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支配倾向是社会支配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个体期望内群体优于和支配外群体的程度。高社会支配倾向者偏好加大不同群体间的阶层差异,并期望优势群体更多地支配劣势群体;低社会支配倾向者偏好缩小不同群体间的阶层差异以增加社会平等,并期望优势群体更少地支配劣势群体。因此,社会支配倾向会影响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并可以被用来解释偏见的形成。性别和群体地位等情境因素会对社会支配倾向产生影响,而且社会支配倾向与个体间的支配也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殷融  张菲菲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637-1646
在集群行为背景下, 群体认同对个体的集群行为意愿既具有直接的动员作用, 同时也可以调节群体情绪和群体效能变量与人们行为意愿间的关系。政治认同、共同认同与双重认同等特殊形式的群体认同对集群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从动态性研究的角度看, 参与集群行为会强化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感, 而强烈的群体认同则会对参与者的行动产生持续影响。今后的研究应根据集群行为的不同触发情境、不同形式及不同发展阶段对群体认同的复杂工作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公民住宅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特殊需求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殊需求群体,这既有助于确定研究的边界,也是与以往的关于低收入群体等社会弱势群体住宅保障研究的区别.我们强调“住有所居”决不能够为满足片瓦遮身的住宅保障形式主义大开方便之门,而是要以公民住宅权的最终实现为目标.而对特殊需求群体实施住宅法律保障,必须严格区分各类人群在住宅权实现中的不同要求,不能粗暴地采取“一刀切”.  相似文献   

4.
命运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终生相随的自足体,也不是俄狄浦斯必将杀父娶母的一维模式。它如同作不同形状的水,处高山峭壁,它飞速奔泻;处平原旷野,它缓缓滑行。命运实际上是人与自身、人与外界二元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在不同的个体(群体)或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而命运的色彩不同。个体(群体)试图改变既定的某种关系,会因个体(群体)能力的限制或历史错位造成的惯性的裹挟,产生巨大的失败感或悲剧感,从而坚定人自身存在的价值。读欧阳北方的《风中的芦苇》(《长城》2002年第2期)能强烈地感触到  相似文献   

