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650名小学儿童,采用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分别测量了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同时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中的开放性分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中的(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分量表,考察了儿童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的特点和性质。结果表明:(1)二者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创造性得分总体上呈现“倒Z形”的发展趋势,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倾向总体上呈现“U形”发展趋势;(2)两种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呈现不同的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偏好均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之间也具有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与网络交往偏好无显著相关;(3)经验开放性、自尊和网络交往偏好均可以显著地预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而难以预测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这表明,社会创造性可能存在状态与特质之分。  相似文献   

2.
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的社会能力: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25名幼儿为被试,收集母亲报告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一般社会能力和家庭环境,及教师报告的师生关系,考察了家庭收入在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中的作用,及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家庭情感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 高收入家庭儿童的一般社会能力及师生关系质量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2) 在家庭收入对儿童一般社会能力的预测中,家庭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智力-文化取向与社交-娱乐取向均发挥了中介作用,家庭情感环境中的控制性发挥了调节作用,且家庭智力-文化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了家庭控制性的调节;(3) 在家庭收入对师生关系质量的预测中,家庭情感环境中的控制性和矛盾性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基本立场 ,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区别中 ,去理解社会、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活动规律 ,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知识缺乏、理解的不完全 ,作为人的社会认识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 ,并且将“相信我们是无知的”视为社会认识的基本原则 ,由此挑明了“知识合法性”的根据 ,肯定了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两重性及其实践地超越“无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考察吸烟者的亲友认同和吸烟危害认识在亲友戒烟社会支持与戒烟意向关系中的作用。对340名吸烟者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戒烟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戒烟意向;(2)吸烟危害认识对社会支持和戒烟意向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3)亲友认同对戒烟社会支持和戒烟意向的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拓展了压力缓冲模型,说明了戒烟社会支持的认知功能,且支持了社会认同在社会支持发挥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强化道德约束"、发挥伦理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重要举措。发挥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命题,是实现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关键,也是我国长期社会管理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是确立社会治理的正确价值导向;二是强化人的内在约束;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四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伦理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党组织与政府、社区与社会组织、广大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不同作用来实现的。伦理要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作用必须与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作用,这表现在伦理与制度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  相似文献   

7.
先秦秦汉丧葬习俗中的数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先秦秦汉时期丧葬习俗中的数术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先秦秦汉时期数术行为在丧葬习俗中的表现、地位,并对数术行为存在的社会原因、思想文化基础及社会意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7,(5):87-94
本文讨论了西方早期社会调查的"内在"和"外在"状况,阐释了这两条线索背后的理论史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西方社会调查的政治与社会处境的研究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仅仅视为对社会失序的批判性回应,忽略了早期社会调查与国家理性以及与早期社会科学的复杂的关联。从西方社会调查在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视为通向专业化学科知识的一环,既忽视了所谓专业化的历史节点,也忽视了现代社会科学追求规范秩序的意涵,同时简化了社会科学形成过程中的知识生态的复杂性。本文最后简述了这两个思路如何可能与反思中国早期社会研究的工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看社会助长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助长是他人在场对活动者活动效率产生影响而致使人的心理成长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助长研究的发展及其理论观点;分析了社会助长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助长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及其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中的应用。最后对社会助长研究的深入发展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结合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追溯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及其发展历程 ,认为基督教文化中的博爱思想、儒教文化中的仁爱情怀、佛教文化中的慈悲精神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启蒙运动以来所倡导的人的基本权利思想及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道主义 ,为现代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苦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因此 ,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无疑是人类一项崇高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STS研究中的技术研究从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向技术与社会共同塑造理论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对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反思。诞生于这一学术运动中的社会技术系统论,有助于从关注社会技术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对传统工程伦理学的外在主义进路进行批判。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论建立的解释—操作—对话模型,是开展社会技术系统语境下的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一项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基督教福音派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基督教福音派在神学思想上摆脱了对社会参与的禁锢,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社会参与网络,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的重要行为体.福音派的跨国社会参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又显示出对美国霸权的强烈依赖,削弱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既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目标的良好机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是幸福的,切不可放过一切美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格和健康社会性格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慧 《心理科学》2000,23(1):107-108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对外开放的影响使得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糟粕也一起涌入中国社会,从而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就变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之一,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精神塑造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当代中国人健康社会性格的塑造问题。 社会性格(Social Character)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大多数人为了适应社会条件的需要而共…  相似文献   

15.
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是指, 个体在决策中受到选择方案框架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合作、互惠及利他行为及倾向改变的现象, 是框架效应在社会偏好领域的运用。预期理论、错误知觉说、心理动力模型、情绪维护理论以及解释水平理论分别从价值函数、知觉偏差、内部心理动力、情绪及认知表征角度解释了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 心理距离、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和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与神经机制、研究范式及外部效度改进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互动提取任务中,说者的选择性提取会造成听者对相关内容的遗忘,这被称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本研究基于关系动机的视角,分别考察女性组合和男性组合条件下,听者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表现特点。结果表明,女性组合中的听者在同性别说者在场的条件下,出现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而男性组合中的听者在同性别说者在场的条件下,无该现象出现。以上结果为关系动机影响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投资思想及对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斌 《学海》2006,37(6):31-35
本文首先论述了社会投资思想及其政策是现代西方福利演变和福利国家制度危机的必然产物,接着分析了经济学和社会福利思想中的“社会投资”概念的不同含义,并阐述了社会投资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逻辑基础,最后提出了社会投资思想及政策对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社会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运动的演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陌生人社会得以正式生成。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结构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道德基础作为支撑。当下中国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陌生人社会发展不足尤其是生人伦理建构不足的客观表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需要加强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建设。以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重塑陌生人社会信任的正能量,更是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和选择,可以弥补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真空。加强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以匡正道德失范、修复社会断裂、弥合社会裂痕、平衡社会心理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作者的研究始于切身的困惑,即宗教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