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制度改革,贫国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重视。心理测量结果显示贫困高中学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差异。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虚荣、心理闭锁等。可通过制定贫困生帮扶政策、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贫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实施心理监护等对贫困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李琨 《美与时代》2014,(3):116-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的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间,存在着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普通的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经济状况又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1)贫困生在D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中的“心理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仅局限在物质、经济上的资助上。但笔者认为贫困生的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解困,贫困生因经济困难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高校重视。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心理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体系,积极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结果表明:1.基于网络教育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促进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2.心理健康素养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分别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且专业求助意愿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素养和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增添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4359名贫困生进行测试分析。f结果]SCL-90、SAS和SDS三个量表的检出率分别为11.4%、10.1%和33.1%;理工大学贫困生在4个量表各因子得分中,男〈女(t值均〉2.0,P值均〈0.05),理工科专业在SAS、消极应对、恐怖和其它等项目得分〈文科专业(t值分别为-3.35**,-2.14*,-2.32*,-2.00*),广西区外生源〈区内生源(t值均〉2.0,P值均〈0.05),一般贫困和特困生差异均不显著;SCL-90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外,另外七个因子高于全国常模: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SAS和SDS相关显著,其中SDS与消极应对相关系数最大(r=0.603**)。[结论]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以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女贫困生更需要关注,高校可创新开展以心理扶贫和技能扶贫结合的资助工作,减少消极应对,引导积极应时,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 作好贫困生心理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因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尝试。从如何构建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讨论以探索小组为开端,认识自我为基点,回顾成长经历,重建个人成长目标的小组辅导发展过程,到对辅导小组的总结评价,论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功能和技巧,达到了协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发展潜能,重建目标,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高校教师人格对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南昌三所高校270名教师进行了心理资本、症状自评量表和人格测验,分别用SPSSl7.0和LISREL$.71进行了t检验和建构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和人格测验分数的性别差异、职称差异不显著,t值在0.11到1.28之间,均有P〉0.05。大学教师人格的三个维度均对其心理健康与心理资本有中等程度的影响,E维度和P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39和0.52;E雏度、N维度和P维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系数为0.54、-0.43和0.52;人格E、N、P维度经心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时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是-0.23、0.18和O.23,t值分别为-3.25、2.96和3.25,P值均小于O.01。结论:大学教师的人格与其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关注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同时关注他们的人格与心理资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特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特区886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年轻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与预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50个18-30岁以及2201个农村流动人口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深入考察了北京市年轻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在该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旨在考察《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了解我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情况,并与全国成年人常模进行比较。采用《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对来自于全国六大区域的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别的855名农民工有效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本次调查中《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各分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农民工样本核心心理健康素质量表总均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农民工的情绪性素质得分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其他素质和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4)农民工坚韧性素质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人际健康和情绪性素质得分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自我概念、坚韧性素质和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结论:《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适用于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情绪性素质优于全国常模,其他所测心理健康素质的负载量与全国常模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50个18-30岁以及2201个农村流动人口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深入考察了北京市年轻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在该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干部运用心理知识开展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心理复杂,加上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和贫困大学生比率的增加,使高校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管理心理学的运用愈来愈得到重视。本从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学风建设、贫困生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管理心理学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运用学生心理特征及规律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对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对自己对新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新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其学业,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问题。因此,本文拟就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进行探讨,试图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既懂得现代科技知识又有健康人格的“全人”。为了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我们就“自信心”这一专题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广东汕头市公安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了解汕头市公安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汕头市区分局的男女警察共339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发现:样本总体健康水平高于常模;女警察心理健康程度略高于男警察;治安警在强迫人际关系和忧郁程度方面因子分显著比刑警、巡警高;警龄大于15年的警察群体的躯体化因子分大于警龄小于15年的警察;年龄大的警察样本偏执因子分高于年龄小的样本。结论表明:警察群体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群体在某些心理状况方面需加以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西藏的66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以讲授法运用最多,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方法以行为疗法使用最多,使用最多的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和人格测验;各个地区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其中辽宁、福建专业水平较高,西藏、甘肃则相对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应急救助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心理救助,心理救助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组成部分.严重突发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包含事前的准备、应急和善后的完整建构.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完整的过程评估、分级分类的响应、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保障、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在运作上应该遵循综合预防、协同应对和规范管理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