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关乎校园和谐及社会稳定。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结果和内部管理来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为了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和完善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把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与实施必要的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公平操作。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外部性指一个人因接受教育而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外部性效应特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认清高等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对于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更好地解决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智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高校教育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智力水平怎样?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智力水平有无显著差异?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智力发展有何作用?怎样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些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的深入开展,我校已在美术系组建了美术、音乐主辅修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班,本实验计划已经列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工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合理的社会教育投入结构有利于缓解我国教育经费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而言,我国社会教育投入存在众多问题:社会教育投入比重高、结构不合理、投入不稳定等。应该在借鉴外国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社会教育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在促进、改善社会教育投入方面做出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重庆、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奋斗,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丹中 《学海》2002,(2):185-188
大学生贫困问题是伴随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出现的社会问题。尽管国家已实行了助学贷款制度 ,人们仍然习惯于选择传统的社会救助来摆脱经济困境。本文借助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制度理论 ,探讨了个人教育费用的性质、社会捐助的制度缺陷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助学制度的变迁和贷款助学制度实施的非制度障碍 ,进行了国际制度比较 ,并对传统的社会捐助作了适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家政教育,使他们有一定的未来家庭生活能力,是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的必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础。构建高校家政教育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的主客观基础,时机日趋成熟,同时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作针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如何确立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和教育方略。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学校中,深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最.培养高质量人才。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人才是我国未来建设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来源。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是基础。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改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快教学管理建设、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等,但提高教学质量却是重要一环。据某高等学校对50名大学生对现任教17名教师教学质量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得票率为268人次.占32%;一般的教师得票率为266人次,占31%;很差的教师得票率为154人次,占18%。即48%的教师其教学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意和探讨影响教学质量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1995名城乡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1)总体上,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高于中职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城市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探索水平高于城市中职生,但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低于城市中职生;农村普高生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均低于农村中职生。(2)农村青少年对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高于城市青少年,且对未来教育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3)男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低于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女青少年,且农村男青少年比农村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尽管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尽管创造性的培养已成为世界上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但在很多时候,创造性的培养仍被说成是一种“时髦的口号”,至多是一种“课外活动”,甚至被看成一种“无法把握的教育过程”。这种谬见的形成有着实践、理论和社会历史三方面的原因。从教育实践方面看,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实践,要“凭借出色的教育过程,出色的教师的指导”,但从我国的教育投入、师资状况和师范生源质量上看,要造就一支庞大的出色教师队伍是很难的。在高校中,除少数院校外,很少重视教育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崇尚经验型教学。在中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张玲玲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08,40(5):583-592
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亲子沟通和朋友沟通问卷调查了1741名高中生和大学生,从探索和投入两个方面考察了中晚期青少年个人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及亲子沟通、朋友沟通与个人规划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个体对不同领域的探索与投入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女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更多,而男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更多;城市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更多,而农村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亲子沟通对中晚期青少年成就领域的规划具有较大影响,且影响大于朋友沟通,而朋友沟通对青少年未来婚姻/家庭规划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学型大学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教学型大学要走中国特色之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本文主要从职能角度来对教学型大学进行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的学校管理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后,随着大lT业的兴起,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各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公共教育制度,政府对教育控制力度在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对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升。此时企业管理研究兴起,企业管理理论流行开来以后,对教育的管理难免产生巨大影响,为教育管理从经验型走向效率追求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学校管理者借鉴企业管理理论于学校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6.
学习投入(1earning engagement),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是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之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比较和分析,得出将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模式”才是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之下,不同学科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线,并且目前的高等教育也更侧重于技能和知识的培养,然而就高校终极教育目标而言,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却存在较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目标还需结合审美教育,从陶冶学生性情和培养高尚人格等多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这已得到国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杰出的办学典范,其以讲学、著述、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先秦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稷下学宫是作为一所实体的文化与教育机构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雏形和当代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和办学要素,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生学意义和奠基意义明显。具有显著的高等教育思想价值、管理价值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价值观是否可以通过未来目标和动机内化程度影响高中生的学校投入,对六个城市七所学校的1022名高一学生的价值观、未来目标、学习动机内化程度及学校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超越型价值观和自我完善型价值观能够使青少年发展出内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内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而物质主义价值观则会使青少年形成外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外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少投入学习;(2)当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外在未来目标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但影响学校投入;(3)当不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在未来目标能够促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外在未来目标则会阻碍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少投入学习。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比未来目标对学习有更重要的影响,说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更应该注重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