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陪妻散步回来,小区保安远远地便和我们打起了招呼。保安是个新来的年轻人,印象中也只是上门收过一次物业费,没想到他却记住了我们。妻不由得赞叹道:"这个小伙子的记心真好!记心?妻不过是随口一说,但细一琢磨,我觉得那还真是个妙词儿。记心,较之记性,妙就妙在了一个"心"字。除却年龄上的因素,就记忆力本身而言,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2.
最近,时见报端及因特网有关娶"鬼妻"或配阴婚(所谓娶"鬼妻"或配阴婚,就是为死亡的单身男子配一个女人,双方以夫妻名义合葬)在一些农村地区盛行的报道,让人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3.
彭林 《中国哲学史》2001,(2):97-102
郭店楚简整理者对<六德>"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句中的四个"绝"字的隶定为"继"字,与先秦礼书中的"绝服"相当."为父绝君"意为当父丧与君丧同时发生时,应服父丧而绝君之丧服.<六德>"为昆弟绝妻",与<丧服>妻服重于昆弟之服的服叙不同,但更为合理,当是早期丧服制度的反映.<六德>"为宗族杀朋友,不为朋友杀宗族",两"杀"字旧释"减杀",不确,当训为"杀止",字义的指向,在丧服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一、水生和水生妻的原型是孙犁大妻 <荷花淀>和<嘱咐>这两篇小说,可以看成姊妹篇.虽然从副标题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看成是<芦花荡>的姊妹篇,因为两文的副标题分别是"白洋淀纪事之一"和"白洋淀纪事之二".但是,从人物和情节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与<嘱咐>看成姊妹篇.因为两文有相同的主人公水生和水生妻,有互相连贯的故事情节--<荷花淀>写水生妻送郎参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嘱咐>则写抗日胜利,水生请假回家,在家里住了半夜,妻子乘冰床子送他回到部队,嘱咐他好好打仗,尽快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5.
"责妻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属于《女史箴图》中第七段的内容,此图是对张华所做《女史箴》文章的图像化阐释。文章通过分析顾恺之创作"责妻图"的目的,并对比了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此图的解释,发现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原作者顾恺之与欣赏者贡布里希所站的不同立场造成的,因而文章就二者不同的立场观点进行解读,进而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常乐文 《天风》2001,(8):35
十年前的今天,她悄悄地走了,给张弟兄撇下了一双儿女。他为了儿女,也为了自己,定意续弦。新来的妻子是实业公司的会计,模样也端正,人们说,老张“打了泥碗换瓷碗”,成了“双职工”了。他却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心中,总有那么一点缺憾——这就是新来的妻子并不是主内的姊妹。 妻对他蛮好,对孩子也好。为此,他感到欣慰,但总少不了女人那  相似文献   

7.
正十字路口,一长串由宝马和奔驰组成的车队在红绿灯处停了下来。领头汽车的引擎盖上铺满了鲜花和彩带,尾随其后的车辆也都挂满了粉红色气球,装点得煞是喜庆。我跟妻说:"今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又有一对新人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你看看这车队可真够气派的。"谁料,妻听了说:"气派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单位有两个年轻人,上个月结的婚,婚车阵容比这还豪华壮观呢,可他们今早离婚了。哎,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视婚姻  相似文献   

8.
犹太教的利未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未婚是历史上犹太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起源于《圣经》时代,由负责祭祀的利未人所制定.《申命记》记载:"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嫁外人丈夫,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  相似文献   

9.
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思是双收入不要孩子。我和妻是在无意中组成这样一个家庭的。我们婚后三年,妻没怀孕,这引起了我们的警觉。我们到医院一检查,果然是她出了问题,医生说她黄体功能不健全。我们像接到了末日审判。妻遵医嘱注射黄体酮,也不见效。我们又不厌  相似文献   

10.
正"慈孝兼完"牌坊,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所建,其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翰林街,2008年曾在原址上进行过加固维修,并更换过部分受损的构件,其部分都保持原样。石坊是由清朝乾隆皇帝钦赐,为旌表奉直大夫王怀远之继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因石坊中间横额上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乾隆版《州志·列女上卷二十九》中记载,孙氏,王怀远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夫亡,守志奉抚三子成立。雍正十三年(1735年)有  相似文献   

11.
    
