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不知怎么地,让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  相似文献   

2.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智慧泰国寓言说,老虎看到农民使唤牛耕地,十分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牵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于是,趁农夫不在,老虎私下请教牛。牛回答说:“虽然人的个头比我小,但他有智慧,比我聪明,有本事,所以我只得为他工作。”  老虎听罢,非常想知道智慧是什么玩艺儿。老虎找到农夫:“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我只想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农夫听罢,心生一计:“哦,亲爱的,我把智慧忘在家里了。”  “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行不?”老虎哀求说。…  相似文献   

4.
单渭祥 《天风》2023,(9):37-38
<正>2.大智若愚“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参罗16∶19)人人都喜欢聪明,没有人喜欢愚笨,更不喜欢被人看为愚笨。问题是,为何世间常常会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也就是说,那些“聪明”并不是真聪明,至少并不是一种“智慧”。俗话说“大智若愚”,就是说,真正的大智慧看上去像一种“不聪明”,即世俗眼里的“愚”。  相似文献   

5.
到一家新开业的规模很大的医药超市去买药,我用医疗卡付费,收银员小姐对我说:“先生,您购买的是乙类药,需要自费负担15%,请您再给我五角钱。”以前在别的地方买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说:“你就不能通融一下,写一样别的药吗?”收银员微笑着回答说:“对不起先生,那违反规定,我们是不允许的。”遭人拒绝,面子上总不大好看,我有些愠怒地说:“那我不在你们这儿买-了。”收银员小姐双手将医疗卡奉还,仍然面带微笑地说:“先生。您走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三月末正好是日本樱花开放的季节,我到医院去探望镰田茂雄先生时,东京的街头巷尾已经飘满了粉红色的云。可惜先生却不能走到庭院里信步赏花,或者坐在樱花树下和弟子们酣饮畅谈了。先生本来最喜欢饮酒,酒量之豪在日本学界也是久负盛名的。有一次我从国内探亲回来,给先生带来亲人特赠的一瓶“茅台”。先生立刻取出一个朴素的日式大酒壶,素朴得只能称作“容器”,却是他总要自己随身携带的,然后,当着我的面,目不转睛地把瓶里的茅台酒全部倒进壶里。在弥漫四溢的酒香中,他心满意足地收起自己的略有些笨拙的大酒壶,同时把空空的精致的…  相似文献   

8.
徐恒醇先生对拍文《科学美质疑》(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了相关的一些问题。结果是我更加坚信所谓“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不能成立。我愿将鄙见申述如下,求教于徐恒醇先生和莘莘专家。一、关于美的本质特征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有多种含义,所以往往显得模糊不定,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诚如卡西尔所说:“与科学的术语相比较,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显出某种含糊性,它们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这么模糊不定和定义不确,以致经受不住逻辑的分析”(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  相似文献   

9.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待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离开老国王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地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   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老…  相似文献   

10.
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片黑暗,只听一声亲吻,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出隧道后,车厢内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都没吱声,唯有德国军官眼圈发青。 老太婆想:“这姑娘人美心灵更美。”姑娘想:“真奇怪,这德国人宁亲老大婆不亲我。”德国人想:“罗马尼亚人真狡猾,他偷着亲嘴,我暗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我最聪明,我吻自己的手背,又打了德国人一个耳光,没人发现。” 黑暗中的一吻  相似文献   

11.
王恩洋先生(1897—1964),四川南充集凤场人。父名保廷,儒雅中正,俭朴贤良;母张老孺人,仁慈温良,乐善好施。恩洋先生幼受庭训,笃忠儒术,孝悌勤劳,聪明好学。二十余岁,肄业北大,喜爱梁漱溟先生所讲唯识课,速通要旨。因提几个重要问题请教梁师,梁不能...  相似文献   

12.
近一时期笃信“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和认为“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互相争执,并各自打出了旗号。前者是“热爱大自然派”,代表人物有唐锡阳先生;后者是“以人为本派”,代表人物有何祚庥先生。他们互相争论,言辞很激烈,并都在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是“伪科学”,而自己是代表真正的科学。由于双方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叫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作为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我向两位大师提一下建议:在争论前是不是先弄清概念更有意义一些?就拿“人类需要敬畏大自然”这句话举例来说吧,同意它的人和反对它的人真的就它所引用的概念达成一致了吗?“…  相似文献   

