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学一瞥     
诸位朋友:按照韦伯司特字典(Webster diction-ary),“宗教”这个字指的是:“用崇拜的方式,去礼拜和尊敬上帝,遵从神的命令,以追求生命的途径。”宗教的定义相当多,但如果采用上面的定义,那么佛教便不能算是宗教了;因为佛法中并没有说有一位发号施令,人类必须服从的上帝。佛陀不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佛陀只是一个人。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出生在古代的北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他是一位王  相似文献   

2.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3.
问:佛陀是神吗? 答:不是的。佛陀从来就没有自称为神,或自称神的孩子。他甚至没有说自己是神的使者。佛陀是人,是完美的人。他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能够跟他一样地修行,我们也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问:如果佛陀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还要拜他呢? 答:礼敬的方式有不同。礼敬神的时候,人们赞美神,将荣耀归于神。人们给神献上祭品,向神祈福。人们相信神会听取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不信佛者眼中的佛事,作者于坚是位诗人,自称彻底的俗人,大概指教外人士吧。但这并没有防碍他走近佛陀。虽然他还不能脱俗离尘,但他离佛陀已不远了。不信佛的人,不妨也走近佛陀看看,佛陀的世界很精彩。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各宗教间的彼此尊重和对话合作应该是保持宗教间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各宗教间要彼此尊重、互相宽容,加强对话、加深理解,宗教领袖要建立经常性的国际磋商机制。首先,各种宗教传统必须正确看待自身,唯我独尊、妄自尊大是导致冲突的开始。尽管各种宗教的信徒都需要以自己信奉的宗教为归属和本位,尽管拯救与逍遥、觉悟与救恩、在有所同中均有所不同,但各宗教应该把自己的一整套体系看作是适合于不同人群的通往真理的不同途径,或者是通往终极实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途径,至少每一种宗教都是朝向生命的升华、生命的完善、生命的解脱。正如作…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与其他宗派思想不同,日莲(1222-1282)的佛教思想中体现出重视现实社会的态度。日莲一方面严厉批判死后往生净土的思想,一方面重视在此娑婆世界救度众生。虽没有必要说日莲这样的思想一定是从《法华经》中受到了启发,①但日莲以"法华经的修行者"自居,强调继承常不轻菩萨的实践。②而且到了晚年,他也有了地涌菩萨中上行菩萨的觉悟。③。日莲重视现实的思想主要与他从年轻时就作为法华修行者的觉悟有很大关系,对地涌菩萨的觉悟或许可以理解为其法华修行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将宗教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返童症”还是将上帝视为人类“夸张的父亲”,弗洛伊德都没有为宗教或有神论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学依据,他的工作是从心理分析方面解释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观念的形成,其结果自然是证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征。既然其起源和本质都是非理性的,当然未来人类也不会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宗教,他确信人类文明终究会鄙弃宗教。他的这个结论在本质上仍然属于19世纪就开始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评判传统”,所以,我们仍然将他视为当代无神论的启蒙主义者。同样,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启蒙思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内地有一个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其大无比,他的知识无可比拟,他的学生当然很多。可是他没有永恒的快乐,他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他的晚年,他的快乐甚至完全消失了!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放在扶手上,大拇指竖起来,不停地摇晃着,他的眼睛望着他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大拇指象个不停摇动的虫子,好象是要从手上挣脱掉似的。他觉得自己象一段干枯的木头,他寂寞,孤独,他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那些接连不断的文章,他甚至对有人…  相似文献   

10.
相传释迦牟尼在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下获得觉悟(成佛)后,首先来到波罗奈城郊外的鹿野苑,向曾经跟随他的五位传者宣讲了自己证悟的“佛法”,史称“初转法轮”。五位侍者听罢佛法,便主动皈依释迦牟尼,成为他的首批弟子。而释迦牟尼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也就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法轮”,为什么把释迦牟尼的说法叫做“转法轮”呢?  相似文献   