妻病体常患,穷自然是免不了的,这就成了我们生活中多出的一个内容。 一日,为借十元钱,妻犹豫了好久,终于去敲隔壁邻居的门,结果空手而归。妻愤愤然冲我嘟嚷起来。 “不要生气了,别把人家想得那么坏,也许人家有钱人手头都是大额钞票,要拿十元小票  相似文献   

12.
正女儿早上去上学,刚迈出家门就发现校服的胸前有一小块污渍。她连忙对我说:"赶快换一套。"我担心她上学迟到,于是说道:"不用换了,这点污渍看不出来。"女儿只好不悦地上学去了。下午,女儿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说:"今天在学校真尴尬,我都不好意思在课间活动时与同学们一起玩。"我知道,这都是那一小块污  相似文献   

13.
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有个杞国人,因担心天塌下来无处存身而愁得寝食不安。妻不是杞人而是农人,她也会为淅淅沥沥的秋雨愁得寝食不安。妻担心成熟的稻谷收不回家,被雨淋落在水田里;妻担心没有阳光,黄灿灿的稻谷会长出白生生的芽;妻担心晒干的谷子淋雨后成为碎米卖不上好价……妻的担心并非庸人自扰,她所担心的事不只我家多次经历过,几乎所有的农人都经历过。  相似文献   

14.
仨馒头     
那天我和妻围桌而坐,各自吞咽着日复一日的晚饭。我一边吃一边无意地环顾着被家具和电器塞得满满当当的房间。这是一间集体宿舍规格的住宅,我和妻合理不合法地在这里已住了一年多了。 饭吃得已有七分饱了,妻和我都放慢了咀嚼的速度,东一句西一句地聊了起来。从明天吃什么聊到物价问题,从将要出世的孩子聊到《教师法》。最后话题集中到了房子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我生长在浙江上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有五兄弟,却只有父亲一个人娶了妻。我的四个叔伯都是光棍.因为家庭很贫困.娶不起妻。但是我小时候小脑袋瓜比较简单,思想单纯."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我能吃饱、穿暖也就足够了.到了上学的年龄,问题就出来了:父母亲生下了我们四个孩子.四兄妹相继要上学。其他四个叔伯经济也不能帮助我家.我的父亲没有手艺,靠长年累月地跑上海.杭州.宁波的工地做小工。母亲在村轮窑厂做工.勉强凑够四兄妹的学杂费.生活费。  相似文献   

16.
今年农历三月三,我和妻来到海浮山。海浮山南邻冶源泉湖、北傍老龙湾,风景怡人、独特秀丽、闻名遐迩。每年三月三,是海浮山香火之日。这天,来游览观光的,拜佛烧香的、求子求学的、求平安的、做买卖的、算卦的、相面的……人山人海,漫无天际。各种叫卖声、喇叭声、歌声、笑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热闹非凡。我和妻手拉手挤在人流中,沿着上山的石阶缓缓蠕动者。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的老头,我越看越眼熟,他的出现使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怎么了?”妻问。我指了指那个人告诉妻:“他就是我常对你说的老家那个远近闻…  相似文献   

17.
隐形梯子     
正周末,读《郑伯克段于鄢》,脑子里突然冒出"梯子"二字。话说春秋时,郑国国君郑武公娶了申国姜氏为妻。姜氏喜欢次子段,而不喜欢长子庄公,因此多次劝说武公改立段为王储,但被武公拒绝。武公死后,庄公即位,姜氏和段暗中垒甲筑城,图谋夺权。大臣焦急万分,屡次劝说庄公采取措施,但庄公置之不理,只说了句"多行不义必自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  相似文献   

19.
我与妻结婚五年了,连续受孕三次,每至四、五个月即流产,每日药罐子不离嘴,城市里的大医院也慕名跑了多家,终归无济于事。朋友见状,介绍我去求神仙疗不孕。在离我家百里之遥的山旮旯里,我与妻翻山越岭慕名而至。神汉是个老光棍  相似文献   

20.
"老公,这什么钥匙啊?"妻在卫生间冲我嚷,"再不扔掉,挂在身上会把裤子弄脏的!"接过钥匙串,我才发现,有一把钥匙,稍显发黄,已经生锈啦。哪儿的钥匙?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女儿见我发愣,提醒道:"老爸,你试着开锁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