。本刊特选登此次年会课改优秀案例,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也加入了课改的行列。我校制定了“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自主课一展示课一训练课”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教学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整个课堂,教师的“教”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常常是观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没有目标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成功体验,有的更多只是疲劳、应付和厌倦。在新的课堂模式中,我们教师要真正把思想转变过来、把我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甚至要从讲台上退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上好一节课,就我个人教学实践来说,也曾碰到很多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课改的浪潮虽已席卷大江南北,但当今应试制度让有的教师对教材作用存在错误的认识;有的是对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应试的困惑;有的是对“读写结合”的浅表图解;也有的是受办学条件或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强调开放,鼓励创新”的语文考试改革,我们这些仍以传统考试模式训练为主的语文教师应当自问:“狼”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8.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校都搞起了高效课堂,可最后发现“高效课堂”不但没有“高效”,反而比传统教学模式“低效”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高效课堂的理念错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没有错,只是我们仅仅模仿了课改的“形”,并未真正领略到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结合笔者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谈谈中学生物高效课堂的探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心理科学》2014,(9):F0003-F0003
2014年4月24—25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课程改革联盟主办,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承办的“小学语文‘主题统整教学’专题研讨会”在遂宁明星康年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省课改联盟学校、省陶研会小学教育专委会会员学校及遂宁市内部分学校和其他地市州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近400余人参会,遂宁市教育局及河东新区有关领导莅临指导。  相似文献   

10.
邱京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16-116
一、扎实与坚持 有人说:“坚持是一种成功!”无论事小事大,只要坚持着扎实的去做好它,就等于成功!在我的教学工作中,这四个字始终贯穿着我的每天工作。1.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这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施行了课改,将洋思中学的目标教学与杜郎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教案也有了新的备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势在必行.我校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12321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初具成效.但随着课改的深入,12321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就有必要进一步的推进甚至“蝶变”.于是“A+B”角色教学模式在我校就应运而生:小组学生被分为A1、A2、B1、B2四个等级,A1为优等生,B1为中上水平学生,A2为中等生,B2为差生,让A1学生与B1学生结成帮扶对子,A2学生与B2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即把关注的重点转到“B”角色上来,教学关注得最多的是中差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57-157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的行为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如何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遵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又反映生物学特色和实际,体现新课程标准明理念的教学模式就成为课改的关键。通过自己一年多来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摸索,“引导——探究”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较能体现新课程四大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轮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在现阶段可谓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次课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以往的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转移到了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上来。因此新课程标准促使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要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形成可行性课堂教学思路。一、 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诞生,标志着以传授传统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解体。多年来,音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渐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的主流。但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用,乃至形成终身体育呢?笔者认为: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把“生活体育”引入课堂,把体育揉进生活,让学生预演生活中的情景,或设计可能遇到的意外,用体育课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件和经常遇见的事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在课改中更加完善。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如下三个方面要做得更务实。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其他学科不同,新闻学科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需要知识多样化、技能复合化、专业综合化的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实际,走创新教学和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之路.教学中以新闻写作为核心课程,对新闻写作的系列课程进行了“打包”授课,加大课时和教学力度,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聘请“双师型”教师担任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践,并通过对教学进行量化、展览、实习单位实践等多种考核方法,走出一条切合实际、效果显著的教学改革之路,为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新闻写作课改树立标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争论和质疑时,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就会在寻找不同见解的过程中,竞相迸射出智慧的火花.随着课改春风的不断吹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阅读教学中:“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善于质疑的能力,就能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的编排力度,新的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加大传统文化渗透的分量。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静水流深,应该成为小学生的精神养料。如何引领小学生从古诗词中读出素养、读出精神传承,成为新课标引领下小学语文课改的新风向。引领学生连古接今,左右勾连,通过一种“既拉近又推远”的方式,是一种立足课堂但辐射于长远的教学策略。拉近一点,再近一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深入;推远一点,再远一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一一品德与社会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顺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的支持,实施新课程必然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要尽快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新机制,这是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陈驯 《天风》2012,(9):16-18
经文:林前1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就是“兼包并蓄”,“容”就是“海纳百川”;因此,“包容”讲的是“接纳”、“容忍”、“礼让”、“爱心”,此诸多元素皆以“仁”为基础。“仁”者才有“爱心”、才懂“礼让”、才知“容纳”、才会“宽宏大量”、才能“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