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骏  徐淑媛  董圣鸿 《心理学探新》2011,31(3):265-269,288
评价除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外,同时还应该提供学习者学习状况的诊断信息,以利于教学与学习。评价应该以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作为编制测验的实质理论依据,进行认知诊断评估。本文针对认知诊断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习得、知识诱发、知识表征、知识结构等进行梳理,以便测验开发者对认知诊断评估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是当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对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行为学派)、认知学习心理学(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情感学派)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众多学派中影响最广泛的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这三大学派观点鲜明,具有典型性,各自理论也都自成体系。为此,对其基本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必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动向和概貌,从而寻找教学改革的深层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双虎 《心理科学》2011,34(5):1242-1246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强烈反对当时学院派实验心理学家的小心理学观,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他以前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整合,建构了一种整合的心理学科学观。他认为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这种科学观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是一种“大心理学观”。詹姆斯的心理学科学观是解决当前心理学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对当前心理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谊 《心理学探新》2007,27(1):15-18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了百余年之后,脑研究以认知神经科学的形式,重新回到她的怀抱。认知神经科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力、学习和教学上;对这两个领域的关系,应采用开放而谨慎态度,以促进各自研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变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名小学数学教师与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1691名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两个测量工具评价了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55节数学课进行了录像;并按照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与课堂对话的特点进行了编码,采用问卷法测查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与态度.多水平分析表明: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课堂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课堂师生对话的权威来源与教师运用学生想法的程度对学生数学学习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数学学习观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强 《心理学探新》2002,22(4):44-49
对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图式的研究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产生式系统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的优缺点。指出:图式模型研究的整合观是近来及以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前言研究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控制或改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所关心的课题。本世纪以来,不同心理学学派运用不同方法对学习规律曾作过许多研究,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理论观点作了阐述和介释。特别是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不仅强调了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更强调了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因此,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流,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正处于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于一些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只能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一、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早期,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美国心理学布鲁纳(Bruner,1957,1961)可以算一个代表。他的理论为我们所熟悉的“发现学习”。根据他  相似文献   

10.
西方写作心理研究及教育实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学心理学是近一、二十年来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同它的母体学科—教育心理学以往限于对学习与教育的一般原理的探讨不同,教学心理学深入到了学科、课堂、个体,通过对学生某一学科学习过程和个别差异的科学描述,去设计教育条件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就使得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距离越来越近.教学心理学带来了学科心理研究与实践的空前活跃和繁荣,本文仅就我们所接触到的资料对西方写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做一介绍,以期对我国的这方面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1,24(5):523-527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双语获得的内部过程的探讨,明确指出不同的双语获得途径可能具有两种不同的语言信息加工的模式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语用能力;特别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及语言认知策略;此外,结合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双语获得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应用心理学》2005,11(1):90-94
本文从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概念,关于行为、认知与信息加工的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行为绩效的心理学原理角度,阐述了我们所提出的公共组织学习的概念框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认为从心理学角度透视公共组织学习,其实质是经验习得与信息加工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心理学基本理论原理在公共组织学习理论建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精华进行研究则是必然之路。桐城派是我国一个影响深远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作家们在文学创作和教育等方面的贡献至今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就是研究桐城派的心育观,比如复性观、明理观和养心观等,以及对当代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从桐城派心理学思想中吸取精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积极愉快地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4.
认知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理论依据。本文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为指导,阐述基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艺用解剖学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的认识,对结构主义课程观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20,(3):762-767
认知心理学实用性转向的根本涵义在于强调认知对于行动的效用与价值。传统认知心理学视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精确地 “表征” 世界,以便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实用性转向则强调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不是 “表征” 或 “反映”,而是指导有机体更有效地行动,认知是有 “效用” 的,它的效用就在于指导有机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认知产生于行动、服务于行动,与行动水乳交融。这些理论观点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詹姆斯、杜威等人的经典实用主义对行动和效果的强调深刻影响了部分认知心理学家,促使他们放弃表征为中心的认知观而转向行动导向的认知观。在作者看来,由于这种转向强调了认知的 “效用”,因而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启蒙大师之一,文化巨擘。尽管他本人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但在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却闪烁着心理学思想的火花。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将其心理学思想总结为神具形生、境由心造的心理本质观,“慧观”和“悟”的认知观,意志自由和立志的志意观,重情轻智的情智观,共通和完满的人格观,并讨论了其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真实神经元网络的粗略模拟,具有容错性、抗干扰性、高效性等特征,具有学习、记忆等强大的认知功能,因此适宜于心理学许多领域的模拟研究。借助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和验证以往的实验室研究;还能深入探讨感知、联想、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具体发生机理,把握其内在机制;它对探讨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等无意识认知过程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灵活性理论、超文本和Internet网络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悄然兴起,与这场革命性的变革相伴的是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发展的因特网(Internet)给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教育心理学家们不得不面对课堂教学和远距离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超文本学习环境,探讨了认知灵活性理论对开展网络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左稀 《道德与文明》2013,(5):135-142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情感的理论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非认知主义情感理论与认知主义情感理论.玛莎·纳斯鲍姆认为,非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从未得到已对情感做了大量严肃研究的主要哲学家们的强烈赞同,即便在曾支持这类观点的心理学和人类学中,也已经受到广泛的质疑.她捍卫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并认可意向性是情感的基本特征.她一方面继承了斯多葛派情感观的核心内容,将情感的意向性成分解释为评价性的信念;另一方面对斯多葛派情感观所包含的谬误给予了批判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