13.
一只小鸟渴了,它看见田野里有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就飞了过去,可是嘴巴够不着。聪明的小鸟衔来了一些石子放到瓶里,于是瓶里水涨上去,小鸟喝到了水。与此同理,劝说他人,也是将“热心”、“道理”等一块块“石子(有利于说服的因素)”,送到对方的“瓶”里,到了一定程度,对方就被你说服了。1.赞美“闪光点” 劝说他人时,首先褒奖对方的优点,使对方得到一种心理满足。等他兴高采烈的时候,你再讲出你的意见,他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劝说。某售货员上门推销化妆品,女主人说:“这些化妆品我都有了,暂时还不需要。”这位售货员说:“…  相似文献   

14.
俞国华先生任台湾“行政院长”期间,在一次会议上,民进党某委员居然用台湾方言发言。言毕,俞先生发话:“我听不懂,请用国语重讲一遍。”对方反唇相讥;“我也听不懂你的国语。”言下之意是命先生国语的浙江口音太重,俞先生竟僵在台上无言以对(据《上海滩》1995年7期)。其实,俞先生完全可以想出两招,以避免窘境。我为他想的第一“招”是“先发制人”,其功效可比之于灭火。在院务会议上发言该用国语,这是规定,而此前亦无违者。某委员金口一开,便等于草原上刚起明火,作为院长的俞先生完全可以着会议主持人去“踏上一脚”:“讨…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我去西湖游玩,在玉泉出来的路口等人,忽见一人前来搭话:“先生,你好福相哪!”看那人装扮和语气,知道面前之人是看相测字者无疑,原想不予理睬。可这人很有沾劲,继续朝向我说:“我眼睛从来不会看错人,先生耳朵大又均称,显示福路通达,额角那里有官场纹路,还有手掌纹路可看财……”我是个已经退休之人,谈福路还有音头,谈官路财路已经毫无意义。看面前之人叽叽不休,不由“哈”地一声笑起来,“我这个年纪,看官路财路还有意义吗?”那人连连说:“有意义,有意义,不说古时朱买臣老年运转做官,就说现代人,老年升官和发财的例子有的是。”我摇着头…  相似文献   

16.
也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国富、周勤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王志铭《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发表了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下称探幽),我拜读后,耳目一新,觉得是一篇有创新的好文章,尽管有...  相似文献   

17.
洪汉鼎研究员的大作《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问世了。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可以说是我30余年沤心沥血的结果。”仔细阅读之后,可以看出,它确是倾注作者大量心血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关于国人研究西方哲学应达到的水平,陈康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有论述。陈先生在《巴门尼得斯篇》的译著者“序”中写道:中国人的著作如若“能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甚至因此欲学中文,那时中国人在学术方面的能力始真正的昭著于全世界。”季先生说道:“中国学术要发展,必须能直接与西方一流学者相抗衡。有些人在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正>日常生活中,教科书上,一提到科学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给他加上前缀:伟大的,卓越的,天赋的,聪明的……一切表示这个科学家富有聪明才智的词汇都会被我们用到。不仅在词汇上,在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如此,“科学家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家”等等。乍一听,可能觉得我们这样的表述没什么问题,这样说也是为了体现我们对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向往和崇敬。但是,  相似文献   

19.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答:“这是飞来峰。”苏东坡又问:“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要拿着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辩智     
在灯火辉煌的演播室,我──一个潇洒倜傥的青年,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恍惚间庆幸自己心想事成好梦成真。只听主持人宣布:“‘八戒’杯辩论大赛决赛现在开始。今天的辩题是‘人是否比猪聪明’。”我这才注意到对面一排上坐着四只如个通片上的猪:一黑,一白,一花,一猪崽。土耳圆脸十分可爱。“现在请正方一瓣发言。”这,久的是我。“我方的观点是人比猪聪明。”我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人为万物之灵,人类早已直立用两条腿行走,不幸的是猪仍用四肢爬行。猪只知吃喝拉撒睡,过着寄生虫生活。”花猪站起:“对方辩友首先犯了个逻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