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与智慧》2009,(7):I0001-I0002
中国近些年提出的“动漫”产业的概念,是对西方国家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动画等等产业的整体的概括性描述,在英文中最接近的相对应单词是“animationindustry”。因此,“动漫产业”准确的定义是“动画和漫画产业”,涉及的领域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纲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曾与李泽厚先生一道共同主编过《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其后,他又于1992年出版了专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周易》美学思想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与原创性的重要著述。对《周易》美学的研究,中国当代美学家也有过论述。叶朗先生《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就列有专章“《易传》的美学”。他认为,《易传》(主要是《系辞传》)在美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提出了“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两个命题,从而构…  相似文献   

3.
寻求美学本体研究的新境界——“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贻凡(首都师范大学)作为80年代中国美学的主流学派,“实践美学”早在50年代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在80年代初期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热”中,实践美学更...  相似文献   

4.
《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是刘纲纪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美学研究具有总结性的成果。他力图寻找中国哲学与美学内在交融的渊源、根基,力图使中国美学内在的精神脉络更加清晰彰显。在他看来,《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并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如“美”、“元”、“亨”、“利”、“贞”、“神”、“文”、“象”、“数”、“大和”、“阳刚”、“阴柔”等),而在于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如果说刘刚纪在撰写《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周易”专章时还只是初步对这个思想体系进行了抽取、…  相似文献   

5.
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自出道之日起,其影片就以黑色幽默的暴力风格为人称道。他于2012年完成的最新影片《被解救的姜戈》讲述的是黑奴反抗白人压迫的"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而无论是在影像呈现层面,还是在主题表达层面,影片中的"暴力元素"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修辞作用。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影像修辞的策略,在《被解救的姜戈》中的应用可谓臻于完美。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暴力被置放于"美国奴隶经济制度"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巧妙地控诉和鞭挞了这一丑陋制度,同时又以一种个人的浪漫英雄主义的方式表现了对人性中自由和平等这一恒久主题的坚守。由于采取了影像修辞的技巧,影片在展现暴力的同时,解构了暴力,将暴力的议题上升到"人性哲学"的高度,这也正是本片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启军 《哲学动态》2012,(11):98-103
在中国,"暴力美学"是1990年代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词,在最近几年有了相当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谈论暴力美学问题。怎样认识、理解和对待暴力美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问题。这就有必要对暴力美学问题进行一番清理、反思、辨析,并追问暴力美学的所指,暴力美学有无人性根据,以及怎样看待暴力美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红琴 《美与时代》2013,(6):121-122
《原画设计》课程是动漫专业的必修课程,原画技能是动画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原画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动画作品的认可度,因此教师在原画设计教学活动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贯穿、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将课程项目化,积极探求与动画产业接轨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能够真正满足动画公司需求的原画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 《易传》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易传》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它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易》者象也”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理论思维,而且也影响了形象思维,从而为中国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以及强调形象思维在艺术和审美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另外,《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以及《易》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作出解释时,使用了“阴阳”、“刚柔”、“乾坤”、“知几其神”、“通变成文”和“修辞立诚”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对这些范畴和命题的深入发挥,同样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美学史的角度讲,不了解《易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2015-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庞大的日本动漫产业是动漫博物馆存在的客观要求。现代漫画图书馆是日本首家漫画图书馆,在1978年建成,之后米泽嘉博纪念图书馆、杉並动画博物馆、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等动漫博物馆逐渐建成。  相似文献   

10.
各行各业中借用数字技术进行各种产品的前期研发,这种方式已经被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接受,而数字立体造型方式就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范畴内借用计算机和各种数码产品辅助设计模拟真实效果的造型技术。通过研究数字立体造型方式的发展方向,了解其推动动画行业发展的优势,在分析动漫手办艺术的特性与美学价值的基础上,将数字立体造型方式与动漫手办艺术的开发相结合,可以使我国动漫手办的创作题材与造型上更具本土特点。  相似文献   

11.
“和”是古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并很早就出现的音乐审美范畴,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魏晋的《声无哀乐论》,各个时期的美学史料都对“和”的美学内涵有多种辩论,它是民族音乐美学核心范畴之一。先秦齐地是诸子百家学术活动频繁的地区,诸子将“和”作为重要音乐美学观层层论述,管子、晏子等人在“和”的音乐观基础上,树立“五声为和”、“心平德和”的美学观,总结出齐乐论之“音声之和”、“乐与人和”的至纯境界,为后世学者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分析哲学、美学大师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著作《事实、虚构和预测》通常简称为3F,此书被认为是最近50年中最重要的十部哲学著作之一,但在中国大陆长期以来没有中译本。作为3F一书译后记,本文介绍了古德曼的生平,简要评论了他对“分析”和“归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前流行于青少年群体的动漫中存在的暴力内容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提名法选取了初中生最为喜爱的三部动漫影片,并采用质性的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初中生最喜爱的三部动漫影片均为涉及较多暴力场景的动漫,且这些影片中的暴力特点主要表现为施暴者多为有魅力的英雄人物;暴力是正义的、非现实性的和缺乏幽默感的;对暴力场景进行较多的特写且较少出现血腥场景;很少描述受害者的痛苦和对受害者的态度;暴力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但很少对施暴者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4.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 ,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 ,这无疑有助于这场讨论的深入发展。最近彭富春先生的《“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7期 ) ,以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方式为实践美学辩护 ,值得注意。彭文先证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 ,由此否定后实践美学存在和命名的合法性。这就涉及到美学以及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对此 ,彭文认为 :“所谓的美学具有三个历史维度 :古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哲学动态》对此作了报导。在近年来的《周易》研究中,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点,有的学者曾用现代概念,加以概括,认为“动态平衡”乃是《周易》思维方式特点之一。①我们在这里用“分而变的循环”概括《周易》的这种特点,比起“动态平衡”的概括,也许更贴近《周易》,更容易理解。事实上,“动态平衡”之动,在《周易》那里就是具体的“分而变”;没有“分而变”,也就没有动。而“动态平衡”之平衡,就是“循环”,平衡体现在“循环”之中;没有“循环”,也就没有平衡。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如果承认《周易》为象、数、…  相似文献   

18.
庾潍诚 《周易研究》2002,30(5):22-29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存在卦与卦的相生成问题。(二)焦循这套学说,虽然体系繁密,但不符合历史事实,且多为强《易》就例、牵强附会之论。(三)焦循并没有最后解决《易》学史上“卦变”说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19.
拙文《“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提到位移,谨补充如后。拙文说:“a的位移是时间对空间的函数,,并且,如果,则”其中“”为“”之误。什么是位移?这是数学、力学问题,不是哲学、逻辑问题。位移的数学表示合乎形式逻辑,它不是逻辑矛盾,也不隐含逻辑矛盾。轨迹是a历时的位移所生成的结果。位移本身是向量(矢量),不是线段于时点在位置,仅此不足以说明a在“动”;还要加上速度和方向,才能表明a于在“动”,这就涉及其它时点和位置。a的“动”不能仅用一个时点、一个位置来刻画。以上述情况否…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都意识到哲学的使命是把握真善美。例如,在西欧哲学发展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渊源流长的优良传统,其间最典型的有康德和黑格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讲“真”,《实践理性批判》主要讲“善”,《判断力批判》则主要讲“美”。黑格尔在《逻辑学》、《法哲学》、《美学》等著作中,也力图用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