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东 《美与时代》2014,(10):99-100
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而模因论作为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现象的新理论,为研究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本文以此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分析网络语言中模因的复制、传播途径及原因,揭示网络语言的传播规律,为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楼盘命名中的"洋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本研究以南京楼盘名称"挪威森林"为个案,分析了新楼盘如何顺应内容或形式上的强势模因,从而在短期内提高了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实现认同,促进销售.  相似文献   

3.
郑媛媛  李晓庆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49-1758
主语优先是言语加工中的一种语序效应, 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论元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 首论元倾向于被解释为主语; 非歧义句的理解过程中, 首论元为宾语时的加工难于首论元为主语时的加工; 关系从句的理解过程中, 主语的提取比宾语的提取更容易。本文对主语优先现象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论述:① 结合印欧语系和非印欧语系中的各种类型的语言, 详细分析了主语优先现象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 ② 主语优先现象的理论解释:基于工作记忆的理论、句法关联理论、突出性特征理论和基于频率的理论; ③ 与主语优先现象有关的脑电成分及其所体现的认知加工过程。最后, 结合已有的研究, 指出了主语优先现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简介     
语用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学新学科,是语言的实用学。语用学本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释了语言符号的功能化的过程。具体说,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学从语言的交际效果出发,主要研究语境以及各种言语规则,如前提和背景、指示语、言外之意表达规则、对话原则等等。我们就其主要方面做一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5.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宏 《现代哲学》2006,(4):47-52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消解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中的先验性,同时又拓宽了韦伯的行为合理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6.
善因营销是一种传播企业社会责任, 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当企业与善因事件结合时, 消费者可以获得参与慈善的机会。归因理论、SOR理论、自我信号理论、平衡理论可用于解释善因营销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在善因营销中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从消费者角度深入研究善因营销的影响效果, 尝试从新的理论视角去分析善因营销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指称理论的语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而指称论所思考的正是如何解决语词与对象的相关性问题。从摹状词理论经历史因果论直至意向性理论,指称研究获取了长足的进展。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作为“当代思维的基本平台”的语用分析方法在指称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呈现:其一,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揭示了哈贝马斯在建构社会批判理论时,发生了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分析的语用学转向。其规范语用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理性重建提供新的模式,以支持交流行为理论,在此过程中显示出的对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的整合运用,深刻地折射了20世纪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在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间合流的整体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雪涛 《心理科学》2006,29(2):502-504
本文以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为视角,归纳和分析了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和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并从学习者的语言运用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方面,对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介。最后,从联结的角度对中介语本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慧光 《佛学研究》2004,(1):293-306
《顺中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论书,因文字艰涩难懂,故历来学者重视研究不够。本文对这一论书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指出了当前学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同时也对这部论书的译者和理论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该论是一本解释中观理论的著作,译者应是般若流支。论中有关因三相的理论,是最早的汉译佛教因明理论,在因明发展史上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的演进而滚动式地拓展。在希腊罗马伦理学中 ,只有哲学视野 (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 )。在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 ,神学视野 (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 )统辖哲学视野。在近代西方伦理学中 ,哲学视野是脊梁 ,心理学视野 (以情感论视角为主 )和神学视野为两翼 ,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生物学的视野———充当侧肢。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 ,哲学视野 (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 )、语言学视野 (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 )、心理学视野 (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动机论、环境—行为论等视角 )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的格局呈现出来 ,其他诸视野———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不断拓展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汉传因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证法称因明的演绎逻辑体系与陈那因明的非演绎逻辑体系有根本的差别。本文以玄奘的“唯识比量”作为标尺,论述法称因明在认识论、逻辑和辩论术三方面全面改造了陈那因明。论述了法称建立因后二相的思路与陈那有根本差别,是导致体系差别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近似于“所闻性”因的实例,指出陈那的不共不定因在法称因明中不复存在。这是法称对陈那因明作体系性变革的重要特征。从法称《滴论》和法上疏找到根据,批评百年以来流行的归纳说。本文还找到了藏传研究者误用法称因三相来解读陈那因三相的原因。简明扼要地阐明不可得因在逻辑上没有独立性。设立此因主要为方便建立论式。文章最后解释了法称因明异法式独自成立的逻辑依据。要之,本文对当今国内因明研究中的诸多重要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代天善 《世界哲学》2007,(5):58-64,78
本文对乔姆斯基语言思想的认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唯理论是其语言天赋论萌芽的土壤,普遍语法是普遍主义在语言理论中的具体体现,语言天赋论告别了古典唯理论里的"灵魂"与"上帝",走向了同样具有不朽与万能品质的生物"基因"。  相似文献   

14.
"自尊"是《正义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可是由于罗尔斯长期混用"自尊"与"自尊的社会基础"以及"自尊"与"自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解释难题。本文在语用学、道德心理学以及规范理论三个层面上区分上述概念,借此重构罗尔斯的自尊解释,进而阐明"平等待人"的真正内涵以及政治哲学的伦理学承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深入发展,拓宽了哲学研究的视域和方法论,并大大深化了对哲学其他领域的影响。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阿钦斯坦(PeterAchinsteinAlbert)整合“日常语言行为”学派奥斯汀(J.L.Austin)的思想和他自己对科学解释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异于范·弗拉森的另一种语用学解释理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必将深化我们对科学哲学上主要难题之一———科学解释的理解,促使我们对科学及其方法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作用和影响做进一步思考。本着这一宗旨,本文拟将对这一国内学术界鲜有论及的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一语内表现行为解释理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物(遗传)-文化(坏境)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科学的元理论层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以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动态层级结构。由此,发展科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而整合语境论和机体论世界观的关联论和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这种包含着丰富语境论思想的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可以更好地容纳发展科学中的新数据,为发展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涉及的个体发育和演化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为  葛列众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521-1534
当前新技术、人机交互的新特征、社会和人的新需求给中国人因学(Human Factors)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时机。本文首先讨论和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开拓了人因学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新技术和新途径, 包括神经人因学, 认知工程, 协同认知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 以及人因学科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策略。然后, 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因学科, 本文提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因学科的科研教育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注重理论创新, 以创新设计为突破点, 在智能系统、用户体验、航天航空和医疗健康等领域中优先发展和应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高校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体系, 以及建立人因学科行业资质标准和设计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语言神经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昌乐  唐孝威 《心理科学》2001,24(4):396-401
本文针对语言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失语症和裂脑人研究的成果,并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最近十年脑功能成像得到的有关语言神经活动的新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布式竞争的解释理论,用来解释语言神经活动现象和规律,并进一步借以说明言语意识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因明正理门论》重在立破,宗、因、喻组成的"三支论式"沟通信仰的现量世界与名言思辨的比量世界,体现启发立、敌之智并证成所立之宗的独特推理形式。通过因喻,喻宗,因宗以及立破规则四个方面,辨析《理门论》新因明逻辑推理规则与体系的本质,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思想,进一步明确陈那新因明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重点介绍了跨语言掩蔽启动不对称性现象及其新的理论解释一意义模型.意义模型认为目标词中已经激活词义数目与完全激活该词需要的词义数目的比率决定着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的产生.目前意义模型较好地解释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