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品德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品德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注重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生命教育中更是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并渴望能在这个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它特殊的性质,使这一梦想变成可能。它以活动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使孩子们在此演绎自己精彩的少年人生。那么,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现课堂的开放性、实施的活动性,让学生个性展现、灵性飞扬、高效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彰显品德教学特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结构-定向教学》系依据国内外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与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改革教学体制的思想.《结构-定向教学》思想,是依据教育、学生学习及能力、品德的本性提出的.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造说,学生能力、品德的类化经验说.《结构-定向教学》思想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发展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为要加速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由此,这一思想简称《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知识的获得与增长,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完成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他们在大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对幼儿进行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机会。经过半年的实践教学在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7.
一、美术的功能 1.德育功能 德育智育是贯彻于各科教学中的,美术课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情感教育的有力手段.从中学教材中可见,美术课富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感染,富于高尚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陶冶.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神型领导理论和情景力量理论探讨个人品德对精神型领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显示:个人品德与精神型领导显著正相关;领导-成员交换在个人品德与精神型领导之间起中介作用;权力距离调节了个人品德对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并弱化了个人品德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对精神型领导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字如其人。有人把字比作人的第二件外衣,写得一手好字,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提高书写能力之外,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力与性格因素影响汉族和白族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448名汉族和328名白族中小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因素与其品德发展的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证明:(1)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性格因素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广泛的相关,品德优良学生的性格素质显著优于品德中等和品德不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德育中品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品德能力的作用,品德能力的具体内容,以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品德能力可分为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生活与工作能力。影响品德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育、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黄丹 《道德与文明》2012,(3):137-140
现代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公民品德与公民素质的提升,公民品德养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与品德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但是制度的建构与德性相对于个人及公民德性具有优先性.因此,必须将民主政治作为公民品德养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集值统计试验,测量了一组大学生对12种不良品德的主观判定严重度,进而,用■(■,x_k)表示出严重度x 属于12种不良品德■的隶属程度;用a_■刻划了12种不良品德■在论域∪[0,1]上的核值。文中重点提示了对心理量■与■(否定性评价方式)从隶属度■(■,x_k)与■(■,x_k)和严重度(a_j a_i)两个方面进行匹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时期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现代大学德育工作的新举措.本文通过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探索大学生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大学生品德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脚下的每一步,无不是向着最终的目标迈进.万事如此,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和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是教学出发点和归宿,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可见,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安排的教学任务,采用的方法、策略以及要到达的效果都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教学目标是导向,是航标,一切脱离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即使再生动,也是无效的.因此,坚实的教学目标,是打造情知共进高效音乐课堂的根本与保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坚实目标呢?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8.
自我与他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语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伦理性品德”是与人的精神素质相关的品德。在各种品德之中,伦理上优秀、并与城邦生活相关而又最具概括性的品德,可以说就是“正义”和“友爱”。 完全的正义仍然需要友爱,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完全的友爱索性是不需要正义的。所以说,从伦理学的原型上来看,可以认为友爱是最基本的品德。“对一个善的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就等于和自身的关系。因为友人就是另一个自我”(《尼各马科伦理学》1170b5-7)。这种友爱方式,也就是说自我与他人为同等主体的关系方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应当置之于城邦生活的最基础部位的。这是“与他人同生者”的最基本的伦理性品德。  相似文献   

19.
云南4个民族20年跨文化心理研究——议青少年品格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世富  阳少敏 《心理学报》2003,35(5):690-700
调查者于1980年惊奇地发现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的青少年品德与个性非常良好,调查者关注的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这些品德个性的变化。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青少年品德与个性发展的规律,同时,这对跨文化心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访谈、个别接触、活动分析,甚至为了调查而几个月与青少年住在一起。2002年,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品德与个性已有很大变化,他们积极、自信、乐观和有竞争意识,他们的品格至今仍保持良好,犯罪率低,民族青少年的社会化在这变化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香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师资准备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香港146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教师的电脑经验状况、学习和教学观念、电脑辅助教学态度及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电脑辅助教学持积极态度的人显著多于持消极态度的人,但多数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电脑在教学中的独特潜力及其对教学范式转变的影响。电脑辅助教学态度与其电脑经验状况显著相关;电脑辅助教学观念既与其电脑经验显著相关又与其学习和教学观念显著相关。这些结果启示,教师培训应当将电脑技能与学习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