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感染治疗新靶点--细菌生物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以浮游和生物膜两种生长状态存在,不同生长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细菌生物膜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细菌生物膜主要经定植、释放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而致病,临床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慢性感染.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日益成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细菌生物膜为对象,从细菌生物膜及其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出发,寻找其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定向药物研发,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和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出现了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既是细菌在有害环境中生存的自身防卫体系,更与抗菌药物的医疗与非医疗应用直接相关.中药的抗感染作用历经上千年临床循证,确实有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不仅有抗菌作用,而且还具有延缓、消除细菌耐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的重大转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增加,耐药感染日趋势,严重目前基本上所有已经批准的抗菌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而针对耐药菌设计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的重要转折迫在遐睫。在抗菌新药开发中可能的途径有;绕过目前的药物耐药机制;寻找细菌内抗菌作用的新靶子;探索抗菌五感染免疫调节的联合品。  相似文献   

4.
面对细菌耐药性的客观存在,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即首先是人类如何对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第二是人类如何对待抗菌药物,第三是人类如何认识细菌耐药性,第四是临床医师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最佳疗效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笔者提出“六化”,即做到用药适应证规范化,做到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常规化,提倡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治疗选药合理化,逐步做到推广病原菌耐药性信息监测与反馈制度化,强调抗感染治疗用药方案个体化,评价疗效制度日常化。它是追求抗感染疗效最佳化,遏制病原菌耐药性有效化,力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细菌耐药性的客观存在,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即首先是人类如何对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第二是人类如何对待抗菌药物,第三是人类如何认识细菌耐药性,第四是临床医师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最佳疗效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笔者提出“六化”,即做到用药适应证规范化,做到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常规化,提倡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治疗选药合理化,逐步做到推广病原菌耐药性信息监测与反馈制度化,强调抗感染治疗用药方案个体化,评价疗效制度日常化。它是追求抗感染疗效最佳化,遏制病原菌耐药性有效化,力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面对细菌耐药性的客观存在,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即首先是人类如何对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第二是人类如何对待抗菌药物,第三是人类如何认识细菌耐药性,第四是临床医师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最佳疗效及遏制细菌耐药性.笔者提出"六化",即做到用药适应证规范化,做到感染性疾病痛原学诊断常规化,提倡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治疗选药合理化,逐步做到推广病原菌耐药性信息监测与反馈制度化,强调抗感染治疗用药方案个体化,评价疗效制度日常化.它是追求抗感染疗效最佳化,遏制病原菌耐药性有效化.力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药物包括益生物、益生菌及其复方产品合生素。国外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已肯定此类药物用于儿童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各类感染及 H IV母婴传播等疾病状态中的疗效。微生态药物用于普通婴幼儿群体是安全的,但用于免疫缺陷、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处于临床危象的患儿或早产儿应谨慎。这是由于益生菌为活体,对于其潜在风险如传递细菌耐药、肠道菌群易位及其诱生性感染、诱发乳酸酸中毒和对肠道菌群的长期不良影响等,都需要在临床中仔细体察。本文重点回顾近10年来益生菌、合生素预防和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8.
临床指征优先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根据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监测结果,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最重要的原因。对于临床谨慎使用抗菌药物来说,知晓和掌握使用指征是非常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指征是优先考虑的。抗茵药物使用指征包括治疗性用药指征和预防性用药指征,尤其是预防用药方面。本文讨论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包括感染诊断与治疗性用药的关系、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内科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与药物选择等。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性及其防控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研发与细菌耐药机制的发展互为因果且相互促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构成严重威胁。理性认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并在其防控中进行理性思考是提高感染性疾病治愈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了解引起肝胆疾病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2011年3月到2012年10月期间115例腹腔感染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细菌阳性率为75.7%,90株微生物包括14种细菌和1种真菌。革兰阳性菌占12.2%;革兰阴性茵占84.4%;白色念珠茵占3.3%。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内,尽量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伴随抗菌药物强大的抗感染疗效的同时,细菌等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渐显露出来。运用生态自然观辨证地对细菌进行剖析,旨在突破传统思维认识细菌耐药性产生本质,从而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地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抗生素的不适当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目前医学上一个难题。从微生态平衡的角度,辩证地对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策略。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possible role of mechanisms of associative learning in drug abuse and addiction is considered with respect to psychomotor stimulant drugs such as cocaine and amphetamine. Although the initial sites of the reinforcing effects of these drug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esolimbic dopamine projection to the nucleus accumbens, other important neuromodulatory influences are identified. These include the amygdala, which appears to mediate the associative processes by which environmental stimuli come to control drug-seeking behavior. Possible parallel mechanisms by which stimulant drugs enhance effects of aversive as well as rewarding stimuli ar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attribution and context in determining relative rewarding and aversive effects is pointed out. These attributi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may be a function of cortical regions that may themselves be impaired by chronic drug abuse, leading to further dysexecutive control over cognition and behavior.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是当今医学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剖析了抗生素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辩证关系,目的是使人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局限,认清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实质,为制定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措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中西医结合对西医临床思维的影响。对于慢性病中医注意病人的主观症状,与病人就医的缘由一致;西医重视客观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其判断结果有时未必能被病人接受。近年来西医开始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实中医的辨证指标有很多就是针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的整体观念同样体现在急性感染的治疗中,现代研究显示,清热解毒法除祛邪外也兼顾扶正。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西药合用,但须注意合理应用,避免合用的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process of disengagement from prosocial entities (e.g., family and school) and either simultaneous or subsequent engagement with antisocial entities (e.g., friends who use drugs) is a critical contributor to adolescent drug use and delinquency. This study provides a series of formal mediation tests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family attachment, poor school attachment, involvement with friends who use drugs, and a student's own use of drugs.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or family attachment exerts its effect on drug use through poor school attachment and involvement with friends who use drugs. In addition, poor school attachment exerts its effect on drug use through involvement with friends who use drug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rroborate theories that suggest disengagement from prosocial entities is associated with involvement with antisocial entities and eventual involvement in drug use.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增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比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非肝病治疗药物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使临床根除率不断降低。人们在抗菌药物选择、防治策略制定、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试图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