5.
面对面和计算机群体决策在观点产生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全全  李宏 《心理学报》2003,35(4):492-498
以144名被试组成32个群体,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对群体规模、群体类型和交流方式等3个变量在观点产生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在所有实验条件下,CM(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决策群体都比FTF(面对面的)决策群体产生了更多数量的有效观点;CM名义群体比FTF名义群体产生了更多数量的有效观点。有效观点和创新观点产生的数量,主要受产生式障碍和评价恐怖的影响。(2)交流方式影响群体创新观点的数量,但对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影响。群体规模和群体类型影响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名义群体比互动群体产生范围更广的观点。一般来说,名义群体比互动群体产生的观点深度高。匿名性和平行沟通是促进群体成员产生大量创新观点的主要原因。(3)相对于传统的FTF头脑风暴法,运用电子头脑风暴法的群体成员对自己或群体所产生的观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6.
翔平  张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12-17
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领域颇感兴趣。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上,而且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更确切地讲,文化心理学旨在对形态各异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进行经验性的研究,而这些文化群体对于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可预见的和有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经验。目前,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群体的极化现象、工人劳动的动机、人的学习和认知的文化特征及人格差异等方面。文化的研究,不久将会成心理学发展的中心领域。在未来的前景里,文化心理学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而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可能推动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心理学领域内出现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蒋燕玲  杨红升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42-2152
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着语言偏见, 表现为人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度较高的词语对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进行描述, 而对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则使用抽象度较低的词语进行描述。社会认同需要和认知预期倾向是它产生的两大心理机制, 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交情境、群体和个体等方面, 同时它会对群体刻板印象及语言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语言偏见的其他表现形式、研究方法及本土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共同冗思指个体在双向关系中过度讨论个人问题的行为。共同冗思对个体产生适应权衡效应,即它不仅与积极的友谊属性有关,还与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相关。以往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冗思的性别差异、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亲密关系中的表现。结果发现共同冗思的适应权衡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比在男性群体中更为突出,在青少年群体中比在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者主要从同伴传染、压力生成、共情痛苦以及生理机制等角度解释共同冗思与内化问题的关系。友谊等亲密关系中的共同冗思对个体适应的负面影响难以察觉,它可以作为个体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的危险信号。后续研究可以从考察共同冗思的人格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全红 《学海》2006,109(1):156-161
众多的族裔群体构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而族裔群体所保持的双重文化认同则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特性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对外事务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产生和保持双重文化认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进程中的现实和心理需要,也是美国社会在接纳新移民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的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所带来的结果,还是美国特殊政治体制和移民祖籍国不断鼓励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65篇, 总样本量为8103。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 敏感性分析显示, 使用One-study removed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 次群体检验表明,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关系受对比方式的调节与影响, 但不受群体和测量工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正念对自我同情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同时随着对比方式的不同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而群体和测量工具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并无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全球文化快速交互中,我们很难再见艺术流派的聚集成形。如今,艺术呈现出的是多元发展的态势,艺术家们拥有各自的绘画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及审美追求,倘若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将其归为同一则显得过于牵强,但我们仍能以画家群体基于社会中的不同分工作为划分方式的一种,从而探究出画家群体对文艺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将对文艺发展起内部推动作用的江苏省体制内画家群体作为此次课题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社会学调查法,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出当下体制内画家群体的生存现状、基本职责与义务,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借助外界的建议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决策结果, 但是个体和群体对待建议的态度和行为却不尽相同。基于已有研究, 阐述了个体和群体在建议采纳过程中的特点并分析了造成二者差异的因素, 主要包括二者在面对决策任务和外界建议时的不同表现。此外, 根据群体动力理论, 未来研究可以从群体的动力源因素(凝聚力, 驱动力, 耗散力)来解释和预测群体的建议采纳及其与个体建议采纳的差异, 以期为不同决策情景下决策人员的合理安排和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写生,顾名思义,是指以实物为对象的作画方式,要求艺术家表现鲜活、真实的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永恒。分析和研究不同群体以及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的形神特征,是画好人物肖像的前提和需要一生修炼的功课。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以提取诱发遗忘的研究范式为基础,重点关注在社会情境中说者对听者记忆的影响,是社会性记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基于对不同材料类型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梳理,探讨听者参与程度、说者特征及说者与听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取时的搜索策略、情绪效价以及个体差异因素对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在群体中对促进群体成员记忆趋同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连续社会互动中的可传递性对集体记忆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未来研究仍需对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因素、产生机制及相关脑机制以及应用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北方艺术群体是当代黑龙江美术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85美术新潮”中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诸多因素,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主要成员便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北方艺术群体成员较早地将现代理论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并从自身生活空间寻找理论基础,进行相应创作,“寒地文化”应运而生.当年主流媒体的快速宣传使得北方群体广为人知,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北方群体的成功.而在现在多元媒体时代,大众注意力被分散了,难以复制当时的成果模式.尽管北方艺术群体活动的时间较短,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对黑龙江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怡然 《学海》2023,(5):156-165+202
爱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与整个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1910—1940年30年间围绕爱情进行的讨论,从感情的角度探索不同群体的博弈,进而管窥中国现代化进程。此外,本文基于感情结构的研究框架,将爱情与不同类型的感情放置在同一个结构中进行对比,并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层面展现了变迁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军人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部分青年军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本在阐述了青年军人产生挫折感四个原因后,提出要减轻挫折感需要不断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王沛  高瑛 《心理学报》2004,36(3):340-346
实验一以图片为材料研究了儿童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实验二以情景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在不同排斥情景中发生性别排斥的原因即其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被试为幼儿园大班、2年级和5年级儿童。结果发现,(1)在同伴群体活动中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2)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行为并不是由性别刻板印象引起的。(3)儿童会以道德和亲社会行为为理由接纳异性儿童,会因为群体认同、群体功效和刻板印象而排斥异性儿童。  相似文献   

20.
艾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7,(11):1964-1971
群际替代性报复是指群体内成员受到外群体成员的伤害后,内群体的其他成员对外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报复的现象。这种基于群体水平上的替代性报复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原本的侵犯者和受害者,而涉及到群体双方更大范围的其他人。替代性报复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产生和程度受到伤害感知、群体认同、外群体实体性、群体情绪以及内群观众效应的影响。内群体在实施替代性报复后也往往存在较为一致的"正面"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未来还需要继续在学术层面上整合和完善替代性报复的心理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观念下替代性报复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结合社会现实提出减少替代性报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