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笑恐惧、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是三种不同的个体差异。被笑恐惧指个体在害怕被嘲笑而产生的恐惧上的差异,被笑愉悦指个体由于被别人嘲笑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笑他愉悦指个体因嘲笑他人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文章阐释了被笑恐惧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概念的构建和测量。对三者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三个概念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差异则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大五因素”人格理论编制的NEO人格问卷修订本(NEO-PI-R),对1005名中学教师五种典型的人格特质及其教师特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学教师五种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和尽责性得分最高,神经质特质得分最低。中老年教师的尽责性特质显著高于年轻教师。从教师特征因素来看,中学教师在人格宜人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25岁以下的高学历教师在人格的开放性上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教师,而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人格各个特质上均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相关关系及其对不同人格评价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研究1对352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特征进行问卷测量;研究2和3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对高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拖延程度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三种人格特质呈显著负相关.(2)拖延行为高低分组在神经质、严谨性词和拖延词上的Stroop效应差异显著.高拖延行为个体对神经质评价词和拖延词存在注意偏向;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严谨性评价词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4.
选取石家庄市两所大学24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处于健康水平;大学生大五人格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不显著。3.农村被试的和善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四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城市被试的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与大五人格的除和善性以外的四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总体上来说外向性、和善性和严谨自律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和善性、外向性和神经质是主观幸福感主要而稳定的预测因素,其中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外向性和和善性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云强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11,34(6):1436-1440
结合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采用问卷法,以803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大学女生的总分和与人为善因素分数显著高于大学男生,而大学男生的不道德性因素分数和刚正无私因素分数显著高于大学女生。(2)大学生道德人格总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而在具体因素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的与人为善分数明显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3)大学生道德人格与道德行为的相关极为显著,大学生道德人格是道德行为的有效预测源。  相似文献   

6.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格毕生发展理论及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调查了我国从青少年到老年3192名被试,探究了中国人大五人格5维度及10个面毕生发展水平。总体上,年龄与神经质、焦虑、抑郁、活跃、开放性、审美、创意显著负相关,与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自信、利他、顺从、条理和自律显著正相关。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神经质更低,而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神经质反而更高;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年龄大的个体外倾性水平相对较高,但50岁之后年龄大的个体外倾性相对较低;整体上,年龄大的个体开放性水平相对较低,而年龄大的个体宜人性水平反而更高;年龄大的个体尽责性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较之40到49岁群体而言,50岁以上群体的尽责性则相对较低。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群体的大五人格具有一定差异性,特别是男性的尽责性高于女性,以及女性的神经质高于男性等性别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年龄与大五人格10个面的关系,描绘了不同年龄群体10个面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124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使用线性潜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四到六年级学生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同伴接纳对两类文化价值观发展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青少年早期个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集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及变化速度都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个体取向价值观的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集体取向价值观起始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特定时间点上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上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两年后,采用小五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4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情绪性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体验的改变分值最高,其次是自我觉知的改变,得分最低的为生命价值的改变;(2)积极应对方式在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不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3)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低社会支持组的个体情绪性人格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认知、寻求支持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更高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及情绪觉察能力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情绪调查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问卷,对南京市五所高校的27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高于全国常模;(2)女生的情绪觉察能力显著高于男生;(3)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4)人格五因子中的开放性与觉察他人及觉察总分存在正相关;(5)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年级、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以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556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总体水平比较好.(2)青少年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相关不显著.(4)进入每个预测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4个,能够解释5.1%-40.5%的变异,严谨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5)进入每个预测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3个.能够解释9.3%-16.1%的变异,严谨性、宜人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君  杨娟  朱熊兆  姚树桥 《心理科学》2011,34(3):733-737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跨层相互作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等自评量表对618名高中生进行评估,每三个月追踪1次,共追踪7次,历时21个月,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在控制了第一次自杀意念和性别的影响后,负性生活事件的主效应(b = 0.08, F(1, 2963) = 37.93, p < 0.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神经质人格的相互作用(b = 0.03, F(1, 2963) = 4.35, p < 0.001)显著,而神经质人格的主效应不显著(b = 0.59, F(1, 557)= 3.05, p > 0.05)。结论:神经质人格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跨层相互作用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的变化,支持素质-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测量了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268名大学生,探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的关系,同时考察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神经质人格可以显著预测叙事传输和MMORPG游戏成瘾。(2)叙事传输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神经质人群的确存在较高的网络游戏成瘾风险,且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特征在高水平应激条件下对神经质水平的区分力。研究选取200名被试以大五人格量表测量情绪稳定性,实施了应激诱发实验,利用光体积扫描传感器采集被试者HRV指标;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参数构建对神经质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数据与神经质得分高低显著正相关;不同阶段内预测数据与神经质得分显著正相关;两两比较中实验条件阶段与其他阶段预测值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在高应激条件下,HRV是人格神经质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选取678名大学生被试,探究了人格、无手机恐惧与独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神经质和开放性正向预测无手机恐惧,独处行为也正向预测无手机恐惧;(2)独处行为在神经质和开放性维度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具体来说,独处行为中的孤僻、社交回避和孤独维度在神经质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积极独处在开放性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80名农村和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为研究工具,考察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状况。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农村儿童的孤独感普遍高于城市儿童。(2)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孤独感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3)农村儿童倾向内向,其内外倾向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的内倾性人格特征是影响他们孤独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简表以及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58名高中生,探索"大五"人格、依恋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其它人格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孤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大五"人格也是青少年依恋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责任性、神经质和宜人性是亲子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而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同伴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且同伴依恋的预测效力更强;在不同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的总体中介效应不同,而在同一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亲子依恋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雷雳  杨洋  柳铭心 《心理学报》2006,38(3):375-381
采用问卷法,以339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拘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神经质人格与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以及神经质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影响;(2)在神经质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都是最强的;在神经质低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最弱,而互联网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甚至呈现出微弱的反向关系;(3)即便是高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对信息服务的偏好也不容易使其卷入PIU;而对于低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来说,即便是偏好社交和娱乐服务,也不容易卷入PIU  相似文献   

19.
杨心德  蔡李平  张莉 《心理科学》2005,28(6):1403-1409
为探讨神经质特质、大学生宽恕行为、焦虑型依恋及攻击型幽默风格之间的关系,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情景宽恕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及幽默风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焦虑型依恋对大学生宽恕行为产生作用;(2)攻击型幽默风格在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攻击型幽默风格水平下,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神经质特质、大学生宽恕行为、焦虑型依恋及攻击型幽默风格之间的关系,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情景宽恕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及幽默风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焦虑型依恋对大学生宽恕行为产生作用;(2)攻击型幽默风格在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攻击型幽默风格水平下,神经质对大学生宽恕行为的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