11.
瑞斯·戴维思(Rhys Davids在论述佛陀在古代印度宗教及哲学主要流派中的地位时曾作如下论述:  乔答摩佛陀土生土长在印度,一生过着一个典型的印度人的生活。在他那个时代印度教还没有出现,他与当时存在的并占主要地位的宗教也没有诤议。他的目的是要把这种宗教建立起来,并使它发展,而不是要它毁灭。诚然,对当时人们所信奉的那种理论——即在人身当中存在着一微妙(微细)的叫灵魂的东西——他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这种理论对宗教而言是不究竟的教义。他用来取代这种“灵魂”实体理论的教义是多种精神因素之组合的理论,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何谓真理?     
在早期基督宗教哲学中存在有两种对立的真理观。一种以奥古斯丁为代表,主张“真理即是存在”。另一种以波爱修为代表,主张“真理并非存在”。阿奎那既反对奥古斯丁的也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主张真理乃事物或存在与理智的符合或一致。阿奎那之所以反对奥古斯丁的真理观,乃是:勾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差异性,更好地阐述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他之所以反对波爱修的真理观,乃是为了强调真理与事物或存在的同一性,强调真理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是佛教禅宗劝人改恶从善的偈语,意思是说,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恶汉,一旦觉悟也能立刻成佛。佛者,佛教徒称修行圆满之人,亦即有觉悟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有其自洽性。在现代文明的人类现实生活中,这句话所蕴涵的爱心和包容心也有其合理性和值得借鉴之价值和意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意何在?首先,“放下”在佛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术语(概念),意为放手而置于下。有这样一个佛家故事:说的是佛陀如来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  相似文献   

14.
对弗雷泽《金枝》的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 人们必定自谬误开始,然后才从谬误进入真理。 这就是说,人们必须揭露谬误的根源,否则,即使听到了真理也无济于事。当别的事物占据了它的位置时,真理就不会出现了。 要使人信服真理,光说出真理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找到从谬误走向真理的途径。 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投身于怀疑之水。 弗雷泽对人类巫术和宗教的观念的描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经他描述的这些观念看上去象一堆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中,宗教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它相关所形成的冲突是许多冲突中的一部分。胡适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中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与宗教的冲突中也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胡适不相信任何宗教派别中的“超验绝对”和宗教引致人类至善的承诺,他虽然没有专门写一部拒斥宗教的书,但在他的著论中,基本上前后一贯地强调了对宗教的拒绝和反对。那么,胡适没有成为任一教派的信徒,拒绝“超验”性“神”的存在,否定宗教体验的价值,其基础何在呢?或者说,是什么东西支持他走向无神论,使他远离“超验领域”而一去不…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1)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基督教前辈吴耀宗先生逝世十周年,我们在这里集会,来共同纪念这位卓越的宗教家,学习他一生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事迹。我早年受到三位宗教界前辈的启发和鼓舞。一位是天主教的马相伯先生。我没有见过马  相似文献   

17.
佛陀伽耶大菩提寺,还有它的金刚座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这是最受崇敬、最神圣的佛教圣地。悉达多王子就是在这里得道才被称佛陀的,然后他才能引导众生离苦得乐。当玄奘于公元7世纪来到这里时,他这样评论说"由于这个地方同佛陀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他在这里大悟成道,因此,佛陀伽耶可以说是佛教的发源地。对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重要和神圣的了。"就哲学和文化史来说,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的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佛陀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信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宗喀巴是元明之际藏传佛教的高僧、班智达。他对藏传佛教的历史现状和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继承、发展了印度中观应成派思想,著书立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佛学理论体系;改革佛教,严饬律仪,新建道场,组织僧团,创立了格鲁派,故被尊为格鲁派始祖、佛学理论家、宗教改革家、第二佛陀、文殊化身。  相似文献   

19.
宗教尽管是人们对自然和世俗世界的虚幻反映,但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社会功能却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两种。宗教的正功能主要有: 1)认识世界宗教是人类最早的意识之一。它的产生除了人们当时对自然力的恐惧心理因素之外,重要的它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早期的人类从混混沌沌的自然界走出来的时候,没有科学,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自然对人的种种威胁,而又想解释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给予人的祸福。在这种不得已的条件下,人类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想象力,依靠想象,依靠当时粗浅的感受,来解释自然力,并把这种解释圣化,对想象出的  相似文献   

20.
安田暎胤 《法音》2002,(11):7-9
本年度大会的议题是“创造人类和平与佛法”。所谓佛法,就是站在反省与忏悔的立场上,为人格之形成与人类之和平而实施“菩萨行”的佛陀教导。过去日本军队曾侵略过中国和朝鲜半岛,给无数的民众造成了数不清的苦难。在此,我首先作为日本国民的一员,对上述行为深表道歉之意。世界上许多不同类型的宗教,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于人间。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都在宣传永恒的真理,以仁爱、宽容之精神救济弱者,积极致力于和平事业。所以,就宗教本身而言,根本就不存在杀生思想。然而,近来在中东进行的战争,宗教却成为起因之一。为什么呢?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